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宋明志  王仁福 《肿瘤》1994,14(3):182-183
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治疗晚期癌肿宋明志,王仁福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200032)采用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对各种肿瘤患者进行过继性免疫治疗已有报道。目前临床常采用患者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经IL-2诱导而成LA...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高效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作者参考国外经验.分离培养出一种粘附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A-LAK细胞),观察其体外,体内的抗瘤作用,并与普通LAK细胞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自体LAK细胞和rhIL-2联台应用于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晚期实体瘤病人,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由于取血量大及大剂量应用IL-2的严重副反应,致使其应用受限,治疗中的死亡率高,而克隆化LAK细胞具有增殖力强,体外存活期长和长时间保存有效杀瘤活性的特点。我们自1991年开始应用军医科院采用半固体-液体两步法培养的克隆化自体LAK细胞治疗15例晚期肺癌病人,  相似文献   

5.
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癌肿刘东升,李树声通辽市第二医院(028000)采用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对各种肿瘤患者进行过继性免疫治疗已有报道。目前临床常采用患者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经白细胞介素一Ⅱ(IL-2)诱导而成LAK细胞,...  相似文献   

6.
自1986年开始,我们对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来源、扩增、激活及与白细胞介素2(rIL—2)联合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了研究,证明LAK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抗转移作用。但有些患者疗效不明显,根据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细胞周期动力学及生物疗法与化疗方案的启发,本文对LAK细胞对有丝分裂期(M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抗原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毒活性细胞,并分别对CIK、LAK和CD3AK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某一肺腺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CIK、LAK、CD3AK和DC细胞,再将靶细胞抗原孵育过的DC同三种细胞共同培养,通过镜下动态观察CIK联合DC对癌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CIK联合DC体外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的活性,同时比较CIK、LAK和CD3AK三种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结果:CIK-ADC的杀伤活性最强为92.3%,明显高于单纯CIK的59.7%和DC-CIK的79.8%,(P值分别为0.025和0.042),提示CIK A-DC细胞对肿瘤杀伤的特异性.而DC-CIK的杀伤活性为79.8%,也高于单纯CIK对照组59.7%,P=0.034,说明DC具有明显增强CIK细胞杀瘤活性的功能.同时,不论从单纯CIK、LAK、CD3AK细胞毒活性,或是从三种细胞联合DC的细胞毒活性比较,CIK细胞较后两种细胞都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P值分别为0.038和0.022.联合DC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杀瘤活性显著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AK、CD3AK两种细胞.结论:DC可明显提高自体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套培养和处理粘附LAK细胞(A-LAK)的系统,将12例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RPS)的A-LAK细胞与常规制备LAK细胞(RT-LAK)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RPS-A-LAK细胞于培养第10天时其扩增指数(20.1±13.9)较RT-LAK细胞的扩增指数(7.5±2.1)明显提高(P<0.05)。形态学研究显示A-LAK细胞主要由大颗粒淋巴细胞组成,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其主要由CD16+的NK细胞组成,RT-LAK细胞主要由CD3+的T细胞组成。其杀伤活性与CD16+NK细胞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82,P<0.05)。这提示CD16+NK细胞是A-LAK细胞的主要组成细胞,代表了杀伤功能最强的亚群。  相似文献   

9.
应用改良LDH释放法,对TIL细胞与LAK细胞的前体及培养激活的细胞进行杀伤活力的检测,结果显示无论前体细胞或培养激活的细胞,对自体瘤细胞及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以TIL细胞为高,表明TIL细胞对肿瘤的特异识别及杀伤力均较LAK细胞为强。  相似文献   

10.
用~3H-TdR掺入法测定了6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并与20例健康成人血清对照,结果:20例健康成人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65.85±3.55%,62例恶性肿瘤患者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49.34±6.27%,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48例有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49.60±6.60%,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14例无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48.47±5.11%,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有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自体及同种异体LAK细胞对2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示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mIL-2R表达阳性率、NK细胞活性及CD4/CD3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sIL-2R会量则较治疗前降低,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提高。两种不同来源LAK细胞在改善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上无明显差异。显示胚胎胸腺与脾脏亦是理想LAK前体细胞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抗原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毒活性细胞,并分别对CIK、LAK和CD3AK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某一肺腺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CIK、LAK、CD3AK和DC细胞,再将靶细胞抗原孵育过的DC同三种细胞共同培养,通过镜下动态观察CIK联合DC对癌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CIK联合DC体外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的活性,同时比较CIK、LAK和CD3AK三种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结果:CIK-A-DC的杀伤活性最强为92.3%,明显高于单纯CIK的59.7%和DC-CIK的79.8%,(P值分别为0.025和0.042),提示CIK-A-DC细胞对肿瘤杀伤的特异性。而DC-CIK的杀伤活性为79.8%,也高于单纯CIK对照组59.7%,P=0.034,说明DC具有明显增强CIK细胞杀瘤活性的功能。同时,不论从单纯CIK、LAK、CD3AK细胞毒活性,或是从三种细胞联合DC的细胞毒活性比较,CIK细胞较后两种细胞都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P值分别为0.038和0.022。联合DC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杀瘤活性显著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AK、CD3AK两种细胞。结论:DC可明显提高自体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内对肿瘤组织有独特的异嗜性,与树突状细胞联合应用极大增强了其杀伤肿瘤能力,无论是采用自体细胞还是异基因细胞治疗肿瘤,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为解决细胞来源、提高扩增能力、增强细胞毒活性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体外,血和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可被IL-2激活,对某些肿瘤细胞系产生细胞毒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这种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抑制动物和病人的实体瘤生长。Herberman及其同事总结了8个国际实验室关于LAK细胞活性的特征,认为大多数是由IL-2激活的NK细胞。LAK细胞首先由Grimm、Kosamberg及其同事报道。这种细胞与NK细胞明显不同,它能溶解对NK敏感和NK抵抗的靶细胞,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对新分离的自体或同种  相似文献   

