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五金制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及其效果,提出整改建议,为该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低温、粉尘、工频电场。化学毒物检测点结果均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检测合格率100.0%;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91.5%,主要为喷砂岗位的矽尘超标;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1.7%; WBGT指数、工频电场结果均符合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岗前体检率为100.00%,在岗期间体检率为98.58%,其中有19名员工出现听力损伤、心率异常情况,需复查。结论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是噪声以及矽尘,需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对喷砂房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员工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更好地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街道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木质家具制造行业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该类企业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收集企业的日常检测资料及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结果 ①深圳市某街道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以小型私营企业为主,主要存在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其中粉尘、噪声检测超标较为严重,分别为35.48%和94.26%;②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大多未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备案审查,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简陋,个人防护用品不规范,未按规定安排职业健康检查;③苯系物接触者体检异常率为6.07%,木粉尘接触者体检异常率为7.51%,噪声接触者体检异常率为29.39%.结论 深圳市某街道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和职业健康损害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对某轮胎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该轮胎生产企业主要存在滑石粉尘、炭黑粉尘、氧化铝粉尘、煤尘、电焊烟尘、矽尘、硫化氢、甲苯、石蜡烟、氧化锌、二氧化硫、苯乙烯、丁烯、丁二烯、异丙醇、正己烷、丙酮、溶剂汽油、氮氧化物、二氧化锰、一氧化碳、氢氧化钠、氧化钙、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岗位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尘作业人员胸部X线检查异常检出率为13.8%;外胎裁断岗位的噪声检测及硫化岗位的高温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接触噪声、高温人员体检的相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7%和7.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3.0%。提示轮胎生产企业作业人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高温、噪声,应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改进和维护,提高职业卫生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起重机械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况,为改善工作环境、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该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二甲苯、环己酮、醋酸丁酯、一氧化碳、噪声、紫外辐射。电焊岗位电焊烟尘合格率为66.7%;喷涂岗位二甲苯、醋酸丁酯合格率为80.0%;噪声强度合格率为37.9%,噪声体检异常率27.5%。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电焊烟尘、噪声为主,职业健康检查听力异常率较高。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加强防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汤丽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93-1695
目的了解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生产方式、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进行识别和现场检测。结果 4家煤矿的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等较完善。检测粉尘作业点121个,合格率62%;检测有害化学毒物作业点99个,合格率100%;噪声检测点112个,合格率87%。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达95%以上。结论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应加强治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广东佛山市100家中小微企业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分析存在问题,为中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抽取佛山市100家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主要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佛山市100家企业中,建立较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企业占21%,设置专职管理人员的占65%;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为37%;作业现场防护设施简陋,工作场所布局不合理,危害告知不规范;未配备个体防护用品的企业约占73%;经卡方检验,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在人员平均体检率、企业体检率、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粉尘、电焊烟尘超标严重,分别为76.5%、32.1%、38.2%。结论调查的100家中小微企业人员流动性大,防护设施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低下,作好中小微企业职业卫生工作,需要企业、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劳动者等共同努力,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某水泥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劳动者接触情况,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收集资料和数据,结合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该水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粉尘岗位合格率为71.4%,检测点合格率为84.6%,噪声岗位合格率为40.0%,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岗位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厂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已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但粉尘和噪声的防控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企业硫酸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噪声、高温,检测结果除2个岗位噪声超限值外(60.0%),其余均符合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超限值岗位在目前生产工艺未达到有效防护措施前提下,应加强职工体检和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淮安市元明粉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和危险因素,评价防护设施效果。方法对2家元明粉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元明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酸钠粉尘、煤尘、煤灰尘、纯碱、烧碱、盐酸、噪声、高温高湿等;粉尘岗位超标率40.0%,噪声岗位超标率43.0%;体检结果有多岗职工位出现肺活量偏低;各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结论企业目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须进一步改进,应加强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分析某钢铁企业原辅料运输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职业卫生检测及工程分析等方法分析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效果。[结果]本项目作业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一氧化碳、噪声及高温。其中12个岗位的粉尘和3个岗位的噪声测定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率分别为44%和50%;焙烧作业区一辅料岗的高温测定值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内容不全,缺少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职业健康体检未覆盖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人。[结论]该钢铁企业原辅料运输生产项目需进一步加强职业危害个体防护措施,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并确保各项制度和设施的运行正常,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健康体检等方法,分析某塑料滤水壶制造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措施及效果。除部分岗位噪声超标外,粉尘、化学毒物、高温作业点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有效,但需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某印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印刷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正己烷、二甲苯、正庚烷、噪声、粉尘等。检测7个岗位的化学毒物浓度,合格率为85.71%;噪声强度测定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检测粉尘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但是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识别、分析和评价某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业病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和定量分级法。 结果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木粉尘、聚氯乙烯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总挥发性有机物和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打磨工位木粉尘最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到4.5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裁切等7个工位噪声超过85 dB (A)。职业健康体检37人中检出高频听力损失或/和语频听力损失4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1人。 结论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苯及苯系物、噪声;该企业在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方面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14.
李桂荣 《中国校医》2011,25(12):926-927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橡胶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厂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查阅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等,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橡胶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橡胶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化学毒物操作岗位,锅炉房出渣口粉尘司炉作业岗位,各种机器噪声岗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阐明采取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某市甲、乙两家焦化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等,并对其采取的生产工艺、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法,以及乙企业采取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前后的检测和健康体检结果对比分析。结果采取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的乙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较高;针对乙企业控制效果评价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合格率明显提高。干预前粉尘、焦炉逸散物、噪声的合格率分别为89.6%、25.0%、60%,干预后粉尘、焦炉逸散物、噪声的合格率分别为96.8%、91.6%、70.0%。但发现健康损害,需要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结论对焦化企业采取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可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防治职业病危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锂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健康危害和防控效果情况,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方法 对某锂电池制造企业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和检测检验方法,调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现状,分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高温、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石墨粉尘合格率为66.7%,噪声合格率为94.3%,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锂电池制造企业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总体防控效果较好,但仍需加强防护设施的维护、个体防护和健康监护,以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五金不锈钢餐具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防护对策与措施。 方法 对某五金不锈钢餐具生产企业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符合率:噪声13.9%,振动83.3%,粉尘100%,丙酮100%;职业禁忌证检出率4.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2.2%,主要分布在噪声、振动和粉尘作业岗位。 结论 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重点是噪声、振动与粉尘,企业需进一步更新生产工艺,加强防毒降噪减震措施及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对未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地方,提出一定的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水泥粉尘、煤尘、其它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及其化合物。9个噪声接触岗位,2个总尘接触岗位,2个呼尘接触岗位超标,化学有害物质符合相关规定。接触噪声、高温和毒物的从业人员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结论该水泥厂对生产工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分别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较为理想,但对噪声、粉尘超标的岗位应设为关键控制点,加强日常的管理和控制。噪声、高温和毒物的从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该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析危害程度、产生原因及工人体检结果,以便更好地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对企业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采用职业健康检查法对工人的健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抽余油、溶剂汽油、硫化氢、氨、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甲醇、乙二醇、正己烷、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粉尘及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化学物质90%以上检测点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但硫化氢合格率为86.2%,噪声岗位的超标率为4.9%;体检结果显示工人的体检项目异常率较高;岗位不同体检项目的阳性率有所不同。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但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如防护设施能有效运行,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和加强组织管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危害可以得到控制,工人体检指标异常较多,应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