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ei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右心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引起慢性肺心病的最常见病因,慢阻肺引起肺心病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负荷的增加。其中,右心负荷程度是慢阻肺患者的主要预后指标。因此,在临床上准确评价慢阻肺患者的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临床上定量测量右心室功能较为困难,日本学者Tei等于1995年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右心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生活的质与量和右心功能关系密切。传统概念认为,COPD肺心病是肺动脉高压,右室后负荷增加的结果,近来低氧血症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探讨COPD患者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AECOPD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有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将AECOPD患者分别分为肺源性心脏病组和非肺源性心脏病组,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分别比较各组超声心动图反映左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①肺源性心脏病组与非肺源性心脏病组年龄及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衰竭组与非呼吸衰竭组年龄及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肺源性心脏病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2.70±4.21) mm]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85.18±19.05)ml]均小于对照组[LVEDD(46.27±5.03) mm;LVEDV(102.83±26.62) ml]和非肺源性心脏病组[LVEDD(45.04±4.42) mm;LVEDV(96.87±20,32) ml],P值均<0.05;非肺源性心脏病组与对照组[LVEDD(46.27±5.03) mm;LVEDV(102.83±26.62)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肺源性心脏病组和非肺源性心脏病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1舒张晚期血流速度(E/A)均较对照组减小,肺源性心脏病组E/A小于非肺源性心脏病组,肺源性心脏病组、非肺源性心脏病组、对照组E/A分别为0.79±0.29,0.93±0.20,1.34±0.21,P值均<0.05.④呼吸衰竭组(0.87±0.20)和非呼吸衰竭组(0.82±0.31)E/A均较对照组(1.34±0.21)减小,P值均<0.05;呼吸衰竭组与非呼吸衰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AECOPD患者右心室内径(RVID)与LVEDD 、LVEDV和E/A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4、-0.221、-0.245,P值均<0.05.⑥AECOPD患者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与LVEDD和LVEDV均呈正相关,与右室流出道(RVOT)和RVID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7、0.281、-0.276、-0.243,P值均<0.05.⑦AECOPD患者残气量/肺总量与RVOT和RVID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375,P值均<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腔减小,左心舒张功能受损.随着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增加,左心室腔逐渐减小,右心室腔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左心功能的状况。方法 采用多门电路血池平衡法素心血管造影(MGBP)技术对43例不同程度的COPD患者及名肺功能正常者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LVEF) 率(PER)、收缩期前1/3射血分数、1/3射血率;舒张末期到收缩末期的时间(TES)、收缩末期到高峰充盈时间(TPE)、高峰充盈率(PFR)、前1/3充盈分数、前1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进行性且不可治愈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损害呼吸道及肺实质,肺血管病变也是该疾病重要部分[1].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H)定义为海平面、静息下,右心...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工程(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定义为: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功能,探讨不同肺功能损坏程度的COPD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85例COPD患者行肺功能测定后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36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6例。同时选取6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4组之间的右心房、室大小指标、右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肺动脉压指标的差异。结果 COPD轻度组患者仅有右心室基底径、三尖瓣反流(TR)最大压差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大于对照组[(3.28±0.71)cm比(3.20±0.79)cm,(22.22±1.76)mmHg比(18.31±2.17)mmHg,(35.63±2.25)mmHg比(23.83±2.56)mmHg,均为P<0.01]。与对照组、COPD轻度组和中度组比较,重度组的E/E'增大(7.79±1.73比5.04±1.78、5.37±1.19和5.64±1.81,均为P<0.01),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三尖瓣环平面收缩移位降低[29.11%±8.41%比38.38%±9.45%、37.41%±8.49%和35.98%±10.59%;(18.08±4.62)cm比(22.37±4.09)cm、(21.09±2.46)cm和(20.71±4.82)cm,均为P<0.01]。COPD患者3组间右心室基底径、TR最大压差及PAS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8±0.71)cm比(4.58±0.57)cm比(4.92±0.80)cm;(22.22±1.76)mmHg比(31.00±8.51)mmHg比(49.00±7.45)mmHg;(35.63±2.25)mmHg比(40.17±2.97)mmHg比(59.00±2.54)mmHg,均为P<0.01],且随肺功能恶化而增大。结论 COPD患者随着肺功能的恶化,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首先出现右心结构的改变,进而出现右心室心肌的舒张及收缩功能下降,且右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出现于明显收缩功能不全之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CAT评分量表与右心功能之间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6月我科12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符合入组条件患者62例,其中轻-中度组29例、重-极重度组33例,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并记录肺动脉压力(PAP)、心功能参数(RA-V、RVD、Tei),所有受试者完成CAT评分量表、肺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测定。结果轻-中度、重-极重度组的CAT评分与PAP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CAT评分与RA-V、RVD成正相关,且轻-中度组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54,r=0.444);CAT评分与Tei成显著正相关性,P值0.01。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CAT评分与右心功能参数间均有显著相关性,提示CAT可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右心功能严重程度评估,右心心功能变化可能影响CAT评分分值,从而拓展CAT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20例对照者和75例慢阻肺、肺心病患者用γ照相机测定其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从中选择30例典型肺心病病人(包括失代偿期病人)行Swan-Ganz导管检查,以测量肺毛嵌压等参数,通过协方差分析,除外年龄,心率的影响后,各组间LVEF均无显著差异。30例肺心病病人的肺毛压心脏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慢性肺心病病人,即使是心功失代偿期,其左心功能基本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长期氧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无锡市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检查二维心脏超声未见异常、肺功能Ⅰ级的COPD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每日夜间连续吸氧10h,氧流量为2L/min,观察1年。