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爱氏苏木精整体染色制片复染法的一些改进采用爱氏苏木精(Ehrlich)对植物花药、子房、根尖等材料进行整体染色制片,其最大优点在于材料先染色,后包埋,切片后只需脱蜡即可封片。这样,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效果较好、数量较多的切片。但这种制片方法在有些植物中...  相似文献   

2.
抗酸染色以Ziehe—Neelsen抗酸杆菌法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操作过程中温度及复染背景难以控制,在总结了我科10例麻风活检标本抗酸染色基础上,我们对抗酸染色法进行改良,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蛔虫卵染色制片复染法的一些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蛔虫卵染色制片复染法的一些改进邓迎达,高榕(山东省济南生物工程研究院250002)马蛔虫卵是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般方法只用铁明矾苏木精染色,但往往由于对比度不强和难以掌握染色深浅而不易获得理想效果。我室采用桔黄G-丁香油复染的方法,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核固红、中性红和伊红复染液在含铁血黄素染色中的染色效果,为实验室选择更适合常规操作使用的复染剂提供参考。方法 对确诊为含铁血黄素阳性的病理切片进行含铁血黄素染色,然后分别使用0.1%核固红、0.5%中性红和1%伊红进行复染。结果 使用0.1%核固红进行复染的切片显示出清晰的定位和较强的对比度。结论 0.1%核固红复染液在染色效果上表现更佳,有利于病理医生的观察,并对提高含铁血黄素阳性检出率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室间质控工作中AB-PAS染色异常着色产生的原因。方法 选取有局部肠上皮化生的完整胃壁组织的连续切片,分别进行PAS和AB单一染色,以及以下3种不同顺序的AB、PAS和Mayer苏木精(Mayer)联合染色:ABPAS-Mayer、PAS-AB-Mayer或PAS-Mayer-AB联合染色。结果 单一PAS染色时,胃黏膜上皮内的中性黏液和化生肠上皮杯状细胞内的混合性黏液均显示玫瑰红色;单一AB染色时,仅化生肠上皮杯状细胞内的混合性黏液显示湖蓝色;AB-PASMayer联合染色时,胃小凹上皮呈玫瑰红色,化生肠上皮呈紫蓝色,差异明显且细胞核着色清晰;PAS-AB-Mayer联合染色时,胃小凹上皮和化生肠上皮内杯状细胞均呈蓝紫色,无法区别,但细胞核着色正常;PAS-Mayer-AB联合染色时,胃小凹上皮和化生肠上皮内杯状细胞均呈蓝紫色,无法区别,而且细胞核着色不佳。结论 行AB和PAS联合染色时必须严格按照先行AB染色后行PAS染色,最后行苏木素Mayer染色的染色步骤,不能将染色顺序随意打乱,否则会出现中性、酸性和混合性黏液物质混染,或者细胞核不着色等异常染色结果,进而干扰病理诊...  相似文献   

6.
小鼠生精周期判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可以在普通HE染色或苏木精复染标本上对精子发生周期进行简单划分的方法。方法应用PAS染色法与普通HE染色法相对照,对比观察小鼠睾丸各级生精上皮在精子发生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参照Clermont及Russel等制定的生精上皮时相的判定标准,把小鼠生精上皮分为XⅡ个期。结论通过对比总结,可以在普通HE染色或苏木精复染标本上对精子发生周期进行简单划分,并进一步辨别各型生精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验证金胺O荧光染色法应用于石蜡组织切片麻风杆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用金胺O荧光法对6例确诊为麻风病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并与抗酸染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荧光染色法6例结果均为阳性,在暗背景下麻风杆菌显示明亮淡绿色荧光;在菌量较少荧光染色片中寻找单根麻风杆菌,较抗酸染色片更为容易。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可用于石蜡组织切片麻风病的诊断,麻风杆菌单根散在时比抗酸染色法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神经髓鞘染色新方法的建立及其原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神经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中,髓鞘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任何因素的神经纤维损伤,均可导致髓鞘的变性、崩解或脱失。普通染色中髓鞘不易着色,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均需要特殊染色法来观察髓鞘的损害程度。常规髓鞘特殊染色多采用传统的苏木素(如Wei1氏和Loyez氏法)及锇酸染色法。  相似文献   

