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提高成人ALL的有效治疗,尝试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治疗成人ALL。 方法 初发成人ALL病例共28例;采用标准的VDP或VDLP方案:IDA治疗组(17例)和柔红霉毒(DNR)治疗组(11例);并对两组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诱导化疗IDA组缓解率为82.4%(14/17),早期死亡率17.6%;DNR组缓解率90.9%,早期死亡率9.1%,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巩固化疗疗效:生存分析曲线示IDA组10个月无复发生存为41.7%,总生存率为83 3%;而DNR组为23.3%和37.5%。两组比较虽无明显差异,但仍提示提高缓解质量的趋势。结论 IDA诱导缓解率与DNR组相近,但有可能延长持续缓解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强缓解后治疗强度才能提高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VMLP方案在成人ALL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确诊为ALL患者按标准剂量给予VMIP方案化疗,1~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获得CR22例(91.7%),PR 1例,NR 1例,总有效率95.8%。结论 VMLP方案对ALL的疗效明显,显著优于传统的VDLP方案,可考虑作为ALL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甲氨喋呤与长春新碱加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地塞米松 (MOLD)方案治疗成人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MOLD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组织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而确诊的成人复发性ALL 2 0例 ,并监测化疗后骨髓象变化及化疗相关毒性反应。结果  2 0例中 ,15例完全缓解 ,缓解率 75 %。持续缓解时间 4~ 5 8个月。化疗相关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结论 MOLD方案可提高成人复发性ALL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连续收治的≥55岁ALL患者45例。根据患者脏器功能,分别接受CVDP/VDP/VP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患者接受巩固化疗和维持化疗或随诊观察,有合适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评估患者CR率,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累计复发率。结果:45例≥55岁ALL患者占同期470例ALL患者的9.6%,其中B-ALL占88.9%。第1次诱导化疗后27例获得CR,总CR 33例。与55~60岁患者相比,大于60岁患者总CR减低(86.2%vs.50%;P=0.009)。45例患者2年OS率为33.7%,中位OS为12个月(95%CI 6.68~17.32)。55~60岁(P=0.014)、进行巩固治疗(P=0.001)及CR(P=0.002)是独立影响OS的有利因素。33例获得CR的患者中,2年DFS率为39.7%。CVDP诱导化疗方案(P=0.013)及进行巩固治疗(P=0.049)是独立影响DFS的有利因素。结论:中老年ALL患者预后较差,55~60岁、CR、CVDP诱导化疗方案及进行巩固治疗是独立的改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和强的松)与VTLP(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强的松)方案治疗成人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67例确诊的成人初治ALL 分为两组行诱导化疗,其中VDLP方案38例,VTLP方案29例,。结果:VDLP方案与VTLP诱导化疗后,其完全缓解(CR)率分别是81.6%和86.2%,两组之间CR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 )。VDLP组诱导CR所需时间及12月内累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VDLP组(P<0.05)。VTLP组骨髓抑制早于VDLP组且持续时间长,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TLP组继发感染率达55.6%,显著高于VDLP组(26.3%)(p< 0. 05)。结论:VTLP方案对成人ALL诱导CR所需时间短、复发率相对较低,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作为初治的成人ALL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41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了41例常规化疗成人ALL的疗效,并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我院在1993年6月至1997年10月收治VDP/VDLP方案化疗缓解的成人ALL病例41例,其中Ph染色体阳性3例,t(4;11)异位1例,复合染色体异位1例,正常染色体核型和无法评估者共7例。以VDP/VDLP和蒽环类+Ara-C方案交替应用巩固。观察的截止期为1997年11月,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预后分析(Kaplan-Meiyer、Gehan’swilcoxon检验、Log-rank检验)。结果41人成人ALL的疗效,24个月无病生存率(DFS)为4.6±4.7%。24个月总生存率(OS)为27.1±11.9%。与ALL预后相关因素为:初发时WBC>=20×109/L;诱导化疗后28d未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累及;ALL-L3型;ph+,t(4;11)以及其他复杂染色体异常。结论常规化疗治疗成人ALL的长期疗较较差,尤其是有不良预后因素患者,需研究和采用针对性的强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远期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初始诱导缓解方案用VCIL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去甲氧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完全缓解(CR)后作巩固治疗及庇护所治疗,然后再用VCILP、HDMTX、EA作早期强化治疗。复发诱导治疗用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CR后巩固和早期强化治疗用初治同样方案。结果:9例初治患8例获CR,8例复治患4例获CR,总CR率为70%(12/17)。CR的12例中持续CR(CCR)>3年3例,>2年4例,>1年1例。结论:用去甲氧柔红霉素为主的联合方案是治疗成人难治性ALL有效的方法。对初治患作为一线药物其远期疗效会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类儿童化疗方案治疗初治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可行性。方法将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LL初治患者分为传统方案组(n=49)及类儿童方案组(n=51)。