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通过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鞍区脑膜瘤病例,其中鞍结节脑膜瘤3例,前床突脑膜瘤2例,总结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病变均通过眶上锁孔显微手术全切除(Simpson Ⅰ级),术后出现尿崩2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例,均通过治疗约1~2周好转,所有病例视力及视野缺损术后改善.结论 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较好方法.能更微创地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在脑中央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脑中央区肿瘤患者,手术前行fMRI,明确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与肿瘤的关系。结果:6例脑中央区肿瘤患者的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均在fMRI上获得确定。5例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均达显微镜下全切除。1例额顶叶胶质瘤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后行放射治疗。术后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未加重。结论:功能MR(fMR)图像对脑中央区肿瘤术前制定手术计划、评估手术风险,术中选择手术切除肿瘤的进路等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在脑中央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脑中央区肿瘤患者,手术前行fMRI,明确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与肿瘤的关系。结果:6例脑中央区肿瘤患者的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均在fMRI上获得确定。5例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均达显微镜下全切除。1例额顶叶胶质瘤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后行放射治疗。术后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未加重。结论:功能MR(fMR)图像对脑中央区肿瘤术前制定手术计划、评估手术风险,术中选择手术切除肿瘤的进路等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4.
田立新  郭静 《现代护理》2003,9(7):516-517
脑内窥镜手术是颅脑疾病的重要治疗技术之一。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取得满意的结果 ,手术中护理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科使用自行研制的TSM Ⅲ型脑内窥镜对 11例颅脑疾病进行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6 8岁 ,平均 4 7岁 ,经CT或MRI证实 1例为右半球硬膜下血肿 ,1例为梗阻性脑积水 ,7例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其中病变位于左额叶 2例 ,左颞叶 1例 ,右顶叶 1例 ,右侧桥脑小脑角 1例 ,小脑半球 4例 ,其中单侧 3例 ,双侧 1例。病灶直径 1~ 5cm。镜下单…  相似文献   

5.
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凯  游超  韩林  郭东生  鲍文公  雷霆  李龄 《中国康复》2007,22(3):191-19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胆脂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胆脂瘤25例,其中单纯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17例,另8例生长累及幕上鞍区、斜坡、第三脑室或对侧桥脑小脑角区;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7例,翼点入路4例,颞下入路3例,对应的半球入路1例;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肿瘤可见部分,再用神经内镜探查并切除残留肿瘤,对于术后仍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则尽早配合康复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3例(92%)。术后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21例(84%),部分改善4例(16%)。术后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经配合理疗和针刺后恢复较好。结论:内镜辅助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胆脂瘤,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切除及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松果体区肿瘤采取熟悉的手术入路,认真了解肿瘤周围的解剖结构,结合其熟练的手术技巧,以期达到良好效果。【方法】本组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对22例松果体区肿瘤采取显微手术,2例采用Poppen入路,其余20例采用Krause入路,全部病例均采用侧俯卧位。【结果122例松果体区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症状好转及痊愈19例,病情加重3例,其中1例术中肿瘤卒中术后昏迷、1例术后巨大硬膜外血肿继发昏迷、1例术后急性脑积水致脑危相昏迷。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的手术入路、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显微手术技术,对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切除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重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唤醒麻醉在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在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特点。方法对24例脑功能区占位病变病人进行喉罩插管、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切除脑内病变后再在全麻下关颅。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麻醉唤醒,唤醒后脑功能区经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得到定位,脑内病变得到最大程度切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8例,其中7例为暂时性功能障碍,1例为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是安全、可行的,在术中结合皮质电刺激能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同时有利于脑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高标准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我们 1 992~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并施行颅底部病变手术 86例 ,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 ,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发生深部脑梗死者 7例 ,发生率为 8 2 %。根据术中所见及梗死区供血解剖范围 ,可推断为脑的深部穿支损伤所致。1 临床资料病例 1 ,男 ,1 4岁。头痛、视力减退 1a余 ,CT示 :鞍区3 7~ 4 0cm占位 ,伴有钙化 ,诊为颅咽管瘤。入院后查有严重视力及视野障碍。行右颞入路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鞍上向右侧伸延 ,视交叉前置 ,视交叉下方看不到肿瘤。在右视神经与颈内动脉间切除肿瘤 ,术后病人昏迷、多尿、左肢体轻瘫。C…  相似文献   

