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第二掌背动脉远端穿支和进入掌背筋膜皮瓣近端的第二掌背动脉近端穿支附近的小血管分支,形成两个旋转点的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环指、小指背侧皮肤缺损各1例,示指、中指背侧皮肤缺损各2例,中指掌侧皮肤缺损2例。急诊手术7例,急诊延迟手术2例。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的手指外形满意,指关节伸屈同健侧。结论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旋转范围比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大,可修复手较大范围内的创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11月利用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41例46指,其中近节33指,中节13指。结果本组41例46指,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厚度与受区皮肤一致,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好。结论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近中节小面积皮肤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第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示指近、中节皮肤缺损适用的方法之一.方法:我科从2007年6月~2011年10月应用第二掌骨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示指皮肤26例,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轴线,以该动脉远端及筋膜为蒂.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经2~15个月随访,手指功能及外观均良好.结论:第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适于修复示指近节及中节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6月,我科采用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28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20例,皮瓣外形良好,患指功能良好。结论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对供区破坏少,是修复手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中环及小指掌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四掌背动脉及深筋膜为蒂,从近侧向远侧逆行掀起的岛状筋膜皮瓣来修复2~5指皮肤缺损。结果,本组13例,9例皮瓣顺利成活,4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经处理创面愈合,术后2周开始功能练习,5例经3个月,2年随访,皮瓣柔软,颜色适中,富有弹性,血运可靠。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示、中环小指的指掌背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对32指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采用了不同的皮瓣修复。其中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重建拇指感觉功能16指,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套脱伤2指,中环指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撕脱伤4指,以手指一侧指背动脉为轴转位修复手指掌侧近中节皮扶缺损10指。结果:除有一例拇指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随访6个月-7年,拇指及指掌侧皮瓣的质地、外观、功能、长度和感觉良好。结论: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中环指岛状皮瓣及指背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损伤及手指掌侧近中节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可靠,手指的外观、感觉、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的轴线为各指蹼背侧中点和两掌骨基底部汇合点连线。旋转点为距指蹼缘近侧约1.5 cm,皮瓣解剖平面在深筋膜与伸肌腱之间。切取皮瓣最大为4.0 cm×2.5 cm,最小为2.0 cm×1.0 cm,修复45例食、中、环指近节及中节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43例全部成活,2例因血运障碍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满意,手部功能良好。结论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成活率高,应用于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手指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神经、骨骼裸露时的修复方法。方法:2004~2008年采用带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32例。结果:含掌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全部存活,外形满意。23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皮瓣色泽基本与邻近皮肤相同,局部平坦,质软,手指与手掌功能正常。结论:以含掌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21例(食指6例,中指12例,环指3例)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1例皮瓣完全成活,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3+。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掌背逆行岛状皮瓣18例用以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观察皮瓣成活率、质地、色泽和感觉。结果:术后皮瓣肿胀3例,静脉危象2例,1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质地、弹性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部分感觉良好。结论: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德胜 《医学综述》2014,20(21):4007-4008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皮瓣修复术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104例。根据手术前患者手部软组织的缺损情况,分别进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23例、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修复21例,锁骨下带蒂皮瓣修复19例,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7例,V-Y皮瓣修复9例,双三角皮瓣修复6例,手指掌側推进皮瓣修复5例,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3例,骨间背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结果手术结束后104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术后2个月至1年的随访调查发现,有76例患者对损伤部位外形和功能恢复较为满意,20例皮瓣出现了轻度臃肿,8例患者对皮瓣供区植皮的外形不满意。结论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缺损情况,对缺损部位采取不同的皮瓣修复术,避免可较大瘢痕的产生,促进损伤部位外形和功能的恢复,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33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指,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8指,吻合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7指。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结果 5种手术方式得到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指端缺损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延长血管蒂的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方法。方法 利用掌背动脉与指背动脉的相连续性,指背动脉的终末支与指固有动脉的背侧支在手指近节中、远1/3区相吻合,并以此为转点设计皮瓣,临床应用13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两点分辨觉7~9mm(平均8.1mm),皮瓣厚薄适中、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该皮瓣是修复手指较大范围缺损的较好方法,并能同时进行肌腱修复及感觉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4.
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拇指尺或桡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指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腹缺损28例,皮瓣均含有感觉神经,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5.5 cm×3 cm。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拇指指腹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优良,指腹两点辨别觉5~12 mm。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5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较好的恢复拇指指腹的外形和感觉。  相似文献   

15.
严重手外伤的早期修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估严重手外伤的早期修复.方法 64例严重手外伤将伤口清创后,掌、指骨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钢针或钢板固定.伸、屈肌腱断裂,缺损Ⅰ期吻合或行肌腱移植.指神经行外膜吻合.对手背侧软组织缺损选用足背游离皮瓣移植,掌侧组织缺损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尺、桡动脉完整可选择前臂桡侧带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覆盖.手贯通性伤采用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组织瓣游离移植.结果 64例中58例伤口Ⅰ期愈合(90.6%).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移植组织瓣均成活.结论严重手外伤早期修复可有效防止伤口感染.有利于骨的愈合和手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缺损治疗时应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动脉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31例,均应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同时桥接手指动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2.8±12.5)min;术中出血量(52.1±3.3)mL。术后,31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愈合时间(13.6±2.8)d。术后发生并发症4指,发生率11.4%。结论手指皮肤缺损应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动脉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各种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外露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0例不同原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病人,分别应用带血管神经蒂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尺动脉腕上支皮瓣、骨间背侧岛状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供区及受区无溃疡,无明显色素沉着,外观良好,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灵活,相对游离皮瓣简单,成功率高,修复后组织结构、厚度、韧性、色泽与原组织相近,能最大程度恢复手部的外观、功能,创伤小,对生活护理小。但对手指缺损要求再造、带蒂皮瓣无法覆盖创面及无可用的带蒂皮瓣修复创面等病例,游离皮瓣仍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7种类型的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39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2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5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5例。结果 除l例皮瓣边缘坏死,经短期换药伤口愈合外,其余38例皮瓣完全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带血管神经蒂的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7例7个拇指的皮肤缺损。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2个月,皮瓣质地、血供良好。拇指外形、感觉满意。结论 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食指背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