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型预冲液进行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预冲,在预冲效果和护士人力支出中的差别,从而择优选用。方法:使用同种机型血液透析机5台,遴选本研究项目观察员1名。选择符合要求的操作护士10名,采用SOP标准预冲流程。每名护士先后选用生理盐水500 ml 2瓶和1 L软袋预冲液1袋,进行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预冲各5次,每人完成10次。10名护士共计100次。由观察员检测不溶性微粒数值,包括10μm、25μm的微粒数量,并记录预冲过程中气泡等级、盐水滴落等级及护士所用总时间、总步数。结果:两组不同剂型预冲液经过标准预冲流程后,气泡等级使用1 L软袋预冲液组效果更佳(P0.05);护士在完成5个预冲操作所用时间上1 L软袋预冲液所花时间更少短(P0.05),步数更少(P0.05)。结论:采用1 L软袋预冲液进行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预冲,能减少气泡进入管路,有利于排尽管路中的气泡,确保预冲效果。同时优化护士完成预冲操作的时间、步数,起到节力作用,节省时间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1 L软袋预冲液更宜被选用,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黄江燕 《护理研究》2012,26(17):1602
血液灌流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气泡和各种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易进入人体,必须通过有效预冲规避风险。2010年卫生部颁布了血液净化操作标准流程,对血液灌流的临床操作进行了规范,但对一些操作细节并未作详细规定。为方便灌流器预冲,我们在操作方式上做了小的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固定带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6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弹性绷带固定体外循环管路,观察组采用新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固定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针滑脱发生率、患者相对活动度及护患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针滑脱率、管路固定带周围皮肤出现压痕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护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固定带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还能够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对活动度、舒适度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固定带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6—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8).对照组采用弹性绷带固定体外循环管路,观察组采用新型血液透析体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密闭式管路法对降低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危险性的效果.方法 以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5例,分别采用传统操作法和密闭式管路法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器凝血状况、开始透析及3个月后C反应蛋白水平和导管相关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器凝血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个月后C反应蛋白值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管路法可以降低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危险性,减轻护士工作量,是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密闭式管路法对降低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危险性的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方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管路法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透析前后血清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管周围皮肤感染率、患者透析后血清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操作法相比,密闭式管路法对降低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危险性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溶媒预冲管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两种常用的溶媒预冲体外血液循环管路(包括一次性透析器)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1例),采用5%葡萄糖预冲血液透析管路,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照组(11例),常规采用0.9%生理盐水预冲血液透析管路,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每位患者连续观察15次,治疗过程使用的药物包括促红素、透析参数如血流量、透析器及透析机的型号均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瘙痒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血糖、血补体C3及嗜酸粒细胞计数的比较.结果 5%葡萄糖预冲(治疗组),其透析器显示出较好的相容性,表现在瘙痒程度方面有明显减轻.与0.9%生理盐水预冲(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反应过敏的指标血C3及嗜酸粒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血糖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5%葡萄糖预冲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能明显减轻血液透析过程中因为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导致皮肤瘙痒增高的机率,在短期内对人体血糖和脂代谢影响不明显,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引起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透析器残血。为了减少尿毒症患者丢失血液的量,在每次对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结束时尽量把体外循环的血液输入体内,减少透析器中的残血量对减少尿毒症患者丢失血液的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合适的抗凝治疗、加大血流量等是减少透析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全面地制定血液透析体外循环预冲操作方法和细则,规范血液净化护理人员预冲操作行为,上海市护理学会于2023年12月起发布了《血液透析体外循环预冲操作规程》团体标准。本文从团体标准制定的背景、过程、内容、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尽解读,旨在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标准、执行标准,让维持性血液透析得到更高效的护理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玲孔志峰  徐迎春 《护理研究》2005,19(11):2278-2280
[目的]了解香丹注射液静脉输注时不溶性微粒污染情况。[方法]用两种不同的配药方法,将香丹注射液分别与生理盐水、5%葡萄糖、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6%右旋糖酐-40注射液配伍,在配伍后5min、30min、60min、120min时测定液体中不同微粒直径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香丹注射液与5种输液液体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尤以在6%右旋糖酐-40注射液中增加最为显著;配药方法、放置时间与不溶性微粒密切相关。[结论]选择适宜输液液体、规范配伍程序、现用现配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中的生理盐水最佳注射流率。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行双源CT头颈部CTA 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等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3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为5.0 ml/s,5.5 ml/s,6.0 ml/s进行检查,比较3组患者的对比剂存留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2组对比剂存留明显少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CT检查中生理盐水注射流率为6.0 ml/s可明显消除对比剂伪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洗眼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结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将431例新生儿分成3组进行预防对照实验,第1组为实验组用生理盐水洗眼,第2,3组为对照组分别用红霉素眼膏和利福平眼药水点眼。结果生理盐水洗眼组发病率12.67%,利福平眼药水点眼组发病率18.52%,红霉素眼膏点眼组发病率34.78%。