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观察高粘滞血症[也叫高粘滞综合征(Blood Hypervisicosity-dreme,BHS)]939例使用蝮蛇抗栓酶(SVATE)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探讨SVATE对BHS的治疗价值。高粘滞血症939例使用蝮蛇抗栓酶0.5U/天、静滴15天一疗程。一般2疗程,治疗后除血小板不下降外(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降低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时间作用最明显;其他依次为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沉方程K值、血沉、红细胞比积。对高血脂患者,蝮蛇抗桂酶也能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治疗前后比较二者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法对冠心病患者血液粘度 的影响,我们应用ILIB治疗 40例冠心病高粘血症的患者,另以20例做对照。结果 表明:ILIB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 指数、全血还原粘度扣甲襞微循环积分改善均非常显著(P<0.05~0.01),而对 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提示ILIB是改善冠心病伴高粘血症的一种有效方 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压静电治疗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药物治疗组(25 例) 和静电药物治疗组(30 例,加静电治疗)。结果:治疗后静电药物治疗组较药物治疗组低切还原粘变、全血高切还原粘度(P均< 0.001)、血沉方程K值、血沉、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P均<0.05)有明显下降。结论:高压静电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4.
对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治疗前后和100 例对照组的血液 流变学17项指标检测,结果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 间、上细胞刚性指数、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小板粘附、止小板聚桑、纤维 蛋白原等 17 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P<0.01)。85例患者经精 制蝮蛇抗栓酶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5, 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除全血还原粘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以外的指标 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说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有显著 增高,治疗后会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3年收治的18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63例),进行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检测,发现用双毒清治疗前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Casson屈服值亦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双毒清可阻断本病早期高粘滞、高浓缩、高凝固及血细胞高聚集的中间病理环节,本制剂的抗凝、降粘、溶纤、解聚之功效,使治疗组 126例全部治愈,对照组病死率为 4.76%(P<0.05)。  相似文献   

6.
茶色素对糖尿病,心,肺,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糖尿病、心、肺、脑血管病患者394例,口服茶色素胶囊,采用自 身对照观察临床疗效作血液流变学17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服茶色素 30天后, (l)TC、TG明显降低(P<0.01及P<0.001);(2)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及还原粘 度),血浆粘度均显著降低(P<0.05);(3)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体外血栓长 度明显下降(P<0.05及P<0.01);(4)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及红细胞刚性指 数下降(P<0.05及P<0.01);(5)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亦有较大下降(P<0.01 及P<0.05);(6)电脑综合分析结果五大血症变化率为53.78%,综合疗效佳;(7) 头昏、胸闷、失眠、阳萎等20余项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说明茶色素有多方面的治疗 作用和双项调节作用,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有防病治病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烫伤大鼠为模型,观察蝮蛇抗栓酶Ⅲ号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血液流变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实验结果:用药组伤后12小时纤维蛋白原(Fg)即明显降低(P<0.05),较烫伤对照组下降42.9%;全血粘度伤后24小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1);血小板消耗明显减少(P<0.01),并与Fg呈负相关性变化(r=0.6000,P<0.01);肝组织丙二醛明显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提示:抗栓酶Ⅲ号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烫伤大鼠的血液粘度,减少血小板消耗,有助于烧伤休克期组织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169例血液流变性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正常哈萨克族169例血流变进行测定,并与207例汉族作对照,检 测结果认为哈萨克族男女性组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男性组 的全血还原粘度和女性的血沉均增高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其它 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华佗再造丸治疗心绞痛伴高粘血症的血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心绞痛伴高粘血症110例患者分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常规用药同时加服华伦再造丸,对照组50例,仅给一般常规用药。结果:治疗组化佗再造丸用药前后比较: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显著降低(P〈0.01),血浆粘度无差别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用药前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观察降纤酶对大鼠急性高粘血症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40只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粘血症模型组、降纤酶大剂量组(0.8u/kg)、降纤酶小剂量组(0.4u/kg)、丹参阳性对照组(0.72g/kg),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冷水浴刺激做高血症模型。结果 降纤酶能非常显著地降低全血低粘度(ηbL)、高切粘度(ηbH)、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PFC)、血浆粘度(ηp)全血低切还原粘度(ηrL),并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高切还原粘度(ηrH)、红细胞聚集指数(EAI),但对红细胞刚性指数(ERI)无影响。而丹参仅能轻度降低ηbL、ηp、HCT及PFC。结论 提示降纤酶能改善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特性,可用来防治冠心病伴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在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分别给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丹参治疗组大鼠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观测脊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复方丹参治疗14d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体积密度(Vv)值为8.34±0.3,用药剂量为2g/(kg·d)时Vv值增大,脊髓内髓鞘断裂减轻,吞噬细胞清除组织降解物,神经元变性恢复。结论: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及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丹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但丹参对去卵巢大鼠的作用尚须进一步明确。