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项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为视角,对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及其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假设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意愿、环境、实践和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效果,且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能力、实践、环境、意愿;项目、课程、平台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对此,提出了从建设项目引导体系、优化课程培训体系和搭建平台支撑体系3方面设立"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以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农民创业培训是"阳光工程"的组成部分,其宗旨是让农民掌握农村现代创业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本乡、本土的农民创业致富,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参加培训农民回乡创业及示范效应,发现培训后的学员在创业过程中,男性农民创业多于女性、开展创业的农民人均收入低于未开展创业者、养殖业创业多于其他行业等,并剖析了创业培训后未能开展创业的因素,得出创业风险是影响农民创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出生于1990年代的人群被人们称为"90后"。由于"90后"出生在丰饶的年代,更由于他们大多在家都是独生子女,被人们称为是享受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一代,好日子过惯了的这一代慢慢地成了就业主力军,他们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都与"80后""70后""60后"迥异。那么,他们究竟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是不是创业激情不够、责任心不强呢?本刊记者采访了他们当中的两位创业代表:一位是在江西省奉新县的深山养殖土蜜蜂的彭双喜,另一位是在淘宝网开店和自建渠道销售土蜂蜜的吴祥强,他们都是江西农业大学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创业思想和创业激情吧!  相似文献   

4.
《农家参谋》2013,(7):51
在创业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创业者重视的,创业者只有注意每一个小的细节,积累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才能到达最终的胜利。下面总结了一些创业心得,希望能为正在创业或者准备创业的朋友带来帮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创业需要创业者经过深思熟虑后方能做决定,更要明白这是一场"持久战"。创业者在做出创业的决定前,要做好打持久战的  相似文献   

5.
依据对保定地区"90后"在校大学生网络创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网络创业意愿总体较强但成功案例较少。通过对制约大学生网上创业因素分析,提出"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化网络创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开展校园创业服务建设,搭建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网络创业氛围,争取社会家庭大力支持"等4个方面推动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自己只有高中学历,也并不比别人聪明,养蝎子有‘十养九不成’的说法,成功率很低。"在山东省兖州市大安镇石马村90后女孩方程的眼里,从最初开始养蝎子到最终一步步走上正轨,成功的秘诀是自己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把每一件事都努力做好,一年365天都保持着创业第一天的热情和谨慎。  相似文献   

7.
<正>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门路,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回家自主创业。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而选对项目也是农村大学生创业必备的条件,以避免进入创业误区。误区一:"猎奇式"创业以吸引眼球为目标,创业  相似文献   

8.
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农村微型企业实际调查数据,构建"创业者社会网络—资源获取—创业绩效"递进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并探讨创业者社会网络、资源获取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宽泛的创业者社会网络有利于企业获得多元化创业资源进而转化为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个人网络对资产型资源获取能力高于知识型资源获取,商业网络对知识型资源获取能力高于资源型资源获取;资产型资源对农村微型企业生存绩效和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成长绩效影响不显著;知识型资源对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生存绩效影响不显著,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高于成长绩效。政策导向应注重个人网络对农村微型企业资源获取的基础作用,提升商业网络引致效果,保证创业资源与创业绩效"匹配"转化。  相似文献   

9.
她大学毕业后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返乡创业;她参与研发的新品种"临川虎奶菇"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众多荣誉。2018年,她又荣获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西选拔赛暨江西省"创领美好"创业大赛第一名,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她所管理的人工驯化虎奶菇菌核的企业带动了一大批农村群众创业致富。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江西省抚州市临川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婷。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业科技创业企业,用现代金融方式推进农业科技发展,风险投资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后创业风险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进调查,深入研究农业科技创业风险投资的微观运行机制,为我国农业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后续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平台创新视角,总结了我国农村绿色创业扶贫的模式,提出了"绿色产业链创业""电商带动绿色创业""新业态带动绿色创业"和"特殊群体带动绿色创业"4种绿色创业扶贫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绿色创业扶贫体系;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创业平台;培养贫困农户绿色创业理念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论述了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后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最终根据现状坚定"以人为本"思想,深入论述了基于创业教育视角的思政教育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口号提出后,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的年轻一代,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所以很多高校开始逐渐对在校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就业压力。所以,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方法,进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梨树县农民张雨军,经过18年的创业打拼,从一个外出打工仔,历经磨炼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农牧发展合作联社的"掌舵人"。现任梨树县富邦农牧发展合作联社理事长的张雨军,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省最佳创业致富带头人"、"吉林省创业先锋"等,成为吉林省农民创业的先进典型。7年淘到第一桶金张雨军今年40岁,出生在梨树县金山乡平安堡村。1996年,他去外地学习加工手套技术,2年后回到梨树县,借钱开办了小型手套编织厂,因缺乏市场营销经验,亏损了1万多元。之后,张雨军开办过打铁棚子、小吃部、食杂店,都没有太多收益。接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对新时期高校的教育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90后"大学生受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性格、行为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高校应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开创高校教育新局面。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则应利用"90后"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心理健康、开展吃苦教育、培养创业意识、推进校企联合、深化课程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适合"90后"学生成长成才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引导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实践亦证明,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部分市县大学生"村官"创业经验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就地创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让不少年轻人萌生出自主创业的想法,而互联网高速增长所蕴涵的巨大商机,则激发出80后网络创业的冲动。不少80后正试图通过网络创业,用电子商务缔造自己创业的"梦工厂",并预谋开创新的创业神话。  相似文献   

18.
高校建设"互联网+众创空间"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促进大学创业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有效方式。笔者从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其在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开展"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众创教育"模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2011,(35):12-14
<正>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毕业后自主创业。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其次选对项目也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173-177
作为劳务经济发展一种必然趋势和高级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迅速增加,并形成了一股"潮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梳理现有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内涵、意义、创业意愿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后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如何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