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卫星海洋遥感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国家已开始进行不同类型的海洋遥感卫星的系列发射,包括以光学遥感为主的海洋水色卫星,以微波遥感为主的海洋动力要素(如海浪、海面风、海面粗糙度、海平面高度、大洋潮汐等)环境卫星等。在遥感规划、遥感器研制、海洋遥感信息提取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呈现出了如下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1.长期规划,超前研制,保持良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卫星海洋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运用这项新技术,可以对浩瀚的海洋进行实时、全方位的立体监测,长期获得稳定可靠的海洋观测资料.本文介绍了我国卫星海洋遥感监测现状,包括对海上台风、海洋赤潮、海冰、溢油、海温、海岸带等方面的监测,还简要介绍了我国海洋卫星和海洋卫星遥感监测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洋遥感卫星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海洋是对地观测卫星的重要领域,在对地观测卫星中就具有专门用于海洋观测的海洋遥感卫星。海洋遥感卫星是一种利用所搭载的遥感器对海面进行光学或微波探测来获取有关海洋水色和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卫星。海洋卫星有效弥补了传统海洋观测手段的不足,基于多种遥感器连续对海洋的观测,使人类极大的加深了对海洋的认识,在海洋灾害的防灾减灾、资源开发、海洋维权、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详细梳理西方主要航天大国海洋遥感卫星(包括了对地观测卫星中具有海洋观测功能的卫星)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海洋遥感卫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可为我国海洋遥感卫星的发展提供技术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XML技术和海洋元数据标准,在分析遥感卫星地面站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海洋遥感卫星数据格式,旨在为海洋遥感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和为海洋遥感卫星数据的交换与集成奠定标准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洋水色卫星与水色遥感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水色卫星通过海洋水色遥感器探测浮游生物色素、悬浮泥沙和溶解有机物等海洋水色主要参数,从中提取海洋初级生产力、水团、流系、锋面、涡漩、上升流、沿岸水质、海洋渔场状况等海洋环境信息,基本可以满足海洋开发和全球环境研究的大部分需要。 1 频繁的国际海洋水色卫星发射 据不完全的统计,从1995年至2001年,各国已发射和计划发射的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卫星有10余颗。现已知列入发射计划的有:  相似文献   

6.
7.
赤潮卫星遥感监测与实时预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韦艮  毛显谋 《海洋预报》1998,15(3):110-115
本文根据赤潮水体光谱特征和赤潮环境要素,提出了赤潮卫星遥感监测与实时预报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成功地监测和预报了1997年11月发生在广东沿海的金囊藻赤潮和1997年7月发生在汽油嵊泗海区的液光藻赤潮。  相似文献   

8.
卫星遥感资料在台风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卫星遥感资料应用在台风数值预报中,并用变分调整方法对客观分析场进行变分调整,最终形成台风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始场。台风数值预报式采用σ坐标系中通量形式原始方程组,垂直方向分为三层,水平方向采用三重嵌套网格方案,细网格随台风中心位置的变化而移动。  相似文献   

9.
10.
在分析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推动力和形式的基础上,论述了研究和开发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开发型海洋大气地理信息系统(Marine and Atmospheric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MAGIS)的意义;阐述了MAGIS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工作流程以及总结了系统的特色并展望了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太阳反射光对海洋水色卫星遥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水色卫星遥感的关键是水色图像资料的利用率。受到太阳反射光的影响使图像饱和是水色卫星图像的主要噪声之一。笔者首先论述了卫星海洋水色遥感中到达水色扫描仪的太阳反射光(即太阳耀光)的辐射量计算模式;然后介绍了产生太阳耀光模拟图像的全过程,并对我国FY-1B、美国的SeaSTAR和台湾省的ROCSAT-1号卫星作了全轨道下的太阳耀光模拟图像;最后,讨论了影响太阳耀光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减小太阳耀光提高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图像利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江苏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艳君  张鹰  王进华 《海洋科学》2002,26(10):51-54
以江苏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为例,介绍了遥感影像数据的采集原则,并着重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功能区划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能够高兴,准确地进行功能区地物识别分类,制作出高精度的区划底图,促进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根据南极“八五”国家攻关课题中的“南极海冰监测和预报”的考核目标,实现为南极考察船在 冰区中航行提供精确和清晰的冰图和预报。  相似文献   

