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脉吻合失败是导致游离组织移植失败的重要 原因。本文报道应用颈内静脉残端进行静脉端侧吻 合的新方法,该法一般用于颈根治性清扫术后。报 道8例用于头颈部重建的游离组织瓣采用与颈内静 脉残端吻合的手术技术和结果,并与同期222例其 他方法吻合静脉的接受游离组织移植的患者进行对 照。8例与颈内静脉残端端侧吻合的组织瓣包括前 臂游离皮瓣4例、腹直肌肌皮瓣3例和髂骨嵴1 例,全部成功;对照组222例中15例失败,占 6.8%。这项新技术的优点在于避免张力、避免隐 静脉移植以及血管蒂扭转等。这种手术方法为游离 组织瓣在颈根治性清扫术切除邻…  相似文献   

2.
游离瓣移植成功的关键是微血管缝合技术 ,近 8年来 ,各种辅助机械缝合装置逐步应用于临床 ,微血管缝合器 (MACD)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使用证明有效 ,其留置体内后局部病理学改变与普通缝合类似 ,但MACD能缩短缝合时间 ,缝合的血管管腔更通畅 ,在手术 16周后其张力强度比普通缝合血管大 50 %。对曾经手术或放疗的部位 ,由于局部组织纤维化、疤痕形成或血管已被结扎 ,可选择缝合的静脉口径、长度等条件受到限制 ,最好选择端侧缝合 ,该作者用 MACD对 2 7例头颈部游离瓣进行共 33次端侧静脉缝合 ,总结经验如下 :在总计 37次静脉缝合中 ,33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在舌癌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6月—2018年11月应用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对14例舌癌患者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同期行舌及口底缺损修复,口底腔隙同时用不同来源肌瓣充填。肿瘤根治术后形成6.0 cm×4.0 cm~12.0 cm×7.0cm大小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8.0 cm×4.0 cm~13.0 cm×8.0cm,肌瓣体积为4.0 cm×3.0 cm×2.0 cm~7.0 cm×5.0 cm×4.0 cm,术中将股前内侧穿支血管蒂的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结果所有患者股前内侧穿支恒定存在,其中来源于股动脉主干7例(50%),血管蒂长度为(7.8±0.4)cm;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主干4例(28.6%),血管蒂长度为(8.2±0.5)cm;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3例(21.4%),血管蒂长度为(7.4±0.3)cm。肌瓣来源于股直肌为8例,肌瓣来源于股内侧肌为6例。其中8例血管蒂类型为1支动脉2支静脉,6例血管蒂类型为1支动脉1支静脉,甲状腺上静脉为首选的受区静脉,游离股前内侧穿支动脉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端端吻合14例,其中8例的第2支伴行静脉另外与颈内静脉端侧吻合8例。术后皮瓣全部顺利成活,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18.8个月,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舌外形不臃肿,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15 mm,舌运动未见明显受限;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可正常行走及进行相关日常活动。结论股前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是舌癌术后采用皮瓣移植再造舌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选择适合头颈部进行为血管吻合的受区血管是游离组织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过去5年间的102例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受区动静脉有关的因素对移植瓣存活的影响;微血管吻合重建的指征包括肿瘤切除76例、创伤13例及其他13例;游离组织瓣主要为游离前臂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及腓骨等;最常用的受区动脉为面、颞浅、甲状腺上等动脉,最常用的静脉为面、颞浅、颈外等静脉;  相似文献   