9.
孙瑞冬  徐爱红  徐艳 《护理研究》2004,18(13):1183-1183
脊柱系统的手术配合历来是骨科手术配合中要求最严格、难度最大的手术。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内固定材料的使用,给手术室的配合工作提出了挑战。我院自2 0 0 1年9月—2 0 0 3年11月将钛板、钛网融合器与TSRH联合应用于脊柱颈、胸、腰段病变手术中,解决了脊柱手术中多年来对其严重病损的支撑、充填、融合难如人意的问题。现将其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 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 2岁~62岁,平均43 .2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9例,锥体外伤后爆裂、爆散8例,腰椎结核3例,胸椎肿瘤1例。2 手术配合2 .1 用物准备 常规备灭菌脊柱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0.
颅面联合进路鼻腔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利和 《天津护理》2005,13(2):78-78
前颅底修复术系由颅面联合进路手术几经改进而成 ,目前已成为现代治疗鼻腔、鼻窦癌向前颅底侵犯时的标准手术入路。该术式既能达到侵犯前颅底鼻腔及鼻窦肿瘤的切除 ,还能进行前颅底缺损的重建[1 ] 。 2 0 0 2年 8月至 2 0 0 4年 5月 ,我院为 3例鼻腔腺样囊性癌患者实施颅面联合进路切除侵犯前颅底的鼻窦肿瘤 ,手术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例中男 1例 ,女 2例 ,年龄 4 1~ 5 7岁。其中 2例为筛窦腺样囊腺癌术后复发 ,1例为上颌窦癌。头颅MRI及鼻窦CT均示鼻腔、前组筛窦及额窦占位性病变。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 3 4例病变直径在 0 4~ 3 5cm的患者采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定位 ,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结果 :3 4例患者的颅内病变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 ,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 2 6例继发性癫痫中 ,2 1例术后停止发作 ,另 5例发作显著减少。结论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灶 ,定位准确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术中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疑诊为脑肿瘤的患者去骨瓣后术中超声实时监测颅内实性肿瘤切除范围,显示颅内实性肿瘤部位、大小、深度、回声、内部血流信号及毗邻组织,引导术者确认脑动脉瘤位置、载瘤动脉及实性肿瘤的边界。手术结束前探查有无残余肿瘤及是否确切夹闭动脉瘤,对可疑残余颅内肿瘤取小块组织行病理检查。对实性病灶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与术前增强MR对比;夹闭动脉瘤后声像图与术后CT血管成像(CTA)对比分析。结果 (1)36例(39个病灶)术中超声清晰显示38个颅内病灶并准确定位,1例髓内病变未显示。(2)术中超声成功引导术者完全切除26例(26/28)胶质瘤,2例转移瘤(3个病灶),1例脑脓肿,1例脑缺血性梗死灶。2例脑胶质瘤不完全切除。完全夹闭2例动脉瘤及1例动脉瘤破裂机化灶的载瘤动脉。不完全切除的2例胶质瘤术后半年复发,术中超声不能区分复发肿瘤与首次手术填塞物。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并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实时监测肿瘤切除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鞍区病变术后钠盐紊乱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3-12~2005-12收治术后水钠平衡紊乱的鞍区病变患者70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6~67(平均36.5)岁。其中18岁以下18例,18~50岁42例,50岁以上10例,部位包括鞍内、鞍上、鞍旁、鞍后、上斜坡、第三脑室底、第三脑室内等,均经手术获得病理诊断:颅咽管瘤34例,垂体瘤17例,下丘脑胶质瘤4例,脊索瘤4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脑膜瘤2例,Rathke囊肿2例,神经纤维瘤1例,第三脑室内动静脉畸形血肿1例,斜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鞍内蛛网膜囊肿1例。  相似文献   