传统方案组患者接受传统成人ALL治疗方案,类儿童方案组采用儿童ALL治疗方案,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儿童ALL诊疗建议(第3次修订草案)中对高危组患儿的治疗方案,总疗程均为3年。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化疗药物剂量及应用时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案组和类儿童方案组患者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7.8%及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儿童方案组患者的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及总生存分别为53.1%、59.4%,高于传统方案组(分别为38.4%、45.2%,P<0.05)。两组患者化疗相关病死率、L-ASP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LL初治患者应用类儿童化疗方案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复发难治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方案。方法应用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及地塞米松(DEX)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化疗方案(VAD-ASP),治疗18例复发难治性ALL,观察疗效。结果12/18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CR率66.7%,部分缓解(PR)1例,未缓解(NR)5例,总有效率72.2%。结论VAD-ASP方案作为复发难治ALL的再诱导化疗方案,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成人Ph染色体阴性的急性淋巴细胞(Ph-ALL)的治疗效果落后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但是随着对ALL生物学特点认识的进展治疗效果也取得进展,与儿童ALL疗效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采用儿童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遗传学特点和微小残留病变进行危险性分层并调整缓解后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成人Ph-ALL的治疗中取得初步成功。现将近年来Ph-ALL的治疗进展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1.
4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ALL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直接法对42例ALL患者的骨髓/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2例ALL患者中,正常核型10例(23.8%),异常核型32例(76.2%),其中结构异常19例(59.4%),数目异常者9例(28.1%),另有4例(12.5%)数目并结构异常者;儿童ALL染色体数目〉50条的超二倍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成人ALL(P〈0.05),且疗效较好;而儿童ALL伴有t(9;22)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却显著低于成人ALL(P〈0.05),与成人ALL伴有t(9;22)疗效无差异(P〉0.05);伴有t(9;22)的异常核型与正常核型ALL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AL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频率较高,重现性核型异常为t(9;22);染色体核型的改变与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伴有t(9;22)的ALL患者,治疗反应差,而正常核型及其它异常核型的ALL患者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缓解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分析51例儿童ALL接受诱导缓解治疗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中患儿均发生院内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不易控制。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结论: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儿童ALL院内感染死亡率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159例初治ALL患者资料,中位年龄26 (14 ~ 76) 岁?根据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MyAg+ALL 73例和阴性表达MyAg- ALL 86例?分析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59例AL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占45.9%,以CD13?CD33为主,分别为34.2%和21.4%;CD34在MyAg+ALL中表达阳性率高于MyAg-ALL组(75.3% vs 60.5%,P = 0.046);T-AL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于B-ALL(66.7% vs 42.8%,P = 0.04);MyAg+ALL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相符率(12.3%)明显高于MyAg-ALL(0%)?VDLP?VDCP?MA不同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4.2%?75%及62.5%,三组间CR率无显著差别?MyAg+ALL组CR率低于MyAg-ALL组 (74.5% vs 88%,P = 0.047),但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 vs 25.8%,P = 0.803)?【结论】 成人ALL髓系抗原表达与大多数临床特征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采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MA)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CR率并不高于VDLP?VDCP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87年以来,我们对11例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采用VP方案加大剂量MTX静滴,并给予CF解救及水化、碱化等措施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15岁,其中复发5例,初治6例,病例选择均符合下述难治情况,其中L1占8例(包括脑白1例),12占3例。难治性急淋系指:初治病例3个疗程以上VP,VMF,OOAP方案未获缓解病例;ALLCR期出现任何形态髓外浸润;ALL复发病例用一般方案治疗多疗程无效者;难治性ALL病例;用多种方案,包括小、中剂量MIX、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等治疗无效病例。  相似文献   

15.
