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HCD)的脑部MRI表现特征,评价MRI对AH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临床确诊为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颅MRI扫描,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腹部MRI扫描,分析其MRI征象。结果:18例患者脑部MRI扫描均有阳性发现,主要显示基底节区信号强度对称性增高,双侧豆状核(18/18),中脑红核周围(16/18),垂体前叶(10/18)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均表现为高信号,FES T2WI信号正常17例,高信号1例。18例T2FLAIR信号正常。病变区脑结构的体积、形态无变化。结论:MRI T1WI双侧基底节、中脑等部位出现高信号影,是AHCD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I是发现这些病变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HCD)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20例经临床、CT和MRI诊断后随访确诊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10例同时行腹部MRI或CT扫描.结果 20例 AHCD中,MRI均示有异常改变:主要显示基底节及脑干区快速自旋回波(TSE)T1WI对称性高信号,其中双侧苍白球19例,壳3例,尾状核5例,中脑红核周围15例,大脑脚5例、脑桥3例,垂体前叶8例.TSE T2WI信号正常12例,稍高信号6例,高信号2例,扩散加权信号正常15例,高信号5例.结论 MRI T1WI双侧基底节及中脑等部位出现高信号影,是AHCD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I是发现这些病变最敏感的方法.结合临床病史,绝大部分病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肾与胰腺慢性肉芽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对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双肾与胰腺慢性肉芽肿MRI表现包括形态、信号及强化特点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料与其他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采用梯度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平扫、梯度回波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双肾为多发局灶性病变,部分见囊变区。胰腺弥漫性肿大。均呈长T1、稍短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逐渐强化。结论通过对双肾与胰腺慢性肉芽肿的MRI表现分析,结合临床资料与其他影像学表现,可加深对腹腔脏器肉芽肿性病变的认识并与肿瘤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硬化症脑部CT和MRI表现(附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脑部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买为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CT和MRI脑部影像学表现。结果:TSC脑部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①室管膜下结节(12例),CT 上表现为多发高密度钙化结节,MRI上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7例,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1例,T1WI 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4例;②皮层及皮层下结节(9例),其CT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灶3例、低密度灶6例,MRI上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9例;③脑白质异常(6例),CT上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灶4例,MRI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6例。5例行MRI增强扫描,示室管膜下结节呈中等强化,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和脑白质异常信号均未见强化。结论:CT和MRI能较好显示结节性硬化脑部改变,CT对显示钙化结节较敏感,MRI对显示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和脑白质改变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评价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颅脑MRI资料,其中22例行DWI检查,1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颅脑MRI无异常发现12例,有异常发现70例,阳性率为85.4%.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63/70)、中脑(23/70)、丘脑(21/70)、桥脑(21/70)、尾状核头(15/70)、额叶(5/70)、齿状核(5/70)、胼胝体压部(4/70)、小脑中脚(1/70)、枕叶(1/70).病灶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有4例双侧苍白球等部位显示短T1、短T2信号;1例脑内广泛受累;13例显示软化灶;脑萎缩54例,其中5例仅表现为脑萎缩.结论 MRI对肝豆状核变性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 9例患者在出现症状 1~ 6个月内行MRI检查 ,采用自旋回波 (SE)或快速自旋回波 (fastSE)序列 ,常规行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 弥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 5例 ,病变表现为多发点、片状异常信号 ,TlWI为等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双侧白质均有受累 ;2例同时累及灰质。2例局灶性病变中 1例为左基底节区TlWI等信号 ,T2 WI呈小片状高信号 ,治疗后复查无变化 ;1例为左尾状核头部及内囊区T1WI呈片状低信号 ,邻近可见线状高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提示存在陈旧出血性脑梗塞。 2例患者无异常MRI表现。