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不良患者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安全性。方法:60例COPD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皮下注射rhGH,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注射用水,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白蛋白、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结果:2组在用药后局部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渗透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渗透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GH治疗COPD营养不良有一些不良反应出现,但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PN组、EN组、EN+PN组,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氧合指数、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都较治疗前出现明显改善,但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不良情况,提高患者肺功能和机体免疫力,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 )的疗效。方法31例COPD脱机困难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 rhGH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祛痰解痉药及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予以rhGH皮下注射9 u/d,连续7~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谷草转氨酶、每日平均血糖值及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GH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60.3±12.8)g/L比(55.6±10.7)g/L、(38.5±5.4)g/L比(34.6±3.6)g/L、(2.3±0.2)g/L比(2.0±0.1)g/L、(1.15±0.17)×109/L比(1.02±0.18)×109/L,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8.4±3.7)mg/L比(12.5±2.4)mg/L(P<0.05),血糖值轻度升高(6.9±1.1)mmol/L比(6.5±0.8)mmol/L (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13.2±3.2)d比(16.8±3.7)d、入住ICU时间缩短(17.2±2.5)d比(21.8±2.7)d。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rhGH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AECOPD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PN组及对照组,给予为期2周包括PN的综合治疗.结果 PN组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65%(P<0.05).对照组除血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改善外(P<0.05),其他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N组除CD8及IgM、IgG变化不大,其他指标如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TLC、CD3、CD4、CD4/CD8、IgA、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肺活量比(FEV1/FVC)及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包括PN的合理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AE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毕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4):41-4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治疗。方法对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96%。结论对COPD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心功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否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无创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COPD 营养不良患者5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 例,治疗组24 例.两组患者均予氧疗、抗感染、化痰、支气管扩张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每晚临睡前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0.1IU·kg - 1,共7d.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气分析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前白蛋白(2.2 ± 0.2)g·L - 1 、动脉血氧分压(75.2 ± 7.3)mmHg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6.4 ± 4.8)mmHg 均较对照组[(2.1 ± 0.2 )g·L - 1,(65.8 ± 7.8)mmHg,(50.8 ± 6.9)mmHg]有明显改善.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合成、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有助于COPD 无创通气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6例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自由膳食。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B)、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营养支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自身比较,除PA外,余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的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了90例门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避免吸烟,预防呼吸道感染,祛痰、止咳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商品名:普米克都保)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结论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AE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治疗,并长期使用。所有患者均加强肺康复治疗。随诊1年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气流受阻程度、反复住院次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1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吸入剂用于AECOPD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是肺康复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生长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应用重组生长激素(rhGH)的治疗效果.方法 3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rhGH(1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营养支持,rhGH组每天皮下注射rhGH,至顺利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存活率、水肿情况及体重变化,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TLC)、细胞亚群数量(CD3)、辅助T淋巴细胞亚群(CD4)的水平.结果 rhGH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TLC、CD3、CD4明显高于治疗前,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rhGH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体重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体重明显减轻.结论 对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给予rhGH能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脱机. 相似文献
12.
王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19-20
目的 探讨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D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肺功能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将4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26例.2组于医院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缓解后出院.治疗组继续应用DNPPV治疗,对照组停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2个月后比较2组血气指标、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WMD)及急性发作住院次数、住院费用.结果 出院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6MWD长于对照组,治疗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住院次数及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NPPV能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减少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呼吸双相高分辨率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54例COPD患者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19例及极重度组9例,四组均行呼吸双相全肺高分辨率CT检查,检测深吸气末、深呼气末肺密度、呼吸双相肺密度差及肺容积,分析肺密度与肺容积和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7、9.89,均P<0.05);四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0.89、7.89、13.76、16.67,均P<0.05);随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容积均相应增加,但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6、13.28、11.47,均P>0.05);胸部重建后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肺容积与FEV1、FVC、FEV1/FVC有明显相关性(r=-0.071、-0.083,r=-0.713、-0.542,r=-0.622、0.639,均P<0.05);深呼气末肺容积与残气量占最大肺总量百分比预计值间有明显相关性(r=0.622,P<0.05);深吸气相肺密度与FEV1/FVC、残气量值有明显相关性(r=0.539,P<0.05)。结论 COPD患者的呼吸双相高分辨率螺旋CT的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测指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COP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吕华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28-29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采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5d疗法,对照组采用14d疗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肺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肺功能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而5d短期疗法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COPD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60例COPD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性试验.结果 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24例(4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0例(13.3%)、流感嗜血杆菌8例(16.7%)、肺炎支原体6例(8.3%)、甲型溶血性链球菌5例(6.7%)、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3.3%)、嗜肺军团菌2例(3.3%)、其它1例(1.67%);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嗜肺军团菌体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肺炎支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对阿奇霉素表现出一定的耐药率.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对头孢噻吩表现出耐药性.结论 COPD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病菌情况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抗生素耐药较为严重.在之后的临床使用抗生素选择其它类的抗生素,提高临床药物抗菌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患者90例(COPD组),按肺功能结果又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各3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IL-17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相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比较2组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COPD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OPD组血清IL-17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轻度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OPD组血清IL-17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781,P〈0.05)。COP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7水平变化可作为判定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住院COPD患者人体测量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营养不良普遍存在,表现在AC、AMC、TSP和IBW%,均较3为低,而且肺气肿病人和肺心病病间营养状况也存在着一定判别说明病情对营养状态也有一定影响,为临床COPD营养支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氧疗、抗炎、平喘、解痉、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适宜剂量。方法选取90例COPD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影像学质量。结果90例受检查患者,两种扫描方法均能使影像图质量达到满意要求,且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t=5.01、6.82,均P〈0.05)。结论COPD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低剂量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与血PaO2、PaCO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时在未吸氧状态下检测动脉血气分析,于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缓解时分别检测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并与33例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T3、FT3、T4、FT4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1周后,33例病情缓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T3、T4与PaO2呈正相关,血清T3与PaCO2呈负相关,TSH在各组中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明显变化,与PaO2、PaCO2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动态观察血清甲状腺素的变化,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轻重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