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在《医学影像设备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2018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为观察组,在《医学影像设备学》实践教学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物参观教学(8学时)、实验箱电路测量教学(20学时)、虚拟仿真教学(16学时)。2017级医学影像专业(对照组)没有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比较两个年级学生授课效果和学生成绩。采用SPSS 17.0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2018级观察组学生实践成绩提高,与2017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07);观察组授课满意度为100%,两组授课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22)。结论 "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了对抽象性原理的认知,并且解决了实物教学中无法完成的设备故障分析、大型设备拆解与安装等的教学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以临床案例分析和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在《临床营养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2018级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A班)采用传统教学;2019级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B班)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案例分析汇报和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课程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 学员自评显示,B班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价高于A班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班学生考试成绩(83.34±4.27)分,B班学生考试成绩(85.07±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临床案例分析和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在《临床营养护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多途径教学应用于临床消化系统整合课程中,并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山东省某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消化系统整合课程中,设计并实施了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多途径教学,包括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小组焦点教学、德融教育多途径教学等。比较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实践考核得分情况,并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评分。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结果 2015级学生在教学中实践考核平均总得分为(86.10±6.01),高于2014级学生总得分(81.84±7.08)(P<0.05)。教学干预前,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自评得分总分为(145.41±9.42),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自评得分总分为(152.94±10.18),除"自主创新"维度外,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及其他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多途径教学为临床消化系统课程整合下合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文献优选法"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由14名专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在109人的调查研究中,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分别使用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总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内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3~0.931。探索性因子分析共萃取5个公因子,因子内涵与理论结构基本相符。以5个二级指标为一阶因子建立验证性因子模型,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良好。三级指标"导师治学态度""导师医德医风""导师主持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科研培养质量""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导师可支配的科研经费"为组合权重值的前7位。结论 构建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涵比较合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导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混合式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产科危重症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实习的72名临床医学"5+3"专业的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产科危重症典型病例,采用TBL教学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方法开展教学。课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收回72份调查问卷,所有学生认为这种混合式TBL教学有助于发展临床思维能力,并且认为"小组成员讨论"及"课外准备"过程均十分有助于学习。93%(67/72)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28%(20/72)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使其学习压力很大。结论 将混合式TBL教学运用于产科危重症实习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近20年我国助产教育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沿热点。方法 以"助产教育"OR"助产教学"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1年至2021年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 5.7R5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生成知识图谱。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548篇,年度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国内助产教育研究领域已形成明显核心团队,核心作者群间合作较少;《卫生职业教育》《中华护理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是载文量前3的杂志;关键词聚类显示频次最高的6个主题依次是助产专业、助产人员、助产教育、实践教学、分娩方式、教学模式,形成了助产教育等10个聚类群;我国助产教育领域研究前期多为临床技能教学、结构性考核、教学模式等研究,近3年逐渐转变为模拟教学、翻转课堂、产后康复等方面。结论 我国助产教育研究范围较广且形成明显核心团队,但相关性较弱且研究团队间交流合作较少,高层次助产教育领域研究不足。助产教育者和研究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对相关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在融合社工理念的《护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融合社工理念的《护理综合实践》课程,并选取本校2019级护理本科2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学生46名,采用传统教学;另一个班学生设为研究组(43名),采用STEM教学。均教学2个月(28学时)。评价两组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教学过程中研究组的STEM素养、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学习情况、参与度和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结束后研究组的问题解决能力、作品展示情况、课程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构建融合社工理念的《护理综合实践》课程并采用STEM教育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导师师德师风的评价和需求,探讨医学教育中师德师风的建设途径。方法 调查江苏省某医科大学2 268名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导师师德师风的满意度、符合程度评价及建议。采用SPSS 26.0软件对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对建议进行质性分析。结果 研究生对导师师德师风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认为导师师德师风各条目描述"非常符合"均在80%以上;学生建议经质性分析得到监督反馈、导师培训、奖惩体系、沟通交流、关爱学生、学术指导6个主题。结论 临床医学导师师德师风评价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师德师风的培养引导、监管机制和奖惩体系仍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本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本校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13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线上、线下数据,对混合式教学成效及意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混合式教学应用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可全方位影响学习效果,使课程成绩从70(64,76)分提升至79(7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9,P<0.001)。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PBL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形成性评价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学员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新开课程"特殊环境医学"的课程内容体系。方法 结合军校学员特点,分析中国医师岗位胜任力需求,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特殊环境医学课程内容体系。遴选的专家意见用Kendall’s W协调系数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各级条目层级和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比率(CR)作统计检验。通过检验(CR<0.1)方可纳入体系内。结果 遴选的专家权威性、积极性高,专家意见一致性好,并形成了5条Ⅰ级条目、15条Ⅱ级条目、54条Ⅲ级条目的教材内容体系和13个知识模块用于实际授课,以及1种综合研讨课。结论 以中国医师岗位胜任力的需求为指导,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特殊环境医学教学课程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因组学教学是新涌现的医学和生物学相关专业教学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医学院校开设基因组学课程的情况;继而总结了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学教研室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基因组学课程的实践经验,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学过程中的教书育人、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对基因组学课程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诊断学是医学的基础与桥梁,高质量的诊断学教学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保证。要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内部监控,建立更加系统、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督导系统、教学信息评估反馈系统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改革传染病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近年来我国传染病流行趋势、临床对传染病知识的实际需求以及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传染病学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初步改革。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和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传染病疾病谱的变迁、临床医生及学生对传染病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意见,更新传染病学教学内容,采用教师重点授课、辅导与讨论、自学形式三种教学方法。结果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传染病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医学发展的实际需求;学生和教师对改革后的传染病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更新传统的传染病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诊断学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学是医学的基础与桥梁,高质量的诊断学教学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保证。要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内部监控,建立更加系统、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督导系统、教学信息评估反馈系统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GLP/GCP/GMP/GSP》是为药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于该课程的教与学。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施教学互动模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老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神经病学的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就如何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和开展必要的教研活动,来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全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药学是我国普通高等医药院校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点课程,目前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为提高其教学效果,本文以“教学内容创生”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从“上好绪论课”、“引入中药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中药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临床实习全面管理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医院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意识,改善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阐述了临床教学单位如何保障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包彩霞 《中国病案》2011,12(10):63-65
比较以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法(LBL)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的不同,在PBL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我国高校英语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应用。同时讨论PBL教学法的应用特点、效果评价等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