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悲剧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历代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虽然他们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对其基本内涵的认识大致相同.随着时代的推移,他们对悲剧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悲剧性渗透在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文本中,其本质的含义亘古不变,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农村劳动妇女其型--祥林嫂.祥林嫂是辛亥革命后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最后被旧社会所吞噬.今天读<祝福>,读"祥林嫂",仍有着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文中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白流苏,这个人物从一出现就引起了文坛与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白流苏的两次婚姻以及白公馆淡薄的亲情两个角度,阐述白流苏的悲剧性命运.本文也从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和白流苏自身性格弱点两方面对造成白流苏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进而得出当代人在恋爱婚姻方面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家庭女教师的悲剧性困境--解读《螺丝在拧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家们在解读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时,往往拘泥于"女主人公是否真的看见了鬼魂"这一问题.这一象征性问题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真正重要的倒是作者借此展现的维多利亚时期男权文化背景下家庭女教师的悲剧性困境,以及这种困境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5.
宁惠 《科技信息》2013,(2):235-235
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被认为是20世纪的最早的一部哥特式浪漫爱情小说,她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丽贝卡的形象。本文在阐释了性格命运论的基础上,试图探寻《蝴蝶梦》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旨在揭示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即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命运。  相似文献   

6.
诗体剧《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A.C.史文朋的代表作,是英国诗歌史和世界文学史上一朵瑰丽的奇葩。分析剧中女主角阿尔泰娅的性格缺陷,研究该诗体剧的悲剧性,可得出结论:《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一个悲剧性作品,剧中阿尔泰娅的悲剧是由她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导致的。阿尔泰娅的悲剧自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引起广大读者的巨大同情和恐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戏曲独具特色的"大团圆"结局,与作品的悲剧性之间具何种关系,其对作品的悲剧性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还是悬而未决,并需要深入辨析探讨的。文章对此问题的浅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大团圆"背后的悲剧性;二是"大团圆"背后的反悲剧性。认为符合艺术逻辑的大团圆结局会增强带有悲剧内容作品的悲剧性,而不顾现实和艺术的客观事实和逻辑的大团圆结局,会损害带有悲剧内容作品的悲剧内涵,甚至完全毁掉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梅 《科技信息》2010,(33):I0231-I0231,I0242
《飘》这朵20世纪文学史上的奇葩,是玛格丽特生平唯一的一部小说。它的出现正是顺应了女性主义不断发展这一潮流。长期以来.小说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也不断地被学者们作为研究的话题。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斯佳丽反叛的背后所带的悲剧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她身世卑贱,聪明美丽;待人真诚,嫉恶如仇;言语锋利,不甘受辱。她始终保持着一种自尊,从未进入竞争半个主子的角色。在那个社会里,注定是个悲剧。  相似文献   

10.
略论司马迁《史记》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悲剧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司马迁的人生际遇、时代熏染及对楚文化继承方面阐述了《史记》悲剧色彩产生的原因,并着重分析悲剧中各种人物的命运,从而剖析了《史记》悲剧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有别于传统革命话语的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读《青春之歌》,并从女性主体意识、没有家园的漂泊感和悲剧性命运三方面来来分析女主人公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独绝千古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美,悲剧性美又是诗人悲剧性的心理内容与对其独特的抒写方式完美融合而产生的美学效果。本文便是从悲剧性美产生的现实基础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入手,力求深入地挖掘《古诗十九首》深厚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13.
从家庭环境、性格、爱情和命运方面比较了《静静的顿河》中阿克西尼亚和娜塔丽亚两个女性形象的异同,分析她们身上所散发的"女性的魅力"、完满的人性和悲剧性的结局,并以此窥视哥萨克女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前期作品大多着力于展现封建大家庭以及其内在的社会性悲剧.作为”激流三部曲”的续篇之作,《憩园》以另一种创作风格和叙述角度,展现了三个不同家庭的悲剧际遇,其巧妙的构思、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充满强烈对比的人物形象塑造,合铸并深化了整部小说的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不一样的艺术风貌.这使得《憩园》在巴金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了重要意义;而同时,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底蕴更加深了《憩园》整体叙事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5.
孙铭  贾芳 《科技资讯》2010,(21):252-252
悲剧性因素是西方音乐创作中很鲜明的风格特征,柴科夫斯基是颇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本文通过对《b小调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分析,来探究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蒋济永先生在他的对《背影》的解读中出现了以主观替代客观的误读,提出《背影》中的“父亲”的形象实际上是“母亲”的论断,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崔凌云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3):57-59,74
《瓦城上空的麦田》以一个捡垃圾的孩子的独特视角,折射了一幅现代人的生存图景。李四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寻又不断失败、在希望的生与成幻灭之间几度徘徊的圆形图式。作为悲剧的主人公,这一生命图式又是现实力量与他的自由选择相冲突的必然结果。在回归精神家因的艰难路途中,李四的种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作家以无限悲悯的情怀刻画了社会最底层人的不幸命运,以无比精练的语言表达了人类最永恒的世俗情感,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文学批评在审视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时,往往从主人公保罗在其成长过程中同其母亲葛楚德之间超乎正常阈限的亲情关系切入,将小说析介为诠释和确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范例。本文变换视角,把父亲瓦尔特·莫雷尔的悲剧性命运同西方社会的工业化进程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指出“正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非人的劳力条件、生活状况扭曲了他的精神世界,破坏了他的家庭和谐,摧残了他身心两方面的健康”,认为该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个人进行精神分析,更重要的是从人的精神困境中寻找社会方面的原因。因此,《儿子与情人》除了个人性的心理学主题之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19.
朱淑真作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因其身世坎坷,婚姻不幸,多做怨词,使她生前生后都备受争议。她的《断肠词》即是她一生的写照,又体现了词以悲为美的特质,此文正是对其词悲剧意蕴的解析。  相似文献   

20.
邱欣 《科技信息》2010,(36):176-177
在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中,大卫、朵拉、阿格妮丝之间的三角爱恋是小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性格与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感情发展轨迹。朵拉不是大卫理想的妻子,阿格妮丝才是真正适合大卫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