5.
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后大型缺损的游离组织瓣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后大型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1980年7月以来,对25例恶性肿瘤侵及颅底的患者,共32块组织瓣进行各类游离组织瓣修复术,其中胸大肌肌皮瓣15例,胸大肌皮瓣联合前臂桡侧皮瓣5例,背阔肌肌皮瓣5例(其中2例联合前锯肌)。结果 除1例死于急性脑水肿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技术开展早期组织瓣移植后血管危象出现率较高(3/7),其主要表现为静脉吻合口栓塞,而以后的出现率则明显降低(2/25)。25例游离组织瓣,除1例前臂皮瓣全部坏死及1例胸大肌皮瓣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结论 游离组织瓣修复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后大型缺损克服了早期带蒂组织皮瓣修复中长度及组织量不啼,并减少了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应用吻合血管的逆行颞浅动脉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逆行颞浅血管蒂的游离耳廓组织瓣,探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鼻部分缺损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切取以颞浅血管远端为蒂的耳廓复合组织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颞浅动、静脉远端与面动静脉吻合游离移植修复部分鼻缺损15例,其中鼻翼修复13例,鼻尖修复2例。组织瓣的大小范围为2·5cm×2·0cm~4·0cm×2·5cm,血管蒂的长度为5~8cm,平均6·5cm。结果15例患者游离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重建的鼻翼与健侧对称、鼻尖外形美观。耳廓供区不遗留明显畸形。结论吻合血管的逆行颞浅动脉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血管蒂长,克服了顺行耳廓复合组织瓣血管蒂过短的问题,可成为颞浅动脉耳廓复合组织瓣设计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的血管危象及其处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的血管危象及其处理方法。方法1999年5月至2004年11月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连续803例患者的849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对其中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患者和游离瓣作回顾性分析,分析血管危象发生的时间、血管危象的类型、处理及游离瓣的成活情况。结果本组共有27例患者的28块游离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占全部游离瓣的3.3%。出现血管危象的时间为术后8-120h,其中动脉危象5块,静脉危象23块。13块游离瓣经紧急手术探查和重新吻合血管后获得成活,其余15块游离瓣坏死,故本组游离瓣的抢救成功率为46.4%,游离瓣的总体成活率为98.2%。结论头颈部游离瓣移植术后的血供监测十分重要,临床观察是目前游离瓣移植术后可靠的监测方法。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并尽早行手术探查是挽救游离瓣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对游离腹直肌肌皮瓣重建口腔与上、下颌骨区域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大块复合缺损的外科经验、肿瘤学效果、功能结果进行评价。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晚期(T4病变)和局部复发的鳞癌患者,分别行下颌骨半切除、上颌骨部分切除、咽部分切除和口底切除术,一期游离腹直肌皮瓣重建的。游离腹直肌肌皮瓣的受区动脉为甲状腺上动脉3例(端端吻合)、颈外动脉4例(端侧吻合),  相似文献   

9.
下咽部晚期肿瘤传统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疗 ,下咽部手术缺损早些时候多采用颈部临近组织进行修复 ,如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等。195 9年 Seidenberg介绍了游离空肠移植咽食管重建 ,1985年 Harii介绍了一种游离管状皮瓣咽食管重建方法 ,此后 ,游离前臂桡侧皮筋膜瓣 (RFFF)逐渐被用于进行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修复重建。RFFF供皮区定位在前臂桡侧非优势桡动脉和头静脉供血区 ,皮瓣连接食管端的宽度为 6~ 8cm,与口咽部连接的宽度为 12~ 14 cm,皮瓣末端呈 2 cm长的三角形突出和颈段食管纵切口嵌合。以从口咽部残端到食管…  相似文献   

10.
既往认为喉癌若已导致杓状软骨固定 ,侵犯环状软骨上缘或喉咽癌侵及梨状窝底时 ,均需同时切除环状软骨而无法拔管。该作者采用自体气管移植方法 ,修补环状软骨缺损 ,重建喉功能。手术分二期进行 :一期手术时切除患侧甲状腺、气管食管淋巴结及患处引流区之淋巴结。并游离 4 cm长之颈段气管 ,取前臂掌侧4 cm× 8cm大小带有桡动、静脉 ,含皮下组织及筋膜的组织瓣后 ,与患侧甲状腺上动、静脉吻合 ;将筋膜瓣之近心端包绕于游离气管段之前壁 ,组织瓣之远端则置于气管膜部。二周后行二期手术 ,将肿瘤及同侧甲状软骨、喉旁间隙、环状软骨、杓状软骨…  相似文献   