15.
TIL与脐血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和脐血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在含重组白细胞介素2(rlL-2)的完全培养基中可大量扩增培养,体外培养肿瘤组织的TIL及癌性腹水的淋巴细胞对自体瘤细胞(黑色素瘤,卵巢囊腺癌,大网膜转移性腺癌及癌性腹水)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胎儿脐血中分离培养的LAK细胞对肿瘤细胞也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例分别为20:1和40:1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后者均明显高于前者(P=0.025和P=0.01),且TIL对自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脐血LAK细胞(P<0.01),为临床应用TIL和脐血细胞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LAK细胞对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肺癌细胞裂解物负载的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 )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接种裸鼠皮下建立肺腺癌移植瘤模型 ,同时将手术切除标本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制备肿瘤细胞裂解物 ;同一患者外周血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中 ,贴壁的细胞加入DC生长因子 (DCGF)培养得DC ,未贴壁的细胞加入rhIL 2培养得LAK细胞。用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自体DC ,诱导LAK细胞生成DC LAK细胞 ,注射荷瘤裸鼠腋下以观察DC LAK细胞对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用肺癌手术标本能成功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DC LAK组、LAK组、D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肿瘤瘤重平均值分别为 0 .47、1.0 5、1.3 0和 1.5 8g ,DC LAK组、LAK组和DC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70 .3 %、3 3 .5 %和 17.9% ,DC LAK细胞具有抑制裸鼠肺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而且强于LAK细胞 (P <0 .0 5 )。结论 通过荷瘤裸鼠体内抗瘤实验证实了DC LAK细胞的抗肺癌作用明显高于LAK细胞 ,提示DC LAK细胞治疗是更为有效的抗肺癌生物治疗方法 ,为DC疫苗用于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肝癌患者自体CD3AK细胞与LAK细胞的杀伤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肝癌患者自体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为临床是供依据。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的CD3AK细胞的NK活性和LAK活性均高于LAK细胞。结论 CD3AK细胞效果稳定,抗瘤效应明显高于LAK细胞,CD3AK细胞可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手段用于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宫颈癌细胞HeLa-luc接种BALB/ C裸鼠建立动物模型.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CIK细胞.CIK或PBS经瘤周注射入荷瘤鼠体内.应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观察肿瘤大小变化.观察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变化. ELISA法检测荷瘤鼠外周血中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肿瘤、肺脏、肝脏及脾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CIK治疗后实验组(CIK)肿瘤明显比对照组(PBS)体积小,P<0.05.接种HeLa-luc细胞第5、8周的抑瘤率分别为47.18%、64.38%.接种HeLa-luc细胞第8周实验组血清中IFN-γ[(61.92±6.49) ρ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4.30±1.78) ρg/mL],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肿瘤组织形态学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肺脏、肝脏未见癌结节出现,但均有炎细胞浸润.对照组肺脏出现大量癌结节而肝脏未见癌结节出现.两组脾脏中均可见癌结节.结论:CIK细胞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免疫细胞产生IFN-γ有关.该研究为肿瘤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树突细胞 (dendritic cell, DC,也称树突状细胞 )作为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研究,特别是近年来, DC瘤苗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 DC在体内含量极低,用直接分离法获得的 DC数量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业已证实 [1],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可以从脐血、胚肝、骨髓、外周血培养扩增出大量 DC,然而胚肝、骨髓来源困难,不适宜临床应用,脐血来源方便,但其抗原提呈功能弱于外周血来源的 DC.王月丹等 [2]比较不同来源的 DC,发现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的 DC,其抗原提呈能力最强.因此,本实验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用 GM- CSF和 IL- 4组合诱导分化 DC,经形态学、功能学及特异标记鉴定为典型的 DC.用模拟体内实验的方法体外诱导出针对肝癌细胞抗原的特异性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并用于荷瘤裸鼠的治疗以观察其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20.
淋巴因子激活的肿瘤抑制(LATI)疗法是将细胞因子注射于肿瘤局部其区域引流淋巴结,或将转染或转导其基因的瘤细胞/淋巴细胞注入带瘤机体,解除机体免疫系统被肿瘤抑制状态,恢复和启动机体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最终引起肿瘤抑制效应,其中细胞因子仅仅是辅助作用,而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才是最终杀伤瘤细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