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出矿贫化程度与矿石回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出矿贫化程度与矿石回收的关系,得出了放矿正常后,采用不同贫化程度出矿,分段矿石回收率趋于一致的结论。研究表明,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来出矿石贫比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不合理的截止品位放矿方式,无贫化放矿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最为理想的放矿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采场结构参数(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和放矿步距)对矿石的贫化、损失以及生产效率影响较大,最佳结构参数的确定至关重要。以国内某金刚石矿为研究背景,采用颗粒流法建立数值模型,在采场分段高度10 m的条件下,设计了进路间距10~13m、放矿步距2~5m共9组方案。根据总矿石回收率、纯矿石回收率、贫化率和回贫差4种指标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进路间距11m、放矿步距4m为分段高度10m条件下的最佳结构参数。试验方法与结果可为同类矿山的结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程潮铁矿过渡分段合理放矿制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程潮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场结构参数调整后过渡分段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理论计算和室内物理放矿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合理的放矿截止品位,以及过渡分段矿石贫化率和回收率变化的规律,最终确定了过渡分段合理的放矿制度。  相似文献   

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随采矿装备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大,过渡分段相邻分段的采矿进路未形成标准的菱形布置方式,不同出矿进路的顶部矿岩空间形态不同。文章以黄山铜镍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调整的过渡分段为研究对象,采用3DMine软件构建矿岩分界面、放矿椭球体等三维实体模型,分别显现放矿椭球体包含的矿石和废石,并获取其体积信息,进而计算出不同出矿量时所对应的出矿品位、贫化率、出矿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制定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调整的过渡分段最优放矿方式,为各出矿进路实施差异化放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管理提供三维可视化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四方金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17m分段过高导致悬顶的问题,提出12.5m的低分段方案。通过端部放矿相似物理实验,结合椭球体放矿理论和数学回归分析,测定了反映四方金矿矿石流动规律的移动边界系数和移动迹线指数,分段高度为12.5m时,矿石放出体a轴长12.5m,b轴长4.0m,c轴长4.5m。在此基础上,根据矿石放出体大间距排列理论确定最佳进路间距为14m,根据放出体为前倾扁椭球体缺推导出崩矿步距与矿石回收率、贫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回贫差计算模型,以回贫差评价矿石回收效果,确定最佳崩矿步距为3.1~3.3m。研究结果为矿山优化结构参数、避免悬顶事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应用较多的一种高效采矿方法,在覆盖岩层下进行放矿,矿石损失贫化大、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放矿理论、结构参数、覆盖层形成和出矿工艺等方面。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中,放矿口尺寸的大小对放矿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进一步研究放矿口高度和宽度对放出矿石量、废石混入的影响,采用单进路单分段 物理放矿模型,进行了12种不同放矿口尺寸的物理放矿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扩大放矿口宽度或降低高度,会增加放出纯矿石量、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且放矿口宽度小于5 m,高宽之比在0.7~1之间时,混入废石率较小。  相似文献   

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应用较多的一种高效采矿方法,在覆盖岩层下进行放矿,矿石损失贫化大、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放矿理论、结构参数、覆盖层形成和出矿工艺等方面。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中,放矿口尺寸的大小对放矿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进一步研究放矿口高度和宽度对放出矿石量、废石混入的影响,采用单进路单分段 物理放矿模型,进行了12种不同放矿口尺寸的物理放矿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扩大放矿口宽度或降低高度,会增加放出纯矿石量、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且放矿口宽度小于5 m,高宽之比在0.7~1之间时,混入废石率较小。  相似文献   

8.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贫化放矿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贫化大是由现行放矿方式造成的,改用不贫化放矿后可使矿石贫化率在回采率不降低情况下大幅度下降到8%以下。不能一步到位的实施不贫化放矿的矿山可以采用低贫化放矿,也可获得在矿石回采率不降低情况下贫化率有较大下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采工作必须在覆盖岩石下放矿,崩落矿石和覆盖层废石直接接触,矿石在覆盖层废石的包围下从放矿口放出,矿石的贫化率及损失率较大且较难控制,因此,研究合理的覆盖层厚度对矿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某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椭球体放矿理论和PFC2D数值模拟两种手段对其覆盖层厚度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出适合于...  相似文献   