并于氧疗前1d、氧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同时进行心脏超声及肺功能检测。比较氧疗前后右心功能、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应用心脏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应变(Sbasfw)、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应变率(SRbasfw)、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Smidfw)及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率(SRmidfw)于氧疗后3个月比氧疗前1d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氧疗持续时间的延长,Sbasfw,SRbasfw,Smidfw及SRmidfw升高更加显著(P<0.01);右心室纵向缩短率(Tm%)于氧疗后3个月即有升高,且与氧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氧疗持续时间的延长继续升高(P<0.01);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1),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在氧疗后6个月出现升高,与氧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氧疗持续升高。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氧疗后1年比氧疗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氧疗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右心收缩功能,且对右心功能的改善早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长期的慢性缺氧,其后期往往出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PH属于肺循环疾病,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本身的疾病引起,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大,右心功能不全,肺血流减少,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探讨对其肺功能以及对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门诊及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清中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72,P〈0.05);治疗组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血清中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3,7.8333,5.5783,7.0613,3.1224,3.0283,2.0441,2.0281,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效果可靠,能够降低一氧化氮的水平,改善肺功能及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是致贫致残的重要疾病,是全球第4大死亡原因,至2020年COPD将升至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1-2])。由于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慢性炎症导致肺实质破坏和肺血管的异常而形成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 临床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动脉高压(COPD+PH)患者68例,另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根据三尖瓣反流压差,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并按其分别判定为重度PH组、中度PH组和轻度PH组。超声常规测量参数包括右心室前后径、右心房横径、肺动脉主干内径,并计算右心室Tei指数。结果: 68例COPD+PH患者中,重度PH组22例,中度PH组30例,轻度PH组16例;与对照组相比,重度PH组和中度PH组右心大小、Tei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轻度PH组无明显右心形态改变,Te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右心室Tei指数可作为COPD伴中重度PH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个重要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多为轻到中度且进展缓慢,香烟烟雾、炎症产物引起内皮损害,造成内皮功能失调;慢性低氧引起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重塑导致管腔变小;血管膨胀性降低,阻力增加;重度肺气肿时肺-毛细血管的丧失等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的肺动脉高压相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能量代谢评定马国强冀虎岗杜钧刘正大李继平张汉丰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基础能量消耗实际测值(ABEE)与Harris-Benedict公式预计值(PBEE)对照,探讨在该病时基础能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每日一次吸入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动态过度充气的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使用信封法COPD稳定期患者40例被随机分入治疗组(噻托溴铵,18 μg,1次/d)和对照组(未吸入噻托溴铵),在接受实验药物治疗的当天、治疗后的第48天及第56天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测定最大深吸气量(IC)和功能残气量(FRC)值各3次,取其最高值以供数据分析;用食道气囊法检测动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dyn),取8个连续呼吸计算结果的均值作为测定值,在接受实验药物治疗的当天、治疗后的第48天及第56天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随机分组的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治疗开始两组FRC、IC、PEEPidy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噻托溴铵组FRC、PEEPidyn值较治疗第0天及对照组下降,IC值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第56天噻托溴铵组FRC、PEEPidyn值较治疗第0天及对照组进一步下降,IC值进一步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每日一次吸入噻托溴铵一定疗程可一定程度改善稳定期重度COPD肺动态过度充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左心结构改变情况。方法将158例慢阻肺患者分为A、B、C、D四组,同时对所有患者的左心结构,即: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等进行测定,且A、B、C、D组分别与30例血气分析与通气功能正常的人的左心结构进行比较。结果(1)左房横径:D组相对于对照组、A组及B组呈显著性降低,P0.05。(2)LVEDD、LVEDV:C、D两组分别较A、B、对照呈显著性降低,P0.05。肺动脉高压组较非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呈显著性降低,P0.05。(3)E/A值:对照组分别较B、C、D组E/A值呈显著降低,P0.01;C组较A组E/A值呈显著性降低,P值0.05。肺动脉高压组较非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呈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气流阻塞可以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且E/A比值与FEV%post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扎鲁司特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哮喘的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研究表明,白三烯受体不仅存在于气道,也存在于肺血管。庞宝森等发现,缺氧性大鼠应用扎鲁司特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观察口服扎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心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右心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并进行5~20年随访,观察肺动脉压与预后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1977年7月至1992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符合COPD诊断标准,除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并经右心漂浮导管检测的患者152例,男120例,女32例,年龄19~76岁,平均(58.3±11.8)岁。2方法:首诊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在缓解期进行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X线胸片及右心漂浮导管检测。3.分组:根据右心漂浮导管检测的肺动脉压分为2组,A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64例,男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