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截至9月底,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大电网服务新能源发展,实现新能源并网装机突破1亿k W。其中,风电7799万k W、太阳能发电1835万k W。国家电网已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太阳能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数据显示,2014年1—9月,国家电网消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1132亿k W·h,同比增长18%。按照规划,到2015年年底,国家电网将接纳风电能源1亿kW入网,  相似文献   

2.
当前环境污染和能源不足日益严重,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减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增加风能等新能源的发电量,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新能源并网发电会很大程度地受到风能、太阳能等的波动性和随机性的影响,故新能源并网发电可能导致电网频率波动.随着新能源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容量逐年增加,对现有电力系统冲击很大,也给传统电力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讨论了新能源并网自动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重点分析了适应新能源并网的自动发电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发电并网标准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新能源发电并网对传统电网正常运行的影响,阐述了国内外新能源发电并网标准,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并网标准,指出了制定新能源并网标准应重点考虑电能质量、保护与控制等方面的事宜,为我国制定其他形式的新能源并网标准以及发展和完善现有标准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并网难问题也逐渐显现。但由于电能的"储存难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没能有效解决,新能源并网的问题也一直处于探索状态。由于新能源并网难亟待破解,近年来风电弃风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据统计,2012年全国限制风电出力的弃风电量约为200亿kWh,比2011年翻了一番,占2012年实际风电全部发电量的20%。其中,"三北"地区尤为严重,内蒙古东部、吉林、张北冬季供暖期限电比例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伏并网技术的太阳能发电已成为目前发展最快、应用面最广的光伏新能源的应用方式。文章在简介光伏并网系统和混合系统的基础上,从系统组成、主设备选型、升压系统电气部分、保护、防雷接地等方面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电压波动、谐波、无功平衡等并网时需考虑的问题,并以上海已建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具体工程为实例,介绍了各种太阳电池组件的特点、应用场合及安装布置特点。对各光伏系统工程的发电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确认了太阳能并网发电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微网运行控制试点工程试运行近2个月,共完成发电量4.1万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1t,减排二氧化碳44.53t。该工程在成功破解光伏发电并网难题的同时,还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结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设计的380kW光伏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截至1月底,甘肃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7 035.6 MW。其中,风电装机达6 439.1 MW,光伏电站装机596.5 MW。2012年,新能源完成发电量97.1亿kW.h,折合节约标煤313.63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1.66万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7万t。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新能源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全省并网风电场64座,并网  相似文献   

8.
1573千瓦2月7日,天合太阳城项目的粤海工业园南区子项目率先实现并网,并网容量达1573千瓦。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出台新政后,江苏省首个实现分布式发电并网的企业项目。"自2月7日并网以来,截止到6月,我们的总发电量超过34万度,上网电量超过4万度。"4月11日,在江苏常州佳讯光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粤海园区分布式光伏项目监控室内,营销总监毛振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9.
《华中电力》2005,18(3):61-61
我国首个风力、光伏互补发电工程在广东南澳成功并网。华能集团计划投人的太阳能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100kW,总投资约450万元,工程分为2期进行。华能新能源环保控股有限公司首期30kW太阳能发电项目,自2004年10月底在南澳县开工建设以来,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安装、调试,已顺利与现有华能南澳风力发电机组一同并网运行,  相似文献   

10.
张鹏飞 《电器评介》2014,(12):54-54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其中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已经成为使用为广泛的一种新能源技术。本文从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设计方面入手,对该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提升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力信息化》2012,(11):29-29
截至2012年9月底,冀北地区风电总装机容量达564万kW,较"十一五"初增长近60倍,占总装机容量的26%;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4万kW。预计至今年年底,冀北电网风电装机容量将达606万kW。冀北电力公司全力服务风电、光伏发电并网送出,为清洁能源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直以来,冀北电力公司坚持以服务河北省发展战略、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为己任,扎实抓好风电场、光伏电场并网基础管理工作,开展风电输电规划研究,探索新能源并网技术,保证项目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并网投产的分布式电源1.56万个,装机容量3436万kW,其中分布式水电2376万kW,居世界第1;余热、余压、余气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质发电近年来增长迅速,装机871万kW,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风机、光伏电池和组件产量居世界第1,成为世界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微  相似文献   

13.
《上海电力》2007,20(5):491-491
10月31日,江苏张家港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接入系统工作顺利完工。该电厂采用“三炉两机”的运行方式,机组容量为1.2万kW,向系统最大送出电量为0.96万kW。据介绍,该电厂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始发电,投运后日均处理城市生活垃圾600t,全年发电量达4320万kW,  相似文献   

14.
基于预测准确率、预测合格率、预测上报率、有功控制能力、无功控制能力、昨日限电量、月累计限电量及调度考核等指标建立了新能源电站运行管理评分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能源电站评分表,加强了新能源电站并网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能源采用同步电机对(motor-generator pair,MGP)并网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案.本文首先给出了新能源采用MGP并网的结构及控制方法.然后建立该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其功率传输模型和电磁机械耦合特性,揭示了控制参数、MGP的惯性和阻尼系数对频率和功率响应的影响规...  相似文献   

16.
将分布式发电以微网形式接入到主电网中并网运行,与主电网互为支撑,是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研究微网并网规模,明确主电网接纳微网的能力,将充分发挥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实现主电网与分布式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与规范微网接入主电网,确保主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从微网并网系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微网并网的相关问题,研究了微网并网对主电网的影响,同时对微网并网容量即主电网接纳微网能力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算例针对微网并网的稳态分析,通过仿真实现了对微网并网容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光伏并网电站光伏组件安装倾角的选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工作中,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设计对光伏并网工程的实际发电量和占地面积都有较大影响,目前的一些工程设计往往按照能够提供最大发电量的原则来选择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经过对阿拉善左旗5 MW光伏并网电站工程计算分析认为,若适当地减小安装倾角,虽然降低了发电量,但使得占地面积有效减少,从总体上获得了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便于工程的实际应用,同时对上网电价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安装倾角减少量与电价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情况,依据多抽头电源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国内风电/光伏并网测试技术规定,研制出一套新能源并网测试一体化试验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完成风电场/光伏电站的频率适应特性、电能质量指标等通用性能指标的现场检测,而且能实现对光伏电站防孤岛保护特性检测。试验装置解决了新能源并网测试中电压等级繁多、测试过程复杂等问题。最后通过在某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实际并网测试应用,表明该套设备能够完成所有预定测试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南方电网综合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单个厂区最大屋顶光伏项目——广东美的制冷顺德工厂3.2万kW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正式并网运行。该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在美的制冷顺德工厂13栋建筑约28.4万m2的屋顶铺设光伏板,夏天可使制造车间温度降低3~5℃,减少了建筑能耗,改善了工作环境。25年合同期内预计总发电量8.4亿kWh,年平均发电量3 340万kWh,每年可节约1.1万tce,减排二氧化碳2.8万t,所发电量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甘肃省电力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全省新能源完成发电量97.1亿kW.h,节约标准煤313.63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81.66万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7万t。十年来,全省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分别增长805倍和538倍,甘肃电力迈向了新能源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