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理盐水洗眼在新生儿感染性结膜炎的预防中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盐水加温冲洗法以改善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体外血路凝血堵管情况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加温盐水冲洗法,观察两组透析前后动静脉端凝血功能化验指标、透析完成情况及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透后动静脉端凝血风险降低,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应用盐水加温冲洗法无肝素透析可改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达到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类毒素--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ph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phate,pCS)和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的清除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HD组、HDF组和HP+HD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MS)方法测定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前后血清IS、PCS和HA浓度,以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结果 对血清IS的清除,HD组从(30.96±12.55)μ g/ml降至(21.03±10.42)μ g/ml (P<0.05),下降率为(33.10±12.87)%;HDF组从(32.24±17.11)μ g/ml降至(17.11±8.94)μ g/ml (P<0.01),下降率为(43.96±14.96)%;HP+HD组从(33.52±19.30)μ g/ml降至(14.33±9.81)μ g/ml (P<0.01),下降率为(57.96±11.95)%;HP+HD组下降率显著高于同期HDF组和HD组(P<0.05,P<0.01),HDF组下降率显著高于HD组(P<0.05).对血清PCS的清除,HD组从(24.87±13.64)μ g/ml降至(16.80±8.48)μ g/ml (P<0.05),下降率为(30.24±9.27)%;HDF组从(30.60±19.18)μ g/ml降至(15.59±12.39)μ g/ml (P<0.05),下降率为(43.20±11.87)%;HP+HD组从(38.92±17.24)μ g/ml降至(17.71±10.22)μ g/ml (P<0.01),下降率为(54.22±14.37)%.HP+HD组下降率显著高于同期HDF组和HD组(P<0.01,P<0.01),HDF组治疗血清PCS水平下降率高于HD组(P<0.05).对血清HA清除,HD组从(18.65±14.24)μ g/ml降至(7.38±5.27)μ g/ml (P<0.01),下降率为(59.36±7.46)%;HDF组从(27.62±16.07)μ g/ml降至(7.75±4.56)μ g/ml (P<0.01),下降率为(69.70±11.93)%; HP+HD组从(20.48±11.02)μ g/ml降至(6.33±4.78)μ g/m1 (P<0.01),下降率为(7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采用透析器前输液和外周静脉输液对患者毒素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符合标准的60例血液透析病人分别采用透析器前输液和外周静脉输液,利用联机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器(Onlin Clearance Measurement,OCM)实时监测患者透析时透析机屏幕上尿素清除指数(Kt/V)的曲线变化,记录透析开始后30min、透析2h、透析结束时的Kt/V值。结果透析开始后30min两种途径输液的Kt/V值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2h、透析结束时外周静脉输液的Kt/V值高于透析器前输液的Kt/V值(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液透析中不同的途径补液对患者的毒素清除有影响,透析中采用外周静脉输液较采用透析器前输液的毒素清除率高,可增加患者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救治小儿重度中毒的方法。方法 采用200ml肝素鲜血预充的成人管路;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肝素以首剂50~70U/kg继以24~30U/kg/h维持,使血液肝素化,对18例患儿进行28例次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抢救成功率95%,无一例发生出血或凝血。结论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救治小儿重度中毒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美国Stanford大学慢性疾病教育研究中心的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对89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89例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6.55±1.97)分.其中自我效能水平高者20例占22.47%,自我效能水平中等者39例占43.82%,自我效能水平低者30例占33.7%.89例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为(38.51±10.91)分,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为(76.38±14.8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及医疗费用对家庭的影响是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工作者应依据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调动患者的自身潜能,通过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20例,分别对2组患者观察期治疗前后血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测定,临床观察2组治疗对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瘙痒的疗效并分析测定指标的变化与合并症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HD+HP组治疗12周后血AGEs、Hcy、PTH、β2-MG指标较HD组治疗12周后低,P<0.05(依次为0.024,0.002,0.042,0.001),HD+HP组血AGEs、Hcy、PTH、β2-MG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下降,AGEs由759.22±227.80AU×10-3/mg降至351.17±266.58AU×10-3/mg,Hcy由26.17±7.15umol/L降至14.03±4.67umol/L,PTH由304.03±284.28pg/ml降至134.23±105.30pg/ml,β2-MG由19.51±5.70mg/L降至15.22±4.29mg/L,P<0.05(依次为0.001,0.000,0.005,0.023),HD组除血Hcy降低[由26.17±7.15 umol/L降至14.03±4.67umol/L(P=0.081)]外其余3项指标(血AGEs、PTH、β2-MG)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AGEs由615.56±369.06AU×10-3/mg升高至704.62±551.97AU×10-3/mg,PTH由285.30±248.94pg/ml升高至345.73±397.45pg/ml,β2-MG由19.07±4.25mg/L升高至19.45±4.68mg/L,但P>0.05(依次为0.867,0.054,0.727)。血PTH、β2-MG降低与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情况之间的r=0~1,P<0.05(依次为0.045,0.037)。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AGEs、Hcy、PTH、β2-MG等中大分子物质;并能有效缓解MHD患者顽固性瘙痒合并症,这与其对PTH和β2-MG的有效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和普通肝素 ( Standard heparin, SH)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出血倾向等方面的影响,总结日常护理的心得。方法回顾性分析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患者透析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一年内的血脂代谢和出血倾向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透析过程中抗凝效果无明显差异,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导致患者的出血倾向较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变化较小。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的出血倾向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明显优于普通肝素,但对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仍需要严密观察其出血情况及透析管路凝血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有计划的锻炼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改善的影响。方法研究共纳入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并能接受运动试验的62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45±7)岁。每次锻炼项目包括跑步机和健身自行车。每次运动时间为60 min ,每周2次(透析当天不进行运动),一共持续12周。整个计划开始时和结束时测定患者的运动能力,即最大耗氧量和运动耐量。此外,在上述两个时间段使用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焦虑程度作出评估并比较。结果12周的锻炼计划结束后,患者的最大耗氧量由(24.5±4.9) ml/(kg · min)上升到(30.1±5.9) ml/(kg · min),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运动耐量时间从开始时的(470±85) s上升到(592±110) s ,计划前运动耐量与计划后运动耐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完成运动计划前后测得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有所改善。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有计划的锻炼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机能,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