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和马尔库塞师徒二人都对科技异化现象进行过深入地剖析,马尔库塞对现代科技提出了强烈的抨击,但是逻辑力度有余,理论深度不够,最后陷入悲观绝望的深渊.他的老师海德格尔更胜一筹,他从人的非本真状态出发,追思科技的本质,最终提出去"思"的救赎之路,最终克服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从而返璞归真,回归到自我本性.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性社会对人类的异化 从16世纪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如同一列永不停息的列车高速驶向极富又极贫的现代文明。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所描述的一样,这个时代是最最昌明的时代,也是最衰微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性社会对人类的异化 从16世纪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如同一列永不停息的列车高速驶向极富又极贫的现代文明。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所描述的一样,这个时代是最最昌明的时代,也是最衰微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教育异化问题是现代教育反思的奠基性问题。教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两个方面。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表现为官僚化、技术化和群体化。教育世界异化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异化。教育异化的精神根源乃机械论教育哲学。超越教育世界的异化必须超越机械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5.
6.
作为整个现代主义文化的一部分,现代主义文学在审美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审美观念上的化美为丑,执意要创造一种“对抗美学”即丑学;创作原则上的注重表现,特别强调主观心灵,主观自我的表现;创作手法上的反传统而重创新,反客观而重内向性,反内容决定论而重“形式即内容”论。  相似文献   

7.
审美现代性所要求和提供的"歧义宽容"原则,使"艺术的救赎"在主体建构中成为可能,这是王小波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诉求。文本寓意的歧义、多元,人物命运的丰富、可变,"诗意"人生的发现和构建,"诗化"表达的探索和追寻,等等,构成了王小波文学作品的审美现代性要素,关于艺术的真谛在于"叵测"的论断,更是以小说文本的虚构形式揭示审美现代性的精彩之作,"穷尽可能"的文本构建方式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写作观念和写作方法,而成为作家"试验自我"和"改写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审美现代性要素为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和主体建构开启了创新和救赎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8.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们,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阿多诺作为众多研究者中的佼佼者,通过完整细致地阐述艺术的内部构成以及其与社会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较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阿多诺在解释这一问题中引用了星丛的概念。在阿多诺看来,艺术总是处于像星丛一样的变化流动之中。根据《美学理论》和《否定性辩证法》中的相关论述发现,艺术的内部构成之间以及艺术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的永恒变化,构成了阿多诺的艺术星丛体系。  相似文献   

9.
无法完成的现代性:审美救赎理想的消解与时代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学者韦伯提出审美救赎的概念,它以审美自律性、审美的个体本位以及感性特质来为审美自身划界,反对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对人性造成的侵害,并力求与自由理性一道,共同完成启蒙所规定的任务。然而,在现代审美文化形态中,艺术的审美特性已与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从形式上消解了审美救赎的可能性。后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观念、商业标准以及对于大众虚假需求的满足.则宣告了审美救赎理想的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多诺对化工业和现代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的考察发现,这两之间存在相对模糊的界限以及它们自身结构中不同的技术。化工业有其限制消费思考的特征,现代艺术有其认知特性。现代艺术的自律性和化工业的他律性有各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乃至世界诗坛一位久负盛名的诗人。在弗罗斯特的众多诗歌中,异化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也是现代主义的中心术语,这一主题也一直贯穿于西方现代派作家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主要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全面异化。  相似文献   

12.
阿多诺是哲学史上极少数几位极重视艺术的哲学家之一。他重新确立了艺术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结合的本质,指出这种双重结合也是艺术的整体精神特质;他还提出现代艺术在启蒙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压下发生异变陷入消亡的危机中,它对作为主体的人造成极大的危害;艺术存在不仅有其本质和整体精神特质,同时也有其具体的精神内涵和构成要素:否定性、理想性和严肃性。现代艺术只有挖掘自身的精神力量,高扬否定性、理想性和严肃性的精神,才能摆脱危机、拯救异化社会,才能使自身从“错误的生活”走向“正确的生活”。在当代艺术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多元化格局的情况下,阿多诺的艺术精神论为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和本雅明都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对现代性的反叛和救赎.马尔库塞在意识形态批判之中终于寻找到他的审美乌托邦;而本雅明则发现和拯救了"寓言",形成他自己的审美救赎,同时他还在资本主义现代艺术中发现了碎片、震惊和断裂.通过对二人艺术及审美观念的比较,希望发现他们审美乌托邦和审美救赎的异同,并努力将之与现代社会批判作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4.
尼采在他的名作《悲剧的诞生》中,通过对古希腊悲剧产生的原因酒神和日神精神的二元冲突的正确分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人生观。他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但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他的审美人生观主要受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影响以及对古希腊悲剧和当时德国国情的独特认识,因此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尼采在他的名作《悲剧的诞生》中,通过对古希腊悲剧产生的原因酒神和日神精神的二元冲突的正确分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人生观。他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但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他的审美人生观主要受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影响以及对古希腊悲剧和当时德国国情的独特认识,因此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古典时期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席勒主张让美走在自由的前面,他认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能达到自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安迪,恰恰是一个审美的人,他在狱中无比珍视的任何人任何势力也无法夺走的音乐之美,时刻点燃着他对生命的希望和热爱,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生命的救赎。  相似文献   

17.
齐美尔热衷于观察碎片之间的微妙联系,他最为关注的是现代生活的状况对个体人格完善的影响以及个体在此背景下全新的生活态度和心理感受。他以敏感的听觉从大都市的嘈杂中听出了现代生命最深沉的声音,他用碎片的方式描绘了现代都市人的形象,而这些都深深影响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吴星华 《现代语文》2006,(10):66-66,50
海子有这样一首诗: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二 ——《夜色》(1)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救赎是现代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审美主张,目的是要把人的精神从工具理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然而,审美救赎对于理性的排斥却又使自身陷入悖论之中。在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文化形态中,不仅艺术的审美性难以独立存在,而且其主体性也被一种总体化的手段所吞没,从而使审美救赎关于拯救人性的理想趋于破产。  相似文献   

20.
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部分大学生误入歧途,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异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人生价值目标由崇高走向世俗;人生价值手段庸俗化;人生价值规则功利化,价值信仰虚无化。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需发挥它应有的育人的功能,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师德示范等几方面着力,切实担当起对大学生价值观救赎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