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菌L型感染与无反应性结核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改良抗酸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42例非特异性炎、肉芽肿性炎及肿瘤进行抗酸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抗酸菌L型感染与无反应性结核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抗酸染色结果阳性率为80.95%;免疫组化染色为78.57%。  相似文献   

2.
利用卡介苗取代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痰液作为实验标本,使用改良后的抗酸染液进行抗酸染色实验教学。卡介苗水溶液为标本,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中加入5%的Tween-80进行抗酸染色。染色后,卡介苗标本片与结核菌阳性痰液标本比较,菌体形态与染色均无明显差异。此法具有染色效果好、标本来源方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满足抗酸染色实验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抗酸染色后3种复染剂的染色效果,选择更适于抗酸菌感染临床病理诊断的复染剂种类.方法 用确诊结核菌或麻风菌的病例进行抗酸染色后用Mayer氏苏木精、亚甲蓝、甲基绿分别复染.结果 用Mayer氏苏木精进行衬染的阳性位置定位清楚,对比清晰,背景干净.结论 用Mayer氏苏木精复染有利于病理医生的观察,对提高抗酸菌阳...  相似文献   

4.
抗酸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抗酸(IK)染色和结核菌抗体(BCG)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30例前列腺癌及20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K抗酸染色和BCG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前列腺癌分别为433%、467%;前列腺增生症为45%、55%,IK抗酸染色与BC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基本一致,两者符合率为94%。提示结核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验证金胺O荧光染色法应用于石蜡组织切片麻风杆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用金胺O荧光法对6例确诊为麻风病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并与抗酸染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荧光染色法6例结果均为阳性,在暗背景下麻风杆菌显示明亮淡绿色荧光;在菌量较少荧光染色片中寻找单根麻风杆菌,较抗酸染色片更为容易。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可用于石蜡组织切片麻风病的诊断,麻风杆菌单根散在时比抗酸染色法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用IK抗酸染色和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乳腺癌(97例),和乳腺纤维腺瘤(21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L型阳性例数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间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中抗酸菌L型主要分布于癌细胞巢及其间质内,常集聚成堆,且该处癌细胞有不同程度变性或坏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抗酸菌L型主要存在于间质巨噬细胞中。并讨论了抗酸菌L型感染与乳腺癌发生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学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用细菌染色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及检测细菌特殊结构的特殊染色法,本文对改良了的染色法进行比较和进一步改进,实验结果证明有操作简单,染色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显示真菌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 ,旨在寻找一种显示芽生菌并适合于临床病理诊断的染色方法。方法对病理石蜡组织芽生菌感染标本进行PAS染色、PASM染色、抗酸染色及爱尔新蓝染色(p H2.5),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 HE染色切片上见多数圆形、厚壁、棕色的硬壳小体,PAS染色呈红色,PASM染色呈黑色,抗酸染色个别菌体呈红色,爱尔新蓝染色呈阴性。结论 PAS染色和PASM染色均可用于显示芽生菌,但改良后的PAS染色时间最短,结构清晰、对比明显,是检测芽生菌效果最佳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IK抗酸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49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9例前列腺增生症中,30例(612%)抗酸菌L型阳性,其中前列腺增生症I型中抗酸菌L型检出率最高(833%);60%抗酸菌L型主要分布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浆内,其中433%腺上皮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颇似凹空样细胞;抗酸菌L型阳性病例中前列腺间质内炎细胞浸润明显高于L型阴性病例,P<0025。提示抗酸菌L型感染不仅是引起前列腺间质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炎症过程中可产生的活性物质可能也是导致前列腺增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建立基于纳米磁珠偶联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特异性单抗富集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大肠杆菌表达CFP-10抗原,采用鼠杂交瘤技术制备相应的CFP-10单抗,用NHS修饰的纳米磁珠偶联单抗,用以捕获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抗酸染色检测。结果:制备的CFP-10单抗效价为1∶640000;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FP-10抗体偶联到磁珠上,抗酸染色验证了磁珠偶联的单抗能有效地捕获富集结核分枝杆菌。结论:建立了纳米磁珠偶联CFP-10特异性单抗有效捕获富集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为提高抗酸染色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改良抗酸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探讨抗酸菌L型感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c-erbB-2等癌基因蛋白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50例肺癌中抗酸菌L型感染率为420%,伴抗酸菌L型感染者,PCNA指数显著增高;(2)50例肺癌中P21、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0%和340%;且随肺癌分期的增加及淋巴结转移而显著增高。