王良妥  李洁  宋小燕  陈国枢  徐兵 《广东医学》2008,29(10):1737-1738
目的比较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强的松)与VTLP(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强的松)方案治疗成人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67例确诊的成人初治ALL分为两组行诱导化疗,其中VDLP方案38例,VTLP方案29例。结果VDLP方案与VTLP诱导化疗后,其完全缓解(CR)率分别是81.6%和86.2%,两组之间CR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VTLP组诱导CR所需时间及12月内累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VDLP组(P<0.05)。VTLP组骨髓抑制早于VDLP组且持续时间长,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TLP组继发感染率达55.6%,显著高于VDLP组(26.3%)(P<0.05)。结论VTLP方案对成人ALL诱导CR所需时间短、复发率相对较低,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作为初治的成人ALL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采用VDLP化疗方案。结果:1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9例(90%),1例未缓解(NR)。结论:VDL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7.
Li QH  DU X  Huang ZL  Luo CW  Zhong LY  Lin W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195-1197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成人高危或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研究组用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方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或吡柔比星+阿糖胞苷+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双表型AL],对照组用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或米托蒽醌+阿糖胞苷+长春新碱+泼尼松(ALL成双表型AL)方案分别治疗高危或难治复发AL各40例。除1对为有高危因素的初治病例外,其余39对均为难治或高危复治病例。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完全缓解率47.5%比45.0%(P>0.05);部分缓解率25%比20%(P>0.05);总缓解率72.5%比65.0%(P>0.05)。但研究组完全缓解持续时间长(528d比463d,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感染发生率高(P<0.05)、血小板恢复时间较长(P<0.05)。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高危或难治复发AL疗效较好,但骨髓抑制明显,感染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及γ-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4例初诊ALL、24例复发ALL、36例缓解ALL血清LDH和HBDH及免疫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LDH和HBDH间具正相关性,敏感性无差别;ALL和复发者的LDH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者,它们的LDH值也明显高于缓解者和正常健康者,且差别有显著性(P<0.01);免疫分型分析显示LDH增高多见于B系ALL;LDH越高,白血病缓解率越低。结论 LDH和HBDH可预测白血病的发生和转归及成为评价白血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MOA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我科于2003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MOAP方案治疗30例ALL,对照组用TOLP方案,2个疗程评价化疗方案的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MOAP组治疗初治ALL缓解率90.9%,对照组86.2%。MOAP组达到缓解的时间(15.7±6.4)d,对照组(19.8±3.2)d。MOAP组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结论MOAP方案治疗ALL有良好的疗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方案应用于青少年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儿童方案(治疗组)和成人方案(对照组)巩固维持治疗青少年及成人ALL。观察比较两种方案的完全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化疗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结果 32例青少年及成人ALL诱导2周完全缓解(CR)率78.13%(25/32),4周完全缓解率96.88%(31/32),其中应用儿童方案治疗的16例患者复发时间4~4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4.5个月,1年持续完全缓解率(CCR)率62.5%(10/16),3年CCR率18.9%(3/16)。应用成人方案治疗的16例患者复发时间3~32个月,中位复发时间9.5个月,1年CCR 43.8%(7/18)。儿童方案组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成人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4~24岁组平均生存期28.3个月,25~40岁组平均生存期27.2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及成人ALL应用儿童方案疗效治疗疗效更佳,同时提示儿童方案可能对较大年龄组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