11.
游离皮瓣在头颈部重建术中应用愈益广泛,但根治性颈廓清术后常难于为游离移植瓣找到理想的吻合血管,特别是静脉。为此,作者等采用头静脉为蒂的上臂瓣,作动脉吻合,成功地为1例有颞部和胰腺转移的颈部黑素瘤作了修复。方法:在上臂侧面设计制作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 0 0 3年5月~2 0 1 2年4月收集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1 0 0例,其中口腔4 7例,口咽部1 6例,下颌骨9例,颌面部20例,颈部6例,项背部2例;所有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101处)修复组织缺损,其中游离前臂皮瓣61处,游离背阔肌皮瓣18处,游离腓骨肌皮瓣7处,游离腹肌穿支皮瓣2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 0处,游离髂骨肌瓣2处,游离肩胛皮瓣1处;观察游离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处后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至5年,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正常,101处游离组织瓣术后成活98处,坏死3处,成功率97.03%。受区和供区的并发症12/101(11.8%)。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外科修复中应用安全灵活且可供选择的组织瓣多,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和功能恢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它对长距离神经缺损和不易找到神经近心端的损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都证明了神经能测支发芽,面神经的特殊解关系更适合端侧吻合术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比较少,本文对端侧吻合的基础研究,理论学说和目前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以带有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重建头颈部缺损 ,在功能恢复及保持外形美观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而手术的成功有赖于熟悉血管解剖及精湛的手术技巧。以往的文献资料认为头颈部静脉不存在瓣膜。因此有“面部危险三角区”之说。这种静脉血流可双向流动的特点 ,使外科医师在选择受区静脉是否适合行血管吻合考虑较少。在受区选择静脉 ,拟行血管吻合时 ,发现 4例在头颈部静脉中存在瓣膜。静脉瓣膜的具体部位 :面静脉 2例 ;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各 1例。报道的目的在于提醒外科医师 ,必须认识到头颈部静脉内存在瓣膜的可能性。其它尸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耳廓组织的形态、色泽和组织构造接近鼻翼组织 ,常被用于修复鼻翼缺损畸形。由于存在再血管化的问题 ,通常耳廓复合组织瓣的面积被严格限制在 1 0cm× 1 5cm以内。本研究旨在探索全层大块鼻翼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游离移植由颞浅血管供血的耳廓复合组织瓣再造鼻翼。游离带有长 3~ 4cm颞浅血管蒂的耳轮脚和耳前皮肤组织 ,移植至缺损的鼻翼部位 ,再通过切取长约 10~ 12cm左右的旋股外侧血管桥接于组织瓣的血管蒂和同侧面动静脉血管之间吻合血管。结果 本组共有 12例患者 ,11例手术获得完全成功 ,1例可能是由于自身血管条件较差而失败。鼻翼缺损面积从 1 5cm× 2 5cm到 2 0cm× 3 8cm。修复后的鼻翼形态外形较好 ,供区继发畸形程度能被患者接受。结论 吻合颞浅血管的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技术 ,是再造鼻翼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设计双支柱型的下颌骨重建术,采用一个吻合血管的腓骨段重建新下颌骨的基底部分,用剩余的、不吻合血管的腓骨重建牙槽部分,实现同期下颌骨基底部和牙槽的重建。此手术主要用于有残余牙齿的下颌骨弓的患者。方法为将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瓣移至下颌骨基底部进行重建;血管吻合后估测牙槽缺陷的大小,纵向切开剩余的腓骨段,使形态与牙槽相适应,用螺丝固定于受区骨和吻合血管的腓骨瓣。  相似文献   

17.
作者回顾了从1977年至1987年间采用包括游离组织移植的外科治疗加放疗的头颈肿瘤病人41例,除1例基底细胞癌外,其余均为鳞状细胞癌。84%的病人为Ⅲ或Ⅳ期。游离组织移植采用足背瓣13例,腹直肌瓣3例,肩胛瓣6例,小肠5例,三角胸瓣3例,背阔肌皮瓣3例,其它8例。术后放疗35例,其中24例放射组织量为5 000~6 000cGy,8例超过6 000cGy。术前放射6例,组织量为5 000cGy。结果,3例口腔癌游离组织移植失败,均为术后放疗(6 000cGy)。其中T_42例,T_31例,N_11例。这三  相似文献   

18.
吻合血管的双游离瓣技术在大型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双游离瓣技术在大型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年3月~2002年1月期间完成的33例利用双游离瓣行大型头颈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所采用游离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33例患者中23例采用腓骨瓣 前臂瓣,6例采用腓骨瓣 腹直肌皮瓣,4例采用前臂瓣 腹直肌皮瓣;除1例采用串联瓣的形式外,其余32例患者的两块游离瓣均采用不同的受区血管,其中14块游离瓣采用了对侧颈部的受区血管;66块游离瓣中,1块腓骨瓣和1块腹直肌皮瓣因静脉栓塞而失败,其余的64块瓣均成活;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9.4%(13/33),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结论 大型头颈部缺损的双游离瓣修复安全可靠,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08年4月我科96例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危象发生13例。回顾性分析危象发生时间,危象类型,皮瓣类型,吻合血管选择,血栓病理观察,处理过程和抢救成功率。结果13例中,保守处理成功5例。剩下8例中,动脉危象为1例,静脉危象6例,动静脉危象1例;前臂瓣2例,腹直肌3例,股外侧皮3例。首次发生危象时间分别在术后2小时~6天,平均34小时。8例中,4例系连续两次抢救,最终抢救成功4例,失败4例。结论术前认真选择适应证和规范的吻合技术是减少危象的关键;早期发现和掌握抢救技巧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选择适合头颈部进行为血管吻合的受区血管是 游离组织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过去5年 间的102例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受区动静脉有 关的因素对移植瓣存活的影响;微血管吻合重建的 指征包括肿瘤切除76例、创伤13例及其他13例; 游离组织瓣主要为游离前臂皮瓣、背阔肌肌皮瓣、 腹直肌肌皮瓣及腓骨等;最常用的受区动脉为面、 颞浅、甲状腺上等动脉,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