目的:观察口服丹参水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血脂及丙二醛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心理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5-11/2006-12在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24只,3月龄,体质量(220±2)g。丹参水煎剂由甘肃省药检所鉴定并提取,相当于每毫升含生药1g。丙二醛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方法:①实验干预:将SD大鼠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丹参组。去卵巢组及丹参组大鼠行双侧去卵巢术,假手术组进行同样的手术过程,双侧切除与卵巢等大的脂肪,但保留卵巢。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大鼠术后自由饮水,丹参组大鼠术后自然喂饲1%浓度的丹参水煎剂,到第8天浓度逐渐增至12%,持续到实验结束,共55d。②实验评估:每天称各组大鼠的摄食量,每5d称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实验结束时,股动脉取测定血清中血脂水平,并按丙二醛试剂盒说明测定其血清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血脂水平、血清丙二醛水平。结果: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手术前3组大鼠体质量相近(P>0.05)。术后10,20,25,55d去卵巢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20,25,55d丹参组明显低于去卵巢组(P<0.01)。②摄食量:去卵巢组大鼠术后15,40,55d摄食量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0.01),丹参组大鼠3个时间点摄食量均小于去卵巢组(P<0.05~0.01)。③血脂、丙二醛水平:实验结束时,去卵巢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丹参组三酰甘油和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去卵巢组(P<0.01,0.05)。结论:丹参能明显降低去卵巢大鼠的体质量,降低三酰甘油和丙二醛水平。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软骨下钻孔可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应用针药结合能有效控制软骨损伤出现的症状。推测针药结合可与软骨下钻孔在修复软骨缺损中产生协同作用。目的:观察针药结合联合软骨下钻孔对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于50只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关节面造成6mm×8mm全层软骨缺损,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钻孔组只做钻孔处理;丹参组钻孔后1周向膝关节腔注射丹参注射液0.3mL,1次/周,共5周;针刺组钻孔后1周针刺兔双侧足三里穴,1次/d,30min/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针药组钻孔后1周同时行丹参关节腔注射与针刺治疗,方法和疗程同上。结果与结论: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均显示,模型组主要为纤维组织,其余4组缺损修复组织均为类透明软骨、幼稚软骨和纤维软骨,且以针药组修复组织的数量和质量最佳。与模型组比较,其余4组的致密修复组织覆盖缺损的面积明显增大(P〈0.01),以针药组的疗效最优,丹参组、针刺组次之。结果提示丹参关节腔注射、电针足三里和针药结合均可促进软骨下钻孔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且针药结合优于单纯的丹参关节腔注射及电针足三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曲美他嗪和PCI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BNP、LDH、CK-M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hs-CRP、BNP、LDH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有助于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改善其临床症状,较单纯应用曲美他嗪疗效高。  相似文献   

15.
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16 0例 )静滴丹参注射液 ,每日1次 ,共 2 1日 ;对照组 (15 3例 )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比较 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丹参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丹参注射液给药时间对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杂色豚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2.实验Ⅰ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6h后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8mL/kg/d。3.实验Ⅱ组:腹腔同时注射顺铂和丹参注射液,剂量同上。4.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8mL/kg/d。各组连续6d。各组动物在实验前及结束后各做一次BAEP检测。以ABRⅢ波反应阈为检测听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听阈在实验前后同组内相比均有提高,分别为:42.6±4.32dB、33±3dB、36.6±2.16dB,空白组为31.5±2.25dB。但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听阈分别比对照组低,差别显著。实验前后同组内相比听阈增加率: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对照组,分别为:(6±8.4)%、(19.67±4.53)%、(39±17.4)%,差别显著。实验Ⅰ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丹参注射液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与给药时间有关;认为丹参在顺铂使用后6h给药其预防顺铂耳毒性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联合复方丹参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取乙肝后肝纤维化病人 6 0例 ,分为两组。试验组 30例用氧化苦参碱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 ,对照组 30例使用水飞蓟素片治疗 ,疗程均为 4~ 6月。测定治疗前后各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IV型胶原及层粘蛋白 (HA、IV -C及LN)、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 (TBIL、ALT、AST、Alb)及乙肝病毒标志物 (HBsAg、HBeAg)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 ,同时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A、IV -C及LN水平均明显降低 ,其中尤以HA、IV -C降低显著 (P <0 .0 1) ,TBIL、ALT、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亦有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生化指标中仅血清ALT明显下降 (P <0 .0 5 )。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后HBsAg、HBeAg阴转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氧化苦参碱联合复方丹参在逆转乙肝后肝纤维化中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LI)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将60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600 kU/d、丹参注射液30 mL/d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创伤后急性肺损伤预后,缩短治疗时间,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89例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阿司匹林组47例,丹参对照组42例,随访1年,观察阿司匹林及丹参片对其复发率病死率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中风后1年的复发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对照组中风后1年的病死率与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中风患者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丹参对烧伤后肠道血液灌流及细菌移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丹参改善烧伤后肠道血液灌流、防止肠细菌移位的作用。方法 采用 30 %TBSA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 ,分为正常组、单纯烫伤组和丹参治疗组。分别检测伤前及伤后 3、6、12、2 4、4 8h大鼠肠黏膜血流量 (IMBF)和肠细菌移位率。结果 ①烫伤后IMBF显著低于烫伤前 (P <0 0 1) ,但治疗组IMBF明显高于烫伤组 (P <0 0 5 ,P <0 0 1) ;②伤后肠细菌移位率显著增高 (P <0 0 1) ,但治疗组显著低于烫伤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丹参能显著改善烧伤后肠道血液灌流 ,防止肠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