结果表明抗酸菌L型感染可能是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P21、c-erbB-2表达预示肺癌预后不良;抗酸菌L型感染和癌基因蛋白可能在肺癌的不同发展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中抗酸菌L型检出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对420例恶性肿瘤(乳腺癌112例肠腺癌100例、恶性淋巴病54例、子宫颈癌70例、绒毛膜癌84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20例恶性肿瘤中47例(11.2%),1K抗酸染色阳性和49例(1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其中以恶性淋巴瘤抗酸菌L型检出率最高(44.4%)绒毛膜癌最低(2.4%),抗酸菌L型主要(85%)分布于癌巢或肿瘤实质内该区51.1%癌细胞呈增生活跃状态,34%癌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颇似病毒感染的凹空细胞,2.1%的瘤细胞发生坏死。结合文献复习,提示抗酸菌L型感染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6例1月内因肺炎死亡的树鼢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方法解剖死亡树购,利用无菌刀片切开肺组织,用无菌接种环插入肺内采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另取两份样品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进一步分离和菌落生长情况的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和9种药敏试验,初步确定树鼢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敏情况。结果样本革兰氏染色见到大量阴性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显示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约为0.2μm×2~6μm。营养琼脂培养6例样品中均仅见1株旺盛生长的细菌,进一步分离培养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抗酸染色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和染色结果与样本涂片相同,经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定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G为低度敏感。结论6例树鼢死亡原因均为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治疗树鼢该类病例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放线菌目戈登菌属支气管戈登菌存在于环境中,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感染致病。从1例肺部感染4年的78岁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1株菌株,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6SrRNADNA,序列比对分析证实为支气管戈登菌。该菌株在含蔗糖的Middlebrook7H9(7H9-L)半固体培养基上呈煎蛋样嵌入性生长,在含氯化钠的92-3TB(92-3TB-L)液体培养基也生长,而在罗氏培养基、BACTECMGIT-960、不含氯化钠的92-3TB(92-3TB-B)液体培养基及不含蔗糖的Middlebrook7H9(7H9-B)半固体培养基不生长。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抗酸染色阴性球状或短杆状菌。传代培养2代后可见橘红色菌落,涂片抗酸染色可见少量抗酸染色弱阳性杆状菌,革兰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为杆状。结果表明,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菌株为L型支气管戈登菌,提示肺部感染迁延不愈的免疫力低下患者需考虑感染L型支气管戈登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以无毒人型结核菌菌悬液大剂量(80mg/ml)经皮下多点、静脉注射免疫家兔。获得凝集效价1:160—1:320免疫血清。提取免疫球蛋白制备免疫荧光抗体。用该抗体检查结核菌,其敏感性与荧光素染色和抗酸染色基本相似。与22种抗酸菌和3种非抗酸菌进行交叉试验,除与牛型结核菌、堪萨斯杆菌有交叉反应外,其它被试细菌均呈阴性反应。用该抗体检查肺结核病人痰标本155例,阳性率为43.87%,培养法阳性率27.74%,两法差异显著(P<0.005)。结果表明,结核菌免疫荧光抗体可用做肺结核病细菌学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PCNA和BCG在膀胱肿瘤及炎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抗酸(IK)染色和结核菌抗体(BCG)、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19例膀胱肿瘤及炎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IK抗酸染色、BCG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膀胱癌为352、367%;乳头状瘤为40%、44%;慢性炎为423%、50%。PCNA阳性细胞指数膀胱癌与粘膜慢性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乳头状瘤与慢性炎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结核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Triton-100在抗酸杆菌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病理诊断工作中,多采用传统的ZiehlNeelsen染色法对抗酸杆菌进行染色。由于结核杆菌的菌体含有一层蜡质使染液难以进入,致使染色效果不佳。我们根据抗酸杆菌的组织结构特点,将Triton-100加入染液中,使染色结果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荧光定量PCR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CSF)结核分枝杆菌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5例CSF结核分枝杆菌并与抗酸杆菌染色。结核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核抗体ELISA,简称酶联OT)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检测CSF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为11.1%,酶联OT为13.3%,抗酸杆菌染色为0%。结论 荧光定量PCR用于检测CSF结核分枝杆菌不具有灵敏度,阳性率低,对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无多少价值,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必须寻找更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IK抗酸染色、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对乳腺结构不良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做了研究,发现浆细胞性乳腺炎L型检出率明显高于乳腺结构不良,且L型主要存在于间质巨噬细胞内。  相似文献   

20.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肺结核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度明显升高,因此人们对肺癌与肺结核的关系给予一定的关注。我们选择手术切除肺癌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进行改良抗酸染色(IKS)、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结核菌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以探讨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