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松贵  陆少波 《河北医学》2003,9(11):982-984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1年至2003年中药外敷乳腺增生病例309例,并设对照组104例,对总有效率,肿块的缩小,乳痛的减轻以及雌二醇及孕酮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09%,对照组44.22%,且肿块的缩小,乳痛的减轻及E2、P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外敷对乳腺增生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结合磁疗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乳腺增生患者1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77例(103乳)采用中药外敷联合磁疗疗法,对照组76例(104乳)仅给予磁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黄体酮期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记录受累乳房增生区血流参数(最大血流量、最小血流量)、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停药3个月后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344.5±67.9)pmol/L低于对照组(402.9±80.3)pmol/L,孕酮水平(42.5±5.9)nmol/L高于对照组(38.2±5.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46、4.6637,P<0.001);治疗后观察组乳腺增生乳房最大血流速(12.2±2.6)cm/s高于对照组(11.3±2.4)cm/s,血流阻力指数(0.5±0.2)低于对照组(0.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72、3.5968,P<0.01).停药3个月后,观察组痊愈13例,显效46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对照组7例,34例,25例,10例.经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790,P=0.018).结论 磁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可增强激素调节作用,进一步促进乳腺增生乳房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流阻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是乳腺导管上皮及小叶纤维组织增生所致的一种妇科疾病,为正常乳腺结构发生改变、产生结块,表现为乳房胀痛,乳腺增生,见于青春期女性、已婚和更年期妇女,治愈后容易复发,中医证属“乳癖”范畴。2009-2011年,我院以中医肝脾理论辨证论治乳腺增生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熊文 《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34-135
目的:探讨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60例乳腺增生患者给予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60例乳腺增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7.5±3.4)d,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33%,随访1年内复发率为3.33%。结论:采用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满意,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较低,可作为乳腺增生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临床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1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3例均为门诊病人,未婚2例,已婚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9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乳房触诊:肿块多呈椭圆形、结节状、条索状或米粒状,最大肿块3.5cm×3.0cm,中等硬度,活动与皮肤胸肌不粘连;左侧4例,右侧3例,双例6例。2 治疗方法 内服药:疏肝解郁为主,辅以化痰软坚,活血化瘀。药用:柴胡、牡蛎、夏枯草、海藻、三棱、桔核、郁金、乳香、没药、天冬、丹参、瓜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84例乳腺增生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乳癖消,治疗组用化痰祛瘀,理气通络的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2%,对照组有效率为75.8%,两组相比有明显性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重要治疗乳腺增生具有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疏肝理气,软坚散结,促进包块消散,改善症状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93年以来,以自拟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服中药配合理疗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312例确诊为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内服中药配合理疗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治愈率90.06%,好转率9.29%.结论:内服中药+理疗治疗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是妇女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乳痹范畴,属肝、脾、肾三经病变;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多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可能为黄体素的减少及雌激素的相对增多,致使二者比例失调。我们于2002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中药联合豆浆疗法治疗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蒙药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增生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蒙药治疗;对照组30例西药治疗,治疗三周后组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中,治愈24例,占80%,显效6例,占20%,无效0例,临床有效率达100%.对照组中,治愈18例,占60%,显效6例占20%,无效6例,占20%,临床有效率达80%.结论蒙药治疗较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服中药配合理疗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 312例确诊为乳腺增生患者 ,采用内服中药配合理疗综合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 ,治愈率 90 .0 6 % ,好转率 9.2 9%。结论 :内服中药 +理疗治疗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乳腺增生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只采用中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卵巢分泌的黄体素不足,导致雌、孕激素不平衡所致.采用单一西药治疗虽然起效快,但毒副反应多,易复发;而单用中药治疗,散结止痛效果明显,但起效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可调整失衡的女性激素,效果稳确、显著,毒副作用小,是当前治疗乳腺增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乳腺囊性增生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的慢性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20-45岁的妇女.本文所述采用中药内服和局部运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它即非炎症亦非肿瘤,是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在中青年妇女中发病率高达40%以上,乳腺疾病的70%~80%,且有1%~2%的继发癌变率。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绝经期延迟,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我院乳腺科采用乳核速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顽固性乳腺疾病,中医称之为乳癖。类似今之乳腺小叶增生和乳房囊性增生。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常见于中年妇女,部分未婚女青年亦发病。本病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为孕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失去平衡有关。中医学认为多由郁怒、忧思或冲任失调所致。早期症状多为乳房胀痛或刺痛,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7年以来,采用中药汤剂治疗乳腺小叶增生78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敷结合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研究证明,乳腺增生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女性月经周期雌激素增高,孕激素相对或绝对不足,黄体期缩短,使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而致生理性复旧不全。病理上表现为增殖细胞数量增多,形态变异,排列紊乱,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一种乳腺疾病。我们采用中药外敷患处,加乳腺治疗仪治疗,并口服中药乳增宁胶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93年以来,我们选择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而就诊的乳腺增生病人68例,采用自拟的中药煎剂内服外敷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房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以乳腺肿块和疼痛为其特点。自1990年起,笔者应用自拟舒肝化瘀消核汤内服,辅以双乌膏外敷,治疗本病5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本组56例中,年龄17~50岁,平均34.6岁。其中17~20岁2例,21~30岁13例,31~40岁27例,41~50岁14例。病情最短1个月,最长9年;2年以内者42例,占75%。双侧乳房均可触及肿块者45例,仅见右侧者4例,左侧者7例。诊断依据:①一侧或双侧乳房有大小不等的肿块,月经期前乳房疼痛加重,月经期后疼痛减轻;肿块大小和硬度的不恒定性并在月经期前增大变硬。②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