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也称Flt-4)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接触蛋白-1(contactin-1,CNTN-1)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转移和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7例原发性胃癌病例的原发灶和癌旁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VEGFR-3及CNTN-1的表达,测定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分析上述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VEGFR-3及CNT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05%、72.97%及62.16%。CNTN-1的表达与VEGF-C(P0.05)及VEGFR-3表达(P0.05)存在明显的相关性。VEGF-C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肿瘤较大、TNM分期、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者,CNTN-1表达的阳性率也越高(均P0.05)。VEGFR-3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LVD计数与TNM分期晚、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VD计数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C、VEGFR-3和CNTN-1在胃癌组织中均存在高表达。VEGF-C的表达与LVD计数相关,且两者都与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C可能是通过CNTN-1通路介导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胃癌的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P53蛋白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CC组织中P53蛋白表达,CD34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统计分析两者及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两者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P53蛋白表达、MVD、肿瘤TNM分期及肿瘤脉管浸润对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后,仅P53和MVD为独立的影响因素;P53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脉管浸润显著正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 P53蛋白表达和MVD对预测HCC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有重要价值;P53蛋白表达阳性和高MVD者易出现肿瘤脉管浸润;P53蛋白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触蛋白(CNT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与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5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CNTN-1和VEGF-C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癌组织的CNTN-1与VEGF-C高表达率分别为46.7%和39.0%,在癌旁组织分别为11.4%和19.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NTN-1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5)。χ2检验显示,CNTN-1蛋白的表达与甲胎蛋白(AFP)高低(P=0.017),肿瘤、淋巴、转移(TNM)分期(P0.001)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VEGF-C高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总存活率与性别、AFP、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肿瘤直径、CNTN-1高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0.001);患者无复发存活率与TNM分期、包膜完整性、CNTN-1高表达相关(P0.05~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CNTN-1高表达患者与CNTN-1低表达患者的术后总生存曲线以及术后无复发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VEGF-C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仅术后无复发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CNTN-1蛋白水平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VEGF-C的表达相关,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酪氨酸激酶受体(Flt-4)及其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及SP免疫组化法对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Flt-4和Survivin的表达及淋巴管的生成进行观察,结合病理报告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肿瘤浸润深度,并与之比较。结果VEGF-C和Flt-4表达密切相关(r=0.981),VEGF-C阳性者淋巴管数较VEGF-C阴性者明显增多(27.20±6.36 vs 19.19±6.74)(P〈0.01)。Flt-4阳性者淋巴管数较Flt-4阴性者明显增多(27.38±7.52 vs 20.17±7.14)(P〈0.05),Survivin阳性淋巴管计数与Survivin阴性淋巴管计数无明显差异(22.15±6.92 vs 21.67±6.43)。但三者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有关。结论Survivin影响VEGF-C的活性,VEGF-C可以激活间质中的Flt-4从而刺激淋巴管增生,为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胃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及其蛋白在5株胃癌细胞株和3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的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此外,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胃癌标本的淋巴管密度(LVD)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C mRNA和蛋白高表达于3株胃癌细胞,而VEGFR-3 mRNA和蛋白在上述3个细胞株中均呈弱表达。VEGF-C和VEGFR-3 mRNA均表达于3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和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但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肿瘤组织。VEGF-C蛋白在66.3%(57/86)的病例中呈阳性表达。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VEGF-C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显著(P<0.001),其表达与淋巴管浸润(P<0.001)和TNM分期(P<0.01)均密切相关,但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位置、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LVD则与VEGF-C蛋白表达(P<0.001)、淋巴结转移(P<0.01)、淋巴管浸润(P<0.01)、TNM分期(P<0.05)及组织学类型(P<0.05)密切相关,但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位置、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在胃癌中,VEGF-C可能通过VEGFR-3信号通道促进淋巴管生成,从而增加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因此,肿瘤淋巴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胰腺癌微淋巴管密度(LVD)、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人胰腺癌组织VEGF-C的表达情况,VEGFR-3结合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进行LVD计数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VEGF-C的表达和胰腺癌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呈显著相关(P〈0.05),LVD与胰腺癌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VEGF-C的表达程度呈明显相关(P〈0.01)。VEGFR-3不仅在肿瘤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表达还在部分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结论VEGF-C通过其受体VEGFR-3促进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CD146与VEGF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该研究旨在观察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CD146与VEGF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HCC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D146、VEGF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33.3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200倍视野,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200倍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D146、VEGF表达及MVD明显增加.CD146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明显有关,而与术后复发、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相关,而与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在癌组织中MVD与CD146、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D146与VEGF亦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中CD146及VEGF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密切相关,分析它们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HCC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接触蛋白-1(CNT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Flt-4)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肿瘤原发灶和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C、VEGFR-3和CNTN-1蛋白表达,测定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FVD)和D2-40阳性淋巴管密度(LVD)。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VEGFR-3和CNTN-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4%(39/68)、60.3%(41/68)和55.9%(38/6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20.6%(14/68)、23.5%(16/68)、16.2%(11/68)〕,P=0.000。在TNM分期较晚、发生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肿瘤组织中三者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5)。CNTN-1蛋白表达与VEGF-C(r=0.372,P=0.002)及VEGFR-3蛋白(r=0.308,P=0.011)表达之间呈正相关。68例患者肿瘤组织中FVD为(10.41±9.38)个/HP,明显低于其LVD〔(18.19±7.44)个/HP〕,P=0.000。在TNM分期较晚、有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组织中,FVD与LVD均较高(P<0.05)。VEGF-C和CNTN-1蛋白表达阳性者FVD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P=0.029和P=0.003);LVD与CNTN-1(P=0.727)、VEGF-C(P=0.173)和VEGFR-3蛋白(P=0.924)表达均无关。VEGF-C、VEGFR-3及CNTN-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分别较表达阴性患者低(P<0.05)。结论 CNTN-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相关,联合检测对判断胃癌侵袭性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VEGF-C可能通过CNTN-1通路介导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胃癌的淋巴浸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16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以VEGFR-3作标记计数肿瘤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例NSCLC中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9%(50/65)、72.3%(47/65)。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0.489,P<0.01)、临床分期(r=0.354,P<0.05)、VEGF0C(r=0.640,P<0.01)和LVD(r=0.518,P<0.01)呈正相关,而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27,P<0.01)。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0.453,P<0.01)、临床分期(r=0.442,P<0.01)和LVD(r=0.624,P<0.01)呈正相关,与病理分化程度也呈负相关(r=-0.525,P<0.01)。结论NSCLC中COX-2与VEGF-C均高表达,COX-2可能通过VEGF-C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研究COX-2和VEGF-C在肿瘤中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揭示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脾酪氨酸激酶(Syk)蛋白表达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表达的影响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例无淋巴结转移、3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腺病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yk、VEGF-C、VEGF-D的表达,并检测计数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Syk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腺病组织(P<0.01),VEGF-C和VEGF-D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腺病组织(P<0.01),Sky阳性表达与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s=-0.352,rs=-0.355;P<0.01),与LVD水平呈负相关(rs=-0.297,P<0.05).结论 Syk阳性表达与VEGF-C、VEGF-D阳性表达、D2-40标记的LVD水平呈负相关,提示乳腺癌中Syk的下调可能使VEGF-C、VEGF-D的表达增高,从而使淋巴管的生成增多,导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