9.
实验动物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和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如何建立可靠稳定的心肌梗塞动物模型.通过应用常规病理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改进的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建立实验动物心肌梗塞模型时,操作规范、及时取材制片、选用改进的染色液和染色时间流程,即可证明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实验动物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和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延玲  蔡凯华  唐昊 《动物学杂志》2002,37(4):39-40,F003
介绍了如何建立可靠稳定的心肌梗塞动物模型。通过应用常规病理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改进的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建立实验动物心肌梗塞模型时,操作规范、及时取材制片、选用改进的染色液和染色时间流程,即可证明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IK抗酸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49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9例前列腺增生症中,30例(612%)抗酸菌L型阳性,其中前列腺增生症I型中抗酸菌L型检出率最高(833%);60%抗酸菌L型主要分布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浆内,其中433%腺上皮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颇似凹空样细胞;抗酸菌L型阳性病例中前列腺间质内炎细胞浸润明显高于L型阴性病例,P<0025。提示抗酸菌L型感染不仅是引起前列腺间质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炎症过程中可产生的活性物质可能也是导致前列腺增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粒线体是细胞质中的一些线状或粒状的小体,可用福马林-铬酸盐(如Regaud 氏液、Helly 氏液、Bensley-Cowdry氏液、Schridde氏液和Murray氏液等)和铬酸盐-锇酸(如Benda氏液、Champg氏液、Flemming氏液和Altmann氏液等)的混合液固定;用酸性复红或铁苏木精染色。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卡介苗取代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痰液作为实验标本,使用改良后的抗酸染液进行抗酸染色实验教学。卡介苗水溶液为标本,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中加入5%的Tween-80进行抗酸染色。染色后,卡介苗标本片与结核菌阳性痰液标本比较,菌体形态与染色均无明显差异。此法具有染色效果好、标本来源方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满足抗酸染色实验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中抗酸菌L型检出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对420例恶性肿瘤(乳腺癌112例肠腺癌100例、恶性淋巴病54例、子宫颈癌70例、绒毛膜癌84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20例恶性肿瘤中47例(11.2%),1K抗酸染色阳性和49例(1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其中以恶性淋巴瘤抗酸菌L型检出率最高(44.4%)绒毛膜癌最低(2.4%),抗酸菌L型主要(85%)分布于癌巢或肿瘤实质内该区51.1%癌细胞呈增生活跃状态,34%癌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颇似病毒感染的凹空细胞,2.1%的瘤细胞发生坏死。结合文献复习,提示抗酸菌L型感染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陈旧苏木精染液复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木精是组织切片制作常用细胞核染料 ,以Harris苏木精染液最为常用。Harris苏木精染液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染色能力逐渐减弱 ,造成细胞核着色困难 ,染色时间延长 ,虽能着色 ,但依然着色浅淡 (图 1,2 )。为此 ,我们采用在陈旧Harris苏木精染液中加入苏木精酒精液 ,经煮沸冷却后加冰醋酸的方法 ,使Harris苏木精染液恢复染色能力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材料 (1) 5 %苏木精酒精液苏木精(E·Merck进口分装 ) 5 g溶于无水乙醇 10 0ml,放置 4~ 5周后使用。 (2 )陈旧Harris苏木精染液80 0ml。1 2方法在 80 0ml陈旧Ha…  相似文献   

16.
适于研究形成层活动的不脱蜡苏木精—番红染色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一种适用于研究形成层浩大活动的石蜡切片法,材料用加甘油的FAA固定液固定,用代氏或哈氏苏木精番红对不胶蜡的切片同时染色、同样条件下分色,脱蜡后直接封片。此法快速有效,所制切片的重量不亚于、甚至更铖于常规染色法,制片可以长期保存而不退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清晰地显示胰岛的A细胞、B细胞和D细胞。方法:zenker液固定,分别用苏木精-伊红和改良的Mallory氏法染色。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不易区分胰岛内三种细胞,而采用改良的Mallory氏染色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A细胞、B细胞和D细胞。结论:改良的Mallory氏染色法能够清楚的显示胰岛内三种细胞结构,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良的切片标本。  相似文献   

18.
双氧水快速氧化法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科研工作中,观察横纹肌的基本病理变化,以及对横纹肌肉瘤与许多未分化的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多采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但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法染色时间长(12—48h),所配染液成熟周期长(数周-数月),从而使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根据染色的基本原理,经反复实验,对染色步骤进行了改进;同时采用双氧水快速氧化法,加速染液成熟,收到了理想的染色效果。材料和方法1.材料本科活检及尸检的正常肌肉及横纹肌肿瘤组织,经Zenker氏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切片厚4μm。2.仪器YWY781B医…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一种新的特制苏木精染色液的配制、使用方法、染色效果及其使用价值。实验表明,该染色液全面而明显地优于通用的Harris染色液。  相似文献   

20.
以双子叶植物棉花的幼根、幼茎、叶、胚珠和单子叶植物玉米茎为实验材料,制作树脂半薄切片,对样品染色方法等进行了改进,将蕃红-固绿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氯化铁-苏木精染色方法系统应用于植物树脂半薄切片制备中,获得了结构完整、染色清晰的棉花各器官和玉米茎半薄切片,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植物树脂半薄切片制作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