结论 MRI对脑部病变的显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 :MRI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 ,才能充分利用其敏感性高的特点 ,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桥脑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桥脑出血后继发HOD的MRI表现,12例均行MRI常规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或梯度回波(T2*WI)序列扫描,2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结果 MRI表现为同侧或双侧下橄榄核体积增大或无明显变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等或稍高信号,SWI或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其对原发出血病灶显示最好,DTI示病变侧纤维束稀少,3例并发双侧桥臂变性.结论 HOD多继发于桥脑背盖部出血,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为特征的MRI表现,结合其原发病变可对HOD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MRI及MR扩散张量成像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描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的脑部MR影像学表现特点 ,探讨常规MR成像及MR扩散张量成像 (DTI)部分各向异性 (FA)值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4例临床确诊的ALS患者和 12例正常人行MR扫描 ,其中 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对 10例患者及 12例正常人行DTI横轴面和冠状面扫描 ,使用自旋回波 回波平面成像 (SE EPI)序列 ,b值为 10 0 0s/mm2 ,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 2 5。为定量评价锥体束 ,在内囊后肢和中脑大脑脚水平测量双侧锥体束的FA值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6例患者双侧内囊后肢呈局限性T1WI略低信号及T2 WI高信号 (高于皮层信号 ) ,冠状面T2 WI可明确显示内囊后肢至大脑脚纵向连续的带状高信号影 ,符合锥体束走行 ;8例患者双侧内囊后肢呈局限性T1WI略低信号及T2 WI略高信号 (与皮层信号相等 )。 2例行增强扫描者均未见异常对比增强。 12例正常人双侧内囊后肢均呈局限性T1WI略低信号及T2 WI略高信号 (与皮层信号相等 )。病变组FA值在内囊后肢水平和中脑大脑脚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A值 (F =7.38,P <0 .0 1;F =7.31,P =0 .0 1)。结论 常规MR成像诊断ALS时须结合临床资料。ALS患者锥体束区域FA值的下降提示存在神经元变性及继发性脱髓鞘 ,DTI可以在活体无创性地对锥体束及其潜在病变进行检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肝结核瘤的MRI征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肝结核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0例肝结核瘤患者行MR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共12个病灶,MRI表现:(1)自旋回波序列:T1WT上所有病灶为低信号,T2WI上10个病灶为不均匀低信号(8个病灶为中心低信号而边缘为环形或片状的高信号,2个为低信号中见到点状高信号),另2个病灶为高信号。(2)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无强化,2个病灶边缘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所有病灶均有不同方式的强化,主要为边缘强化和分隔强化。结论 MRI可反映肝结核瘤的病理改变过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的诊断.方法 对46例AS的SIJ进行MRI横、斜冠状位扫描,包括快速自旋回波(FSE) T2WI,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 XL) T2WI+ 脂肪抑制,3D FW FGRE T2WI.男33例,女13例,年龄15~46岁,平均22.6岁.结果 46例早期AS骶髂关节MRI表现的患者中,Ⅰ级18例(34.8%),Ⅱ级28例(65.2%).骶髂关节单侧受累15例(32.6%),双侧同时受累31例(67.4%).早期MRI表现为骨髓水肿、关节软骨异常分别有38个、28个,骨质侵蚀20个,骨质硬化12个.结论 MRI有利于显示AS的SIJ早期表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MRI表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描述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脑部MR表现,评价MR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男17例,女9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脑部MR检查,8例同时进行了腹部MR数字减影血造影(MRDSA)。其中25例在MR检查后2周内测定血管氨水平并对血氨水平与信号强度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中22例脑部有阳性发现,表达为自旋回波(SE)序列双侧苍白球(2/26)、豆状核(4/26)、中脑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MRI影像表现及MRI序列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选择评估脂肪肝的MRI序列和认识脂肪肝的MRI影像表现以帮助鉴别诊断,方法:18例脂肪肝病人进行了肝脏平扫和增强MRI,采用屏气同,反相位T1加权梯度回波序列,2D FLASH加脂肪抑制T1WI以及HASTE T2WI。结论:18例肝脂肪变中伴有7例肝癌,2例血管瘤,1例囊肿,5例肝硬化;弥漫型脂肪浸润6例,局灶型脂肪浸润12例,脂肪肝影像表现,T1WI同相位表现为稍高或等信号,反相位或加压脂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部分脂肪肝伴脂内肿块在反相位或加压脂TWI上可见低信号肿块周边全周或部分环状高信号带,在增强MRI上无明显强化,有时见少量小血管进入其内,结论:同与反相位MRI能较好鉴别诊断脂肪肝,两者互补,缺一不可,可避免脂肪肝的误诊或汤诊。建议对疑有脂肪肝患者行同,反相位T1加权MRI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的MRI表现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并分析肝移植术后5例CPM和3例CPM伴EP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8例患者原发病3例为乙肝肝硬化,1例为乙肝肝硬化、肝癌,1例为丙肝合并血吸虫性肝硬化,2例为丙肝肝硬化,1例为胆汁性肝硬化,男女各4例.所有患者检查均于Philips 1.5 T MR机上进行.MR序列包括:T1WI,T2WI,横断面SE-回波平面成像(SE-EPI)DWI序列.结果 MRI显示脑桥中央呈蝴蝶形、圆形、四边形长T1长T2信号影,周围脑桥组织和皮质脊髓束信号正常.病变于DWI上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呈等或稍低信号,提示病变内水分子扩散受限.2例患者2个月复查MRI显示病变范围较前缩小,DWI呈等信号,ADC呈高信号,提示病变内水分子扩散增加;3例患者除脑桥中央病灶外,尾状核、苍白球、丘脑、外侧膝状体及大脑皮层于DWI及T2WI上亦可见高信号.结论 MR扩散成像能够早期并敏感地显示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病变.  相似文献   

14.
