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淑秋  阎晓萍  张淑秋 《吉林医学》2008,29(24):2392-2392
目前,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并发呼吸功能衰竭而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以度过疾病的危重期,我科ICU病区在1998年1月-1999年10月共收治呼吸机患者47例,临床护理发现,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但使用呼吸机较长时间者,一般为2周以上者,就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需要一个逐步撤机的过程,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把握好停机的原则,更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取得患者的配合,循序渐近,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引起呼吸功能衰竭的原因很多,故使用呼吸机时间长短不一。我院ICU病区在2000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87例,临床护理发现,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但使用呼吸机较长时间者,一般为2周以上者,就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需要一个逐步撤机的过程,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把握好停机的原则,更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取得患者的配合,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3.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是重度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我院自2000年引进德国产Evita 2 dura型呼吸机,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该型呼吸机治疗,及时掌握抢救时机,加强了呼吸道管理,纠正呼吸功能紊乱,提高了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本文对15例应用该型呼吸机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综合征(SAPS)患者由于病毒的严重侵袭,加之许多患病的老年人同时伴有心肺系统疾病和功能不全等各种原因,易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SAPS)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而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以度过疾病的危重期。通过对我院SAPS病区收治的使用呼吸机的SAPS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胸腹部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至2010年我院胸腹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实施了面罩无创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4h及停用呼吸机后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经面罩无创通气后4h及停用呼吸机后的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功能与通气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解决胸腹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丁云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248-3249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许多低氧血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机械通气是给予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从而达到改善通气、换气功能,减少呼吸功的目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各种辅助检查结果随时调节呼吸机参数,以使呼吸机状态更好地与患者当时的情况相匹配,而达到延长生命、促进康复的效果。我科2012年12月曾收治1例车祸致颅脑损伤和创伤性湿肺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进行  相似文献   

7.
术前伴休克或在大手术后患者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时,神经肌肉疾病或ARDS的患者,均可运用机械通气,可预防急性呼吸衰竭或ARDS的发生.我科于1999~2000年收治5例急危重症外科病人,于麻醉后苏醒期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治疗、护理得当,保证了病人的呼吸、循环良好,术后恢复迅速,最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呼吸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的呼吸功能障碍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正确应用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笔者将我院2000年8月-2003年10月间29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应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歇指令呼吸+压力支持通气方式(SIMV+PS)对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和氧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呼吸支持的阶段分别采用A/C和SIMV+PS方式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获得两组患者最基本的呼吸功能和氧合作用资料,进行临床对比。结果两种通气方式每分通气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SIMV+PS方式气道峰压(PIP)减少,呼吸频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气、氧合作用监测显示,SIMV+PS方式比A/C方式能提高PaO2,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IMV+PS应用于呼吸机的撤机过程,在呼吸功能和氧合方面优于A/C,并能显著降低PIP。  相似文献   

10.
风心病患者术前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患者手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开展术前健康教育及呼吸功能锻炼。记录患者术后试停呼吸机 3 0min后的血气结果及气管插管时间 ,观察呼吸、排痰情况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血气结果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P <0 .0 1 )。结论 :在手术前对风心病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肺内氧分压 ,增加肺的弥散功能 ,改善缺氧 ,还可帮助患者掌握正确排痰方法 ,减轻伤口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本文对我院2006年2月~2009年3月收治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胸闷、呼吸困难改善。PO2≥60mmHg,PCO2≤50mmHg,呼吸频率26次/min。除3例胃胀气、1例面部皮肤损伤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在积极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中,护士应正确使用呼吸机,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2.
廖燕农  卢柳青  黄丽明  卢晓芳 《广西医学》2009,31(10):1482-1483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患者肺切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肺切手术患者60例,按就诊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及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干预,但观察组以呼吸锻炼作为重点,护士给予一对一的指导。比较两组术后肺不张、肺炎、呼吸衰竭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及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肺部并发症,缩短术后呼吸机使用及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瓣膜置换者术后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术前对观察组进行2周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1周的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肺炎、肺不张、无效咳痰的发生率和呼吸次数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肺不张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22.8%;无效咳痰、呼吸次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术后严格呼吸道管理,可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潘亚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454-455
临床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引起呼吸功能衰竭的原因很多,故使用呼吸机时间长短不一。我院ICU病区在2000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87例,临床护理发现,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但使用呼吸机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临床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12h后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所下降,pH值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为对象,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处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早期锻炼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组的基础上,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和呼吸训练器为核心的肺康复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压疮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锻炼过程中新发呼吸循环不稳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潮气量和呼吸训练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促进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早日撤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也减少,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1—6月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为试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进行指导,试验组采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率及肺功能状况.结果 出院前试验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1—6月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为试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进行指导,试验组采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率及肺功能状况.结果 出院前试验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9.
<正>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低下,许多高龄患者同时伴随有心肺系统的疾病和功能不全症。因原发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加之手术创伤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并发呼吸功能衰竭而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以渡过疾病的危重期。我科ICU病区在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呼吸机患者32例,临床护理发现,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但使用呼吸机较长时间者,一般为2周以上者,就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需要一个逐步撤机的过程,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把握好停机的原则,更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取得病人的配合,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09年10月我普外ICU病区共收治各种病因并发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患者32例,其中使用呼吸机超过2周以上28例,最长者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膈肌刺激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ICU科收治的96例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同时采取膈肌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