10.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大,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彻底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发生矿石贫化的原因,本文首先根据随机介质端部放矿理论,分析了在端部放矿条件下,崩落矿岩散体的放出过程和贫化控制方式;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几个矿山现场出矿品位的取样标定,发现在崩落法爆破过程中,便发生了矿岩参杂现象。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端部挤压爆破条件下引起矿岩参杂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有两个发生矿岩掺杂的过程:一是扇形中深孔端部挤压爆破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二是放矿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这两个过程也正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的原因。因此,要降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率,就必须优化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并选取合理的放矿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露天开采的结束,某大型铁矿逐渐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并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与国内外许多露天转地下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不同的是,此铁矿采用了崩落顶部分段矿石的方式来形成矿石覆盖层。据初步估算,已形成的矿石覆盖层经济价值巨大。矿山计划在下分段回采中回收这部分矿石覆盖层,则必须首先明确现有覆盖层的最终形态及厚度。通过物理模拟试验,分析覆盖层的最终形态及厚度,为矿石覆盖层的回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类似矿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黄金矿产资源,达到技术经济合理、回采率高、贫化率低、生产成本低的目的,针对五龙沟金矿倾斜或急倾斜薄富矿体回采提出了采矿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干式充填法,得出矿山采用干式充填法技术参数提升空间大、应用效果显著。干式充填法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矿山回采综合损失率和贫化率,解决了以往薄矿体回采时高贫化高损失的技术难题,同时符合《黄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中矿井废石就地充填的要求,距离绿色矿山建设更近一步。  相似文献   

13.
采场结构参数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场结构参数方而系统分析了影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的因素,对放矿制度及生产管理措施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降低损失贫化、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某大型岩金矿山缓倾斜厚大矿体拟采用两步骤空场回采嗣后崩落采矿法,针对多中段群空区下一步骤采空区未处理环境下的二步骤采场回采,结合矿区改扩建生产能力需求,创新构建了大盘区采场分区高效回采方案。将二步骤采场划分成两个区域回采,两区域中间由隔离矿柱分开,下盘矿体采用分段空场侧向崩矿嗣后放顶方案,上盘三角矿体采用分段空场正向崩矿法方案。通过开展大盘区采场分区现场工业试验,实现了多中段群空区下缓倾斜厚大矿体的高效经济安全开采,为类似条件矿山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柏杖子金矿213号厚大矿体采用有底柱崩落法开采,受矿体条件影响,损失和贫化较大。为改善回采指标,将213号矿体0~+60 m水平改用低贫损模式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通过散体流动参数试验与进路布置形式改进优化了采场结构。即针对不同的矿体形态,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结构参数;以菱形布置方式为原则,调整了进路位置;给出了夹石处理方式及适合矿体条件的爆破参数。方案采用斜坡道贯穿各水平,并采用上、下分段同时回采的方式,矿石损失率、贫化率均可控制在12%左右,有效解决了损失贫化大问题,可为类似条件矿山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崩落法开采低品位矿岩破碎矿体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贫化率太高,采出矿石品位太低,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某铜矿前期采用分段崩落法,因贫化率太高,矿山陷入困境。针对该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开展崩落法开采技术研究,采用分段挤压爆破留矿,分段和阶段联合出矿的方式,大幅降低了贫损指标,提高了采出矿石品位,实现了扭亏为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采用崩落法开采低品位矿石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特点,从采场的结构参数、采准切割巷道的布置、覆盖岩层、施工质量、地质条件、放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矿石损失贫化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采矿管理水平,降低损失贫化的对策,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毛公铁矿采用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生产过程中矿石贫损率较高,回收率低于50%。针对此问题,本文借助崩落体形态与放出体形态的匹配关系分析了崩矿步距对矿石回采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室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崩矿步距为一排炮孔和崩矿步距为两排炮孔条件下的纯矿石放出量、矿石回收率及混岩率等回采指标,得出崩矿步距为两排炮孔条件下的纯矿石放出量、矿石回收率及混岩率均好于崩矿步距为一排炮孔条件下的纯矿石放出量、矿石回收率及混岩率。本研究对于矿山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