14.
通常的大气纠正方法不考虑对红光波段进行大气纠正,文章在阐述海洋水色遥感资料大气纠正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单可行的方法,对红光波段与其它波段一同进行大气纠正,并用C语言完成了该纠正方法的程序编制和调试,使海洋水色遥感资料的大气纠正更加完善,有利于更好地对近岸海区开展海洋水色遥感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分三号卫星对海浪的首次定量遥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劲松  任林  王隽 《海洋与湖沼》2017,48(2):207-209
高分三号(GF-3)是我国首颗C频段多极化高分辨率微波遥感卫星,于2016年8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GF-3 SAR卫星入射角范围约为20°—50°,具备单极化、双极化和全极化等多极化工作能力,还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SAR卫星,具有12种成像模式。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条带、扫描成像模式,而且可在聚束、条带、扫描、波浪、全球观测、高低入射角等多种成像模式下实现自由切换,既可以探地,又可以观海,达到"一星多用"的效果。近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首批GF-3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数据(图1)对夏威夷西北部附近太平洋海域的海浪进行了首次定量分析和反演研究(图2)。图1为GF-3 SAR的灰度图像,成像时间为2016年9月2日8:30(GMT),卫星此时飞行速度约为7.6km,极化方式为VV极化,飞行方向为降轨,空间分辨率为8m×8m,中心入射角为28.32°。由图1可以看出,SAR图像上存在明显的黑白相间的海浪条纹,说明海浪在图像上能够顺利成像。通过提取灰度图像上的调制信息,并作傅里叶变换分析,可得到包含海浪信息的图像谱。进一步,基于经典的Hasselmann SAR海浪成像模型的准线性形式,同时估计倾斜调制、水动力调制和聚束调制等三种海浪调制函数(MTF),可以利用图像谱反演得到海浪谱,此时的海浪谱主要为较长波长的涌浪信息,至于较短波长的海浪信息提取,由于受到方位向截断效应的影响,则需要引入初猜谱加以补偿实现。图2为图1反演的海面涌浪参数。从图2可以看出,该海域海浪由西北向东南传播(即由外海向近岸传播),平均波长约200m,有效波高从2.5m到4.0m不等,能够反映浪场的分布差异。由于没有同步的现场观测资料和其他卫星遥感资料,本文将这些结果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进行了比对。初步反演与比对结果表明,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本文的反演结果反映了更多的细节,显示GF-3 SAR有能力对海面涌浪信息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同时,再次表明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低估了有效波高,因此GF-3卫星的发射将有利于提高全球海浪的遥感观测水平。  相似文献   

16.
珠江韩江三角洲海岸变迁遥感解译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建立遥感识别标志和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珠江、韩江三角洲的海岸变迁及河道演变进行了研究,划分了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和古河道遗迹,并对三角洲的古岸线特征,形成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的差别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航空微波遥感观测海水表层盐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度是海水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开敞海和海岸带进行长期的盐度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航空微波技术观测海水盐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近10年来这一技术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将被动式微波辐射计装在小型飞机上对海水表层盐度进行观测,可以获得同步、快速和大面积的海水表层盐度。目前,已有多种微波辐射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河口海湾和海洋得到使用,如ESTAR、SI,FMR、STARRS、PALS和PLMR。使用航空遥感辐射计对海水进行观测,目前,校正后的盐度当分辨率为1km。时数据准确度和精度都可以达到1psu。利用最新研发的双偏光微波航空遥感技术有望使校正后的盐度数值精度和准确度控制在1psu以内。  相似文献   

18.
海洋遥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洋遥感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观测和研究海洋,以海洋及海岸事作为监测、研究对象,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回顾了海洋遥感发展的4个阶段,介绍了海洋遥感在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动态监测以及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海岸带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的精确化和定量化研究、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海洋小卫星遥感的应用是未来海洋遥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海洋水体向上的辐射由水中多种成分的浓度所决定,同时辐射的强度十分微弱并随着时间和空间在变化。因此,海洋水色遥感需要从水体和大气辐射传递机理出发,研究到达卫星遥感器的辐射模式,以达到模拟仿真卫星水色遥感图像和卫星图像质量预测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叶绿素、悬浮泥沙和黄色物质等海洋水色的主要因子,分别从可见光波段和荧光波段对辐射的贡献出发,发展了海洋水体离水辐射率模式。在卫星水色遥感机理的基础上,同时运用Iqbal,Gordon和Sturm等的大气程辐射模式和太阳耀光模式,使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系统化,模拟仿真了我国1990年9月3日发射的FYIB卫星两个海洋水色通道的全轨道辐射图像,同时利用从德国柏林大学气象中心接收到的1990年9月23-25日卫星图像进行验证。结果认为,本文所发展的模式可应用于卫星图像质量的预测和水色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海洋资料浮标在海洋环境监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资源开发、海上交通、渔业生产、军事活动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海洋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极为重视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海上观测过程中,浮标随风、浪、流等作用产生复杂运动。浮标复杂运动的精确观测离不开浮标姿态信息测量技术的发展。浮标姿态信息,不仅是浮标及其搭载设备工作安全性可靠性评价的重要参考,也是浮标测量数据实时精准校正的重要保障。因此,浮标姿态测量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从工程实际的技术需求出发,对浮标姿态信息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难点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研发新一代智能浮标观测技术提供有益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