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估电针(EA)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试验,合计1352例受试者。结果: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有效率[OR=4.87,95%CI(3.47,6.83),P<0.01]、洼田饮水试验 [MD=-0.54,95%CI(-0.88,-0.20),P<0.01]、电视荧光吞咽造影[MD=1.92,95%CI(1.51,2.33),P<0.01]、藤岛一郎评定量表[MD=2.09,95%CI(0.65,3.53),P<0.01]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电针治疗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OR=2.38,95%CI(0.15,37.18),P>0.05]。结论: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恢刺廉泉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穴取廉泉,采用恢刺手法不留针,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每周治疗5 d,休息2 d,1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测量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运动位移、咽期运送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运动位移增加、咽期运送时间缩短(P<0.05)。结论:恢刺廉泉穴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可能与增加舌骨运动位移、缩短咽期运送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迎梅  曹结卿  胡采霞 《新中医》2018,50(11):210-213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将96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锻炼;中医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疗法。分析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积分、吞咽造影检查法(VFSS法)评分、生活质量(CQOLI-74)评分。结果:中医康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SSA评分降低,VFSS评分、CQOLI-74评分升高,WST分级情况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中医康复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康复组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吞咽障碍治疗仪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颈部特定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吞咽电刺激仪刺激特定颈部穴位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针刺组。耳穴组以刺激耳穴皮质下、脑干、口、面颊、舌、咽喉为主,每次取一侧耳穴,3天更换磁贴1次;针刺组采用针刺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水沟、通里为主,每次留针30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4种不同性状食物的视频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主要指标为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口腔期滞留评分、咽喉期滞留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1天后,耳穴组1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51±0.69)、口腔期滞留评分(1.17±0.38)、咽喉期滞留评分(1.30±0.66)均低于针刺组(2.51±0.67、1.63±0.72、1.67±0.75);10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27±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6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49±0.51)均低于针刺组(4.19±0.73,2.30±0.51,2.41±0.50);10mL糊状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68±0.81)、口腔期滞留评分(1.11±0.31)、咽喉期滞留评分(1.10±0.31)均低于针刺组(3.91±0.68,1.63±0.76,1.60±0.76);1/4块碘氟醇蛋糕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60±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4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74±0.49),均低于针刺组(4.14±1.10,2.40±0.73,2.30±0.83),耳穴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耳穴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9%(7/47),低于针刺组的55.0%(22/40,P0.01);耳穴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5%(4/47),低于针刺组的50.0%(20/40,P0.01);治疗21天后,耳穴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指标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有明确的疗效,同时能减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内科基础治疗,配合吞咽功能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WST)等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半夏厚朴汤辨证加减治疗.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SSA评分...  相似文献   

9.
张宝珍  张洪来  张凯  刘媛媛  李猛 《新中医》2014,46(8):161-16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结合组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吞咽功能评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合组93.3%,针刺组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应用针刺同时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针刺治疗。两者联合是一种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音乐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等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有关音乐疗法联合常规疗法(试验组)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对照组)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RCTs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以临床有效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结局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RCTs及1 0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卒中后失眠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0.78,95%CI(0.73,0.83),P<0.000 01];试验组改善卒中后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 -1.41,95%CI(-1.59,-1.23),P<0.000 01]。【结论】 音乐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治疗。由于纳入研究的总体质量不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实施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常规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观察针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咽部运动、感觉功能及渗透-误吸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廉泉、风府、翳风行针刺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应用纤维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中药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23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均给予益气化痰中药内服配合咽颈部低频电刺激治疗,3周后结合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3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6%。结论:益气化痰中药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吞咽障碍是中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由吞咽生理功能相关联的神经系统或器官严重损伤所致,属于中医学"中风言语蹇涩"、"喉痹"等范畴,其病机在于肝肾阴虚、肝火上冲、气机闭塞不通,致使咽喉气机紊乱[1]。吞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脱水、气道阻塞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吞咽康复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吞咽功能,但其存在干预时间长,效果不稳定的缺点,故而应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升干预效果,促进吞咽功能早期改善。针灸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脏腑经络等学说,通过针刺人体穴位和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结合吞咽康复疗法在中风患者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收录的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方药的有关资料,按照统一标准录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的处方进行功效、性味归经和中药频次统计;并运用SPSS 25.0和SPSS Modeler18.0对频次>5的药物进行关联性分析、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共收录中药处方62首,包含中药100味,药物频次743次,功效最多的为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辛温为最常用的四气五味,主要归经为肝、肺、心经。高频药物药对分析中主要二项和三项药对分别为红花-桃仁、石菖蒲-天麻-郁金;聚类分析得到5组潜在处方,因子分析得到11个公因子。结论:临床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应补虚与泻实相结合,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化痰通窍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吞咽造影术评估开窍利咽四步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开窍利咽四步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SA评分、WST评级、吞咽障碍程度评分、MBI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SA评分、吞咽障碍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窍利咽四步针刺法治疗DAS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浅析针灸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对VF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康复治疗纳入对照组,针灸康复疗法治疗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明显升高VFSS评分,降低NIHSS评分(P<0.05)。结论:使用针灸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尽力朝前方或两侧进行伸舌,舌根逐渐抬高,反复训练;下颌-嘱患者尽量张口,然后松弛,反复训练;上下唇-让患者带手套将拇指及食指放在上下唇内外两侧,向上或向下牵拉5~10次,训练3~5次/d。治疗组60例针刺阿呛组穴(阿呛、治呛、吞咽),阿呛:患者仰卧位,以食指从患者喉结逐渐滑向其下方凹陷处进行针刺,当患者出现剧烈咳嗽后立即出针;治呛:患者仰卧位,穴位在舌骨及甲状软骨上切迹之间位置,针刺,留针30min;吞咽:患者仰卧位,穴位在舌骨及甲状软骨上切迹之间,正中线旁开0.5寸凹陷位置,针刺时向外推开颈总动脉,留针30min;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吞咽功能评分、洼田氏饮水实验、生命体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7例,有效3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吞咽功能评分两组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