肝段MRI异常信号对肝脓肿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MRI表现,特别是肝段MRI异常信号,探讨其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肝脓肿的41个病灶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4例肝脓肿,单发13例,其中单房7例,多房6例;多发脓肿11例。肝段性异常信号灶29个,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其中4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余T1WI无异常信号;22个表现为楔形,7个为圆形,范围、大小不一。8例行增强MRI者中,5例平扫表现肝段性异常信号的病灶均呈肝段性强化。另有2例MRI平扫呈肝段性T2WI高信号灶,CT增强检查见动脉期一过性肝段性强化。无论MRI增强还是CT增强其强化形态和范围与平扫MRI肝段性异常信号一致。结论 肝段MRI异常信号是炎症导致门静脉分支狭窄、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对肝脓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菲立磁增强MRI和增强CT扫描在肝脏实性占位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肝内局灶性占位患者行MR平扫及菲立磁增强扫描。观察肝脏与病灶信号强度变化 ,形态及数目 ,比较增强前后T2 WI病灶及肝脏的信噪比 (SNR)及对比噪声比 (CNR) ,做出MRI定性诊断 ,并与增强CT扫描诊断进行比较。其中肝细胞肝癌 4例 ,复发性肝癌 4例 ,转移瘤 4例 ,肝血管瘤 6例。结果 菲立磁增强明显降低正常肝组织信号强度 ,而恶性肿瘤的信号强度无强化 ,病灶—肝脏信噪比增加可清晰显示病变 ,并发现新病灶。肝血管瘤的血池效应与增强CT扫描比较有鉴别诊断意义。结论 做为增强CT扫描和Gd -DTPAMR增强的补充方法 ,SPIO增强MRI对肝脏占位病变的显示 ,小病灶发现和定性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MRI减影和MR DS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减影技术用于MRI和MRA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65例各部位病灶作T1WIMR增强前后的数字减影,以及27例次各部位病灶作MRDSA.由三位主治医师分别观察和分析减影的效果.结果92例次MRI减影和MRDSA中,减影成功者88例次(95%).三位主治医师的观察结果一致.42例T1WI平扫显示为高信号或为含高信号区域的病灶,其中25例(60%)减影前不能判断有否增强或(和)难以明确增强区域的大小;减影后,全部病灶均能作出明确的判断.27例次MRDSA中24例(90%)在观察细小血管方面明确优于未作减影的MRA.结论MRI减影方便易行而颇有用处.对T1WI高信号病灶的增强与否和增强区域大小的判断帮助很大.MRDSA对细小血管的显示和判断有否肿瘤染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6例NPSLE的头颅磁共振表现。结果16例NPSLE患者的头颅MRI异常者13例,阳性率81.3%。其MRI表现为:(1)13例均为大脑半球受累,灰白质均可累及;(2)脑内多发片状异常信号8例(61.5%),分布无规律;(3)脑梗塞7例,脑水肿4例,出血2例;(4)脑萎缩2例;(5)5例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MRI可以诊断NPSLE。  相似文献   

18.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CT与MRI(附1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 (FES)的CT与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 11例FES影像学资料 ,11例均行头部 /肺部CT扫描 ,其中 5例作胸部X线摄片 ,5例MRI检查头部。结果 :头部CT扫描 8例 ,4例显示脑内低密度病灶 ,4例无异常 ;MRI检查 5例 ,病变在T1WI呈等信号 4例和低信号 1例 ,T2WI均为高信号。胸部X线摄片 5例 ,2例显示两侧肺纹理增粗或散在斑片状影 ,1例双肺野弥漫病灶 ,2例无异常发现 ;肺部CT检查 5例 ,均见到多灶性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坠积现象。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为FES的诊断提供直接的证据 ,MRI扫描的T2WI ,应作为头部FES首选的检查方法 ,而肺部FES应首选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