14.
顿后窝开颅手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幕上硬膜外血肿者间有发生。我科自1992年2月~1997年2月,共行颅后窝肿瘤切除手术207例,术后发生幕上硬膜外血肿7例。为总结经验教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1~58岁,平均38岁。肿瘤部位:第四脑室或小脑蚓部3例,小脑半球2例,小脑桥脑角2例,肿瘤直径3~7cm。7例均并发中度以上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方式:开颅前均行例脑室枕角外引流,常规枕下开颅切除肿瘤,术中开放引流管,放出脑脊液以增加术野显露,术后持续引流。其中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6年5月~1997年5月对痉挛性脑瘫患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最大20岁,最小5岁,7岁以下1例,7岁~14岁28例,16岁1例,20岁1例,平均年龄10.2岁。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2手术体位根据脊神经选择切断的部位采取俯卧位,在肩部、前胸及双膝间放海棉垫,使胸部避免受压,保持颈部平直,协助麻醉师摆好气管插管体位,放好牙垫,胶布固定气管导管。3手术配合要点SPR术因术野小,术中要打开硬脊膜,分离马尾神经,要避免脑青…  相似文献   

16.
颅眶交界区过去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 ,此区域肿瘤的全切除率很低 ,术中血管神经、眼外肌极易受损 ,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 ,我们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对颅眶沟通肿瘤进行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11~5 7岁 ,平均 32 .3岁。脑膜瘤 5例 ,海绵状血管瘤 2例 ,转移瘤2例 ,神经鞘瘤 2例 ,软骨肉瘤 1例。眼球突出 12例 ,视力下降 11例 ,眼球活动障碍 7例 ,眼球疼痛 5例 ,复视 5例。CT与MRI表现均为颅眶交界区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 ,全切除肿瘤 9例 ,次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辅助脑积水分流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菊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201-2202
目前治疗脑积水普遍较认同的手术方法为脑室———腹腔(V-P)分流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时间长、疤痕大、腹腔内视野小。我科2005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改良腹腔镜辅助下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法,为20例各种原因所致脑积水的病人进行V-P分流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5例,年龄16~65,平均51±61岁。病程2周~7个月,平均2个月。其中颅脑外伤术后10例,脑出血术后2例,动脉瘤栓塞术后2例,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3例,转移瘤1例,第三脑室肿瘤1例,松果体区肿瘤1例。其中1例为小脑后下动脉瘤开…  相似文献   

18.
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安全、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 。我院自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 ,共进行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颈段食道、经颈胃食管吻合手术 12例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均为食管癌患者 ,其中男 9例 ,女 3例。年龄 3 0~ 64岁 ,病变在中段食管者 8例 ,中下段食管者 2例。食管狭管 2例 ,胸腔镜手术时间 2~3h ,术中出血 2 0 0~ 3 0 0ml。除 1例因肿瘤外侵胸主动脉而改为开胸手术外 ,其余11例手术顺利。1 2 方法 病人于双腔气管内全麻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脑干占位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极高,故一直被人们视为“手术禁区”。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手术器械、技术的发展,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近年来共施行脑子占位病变手术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2岁,平均年龄27.3岁。病变性质:堂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血肿1例。病变部位:桥脑3例,桥延脑3例,延髓2例。2术前护理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保持良好心态,消除恐惧心理,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技巧和优越性。方法:采用远外侧经髁入路对3例枕骨大孔区肿瘤进行显微手术,其中脑膜瘤2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两例脑膜瘤获得全切。1例神经鞘瘤大部分切除。结论:远外侧经髁人路是切除枕大孔区肿瘤的最佳手术方法.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1)病变暴露好。可直视下切除病变。利用枕骨。枕大孔外侧骨缘咬除后的骨性空间切除肿瘤。对神经、血管等得要组织牵拉少。(2)术后并发症少,肿瘤全切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