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相互依存度和竞争程度不断加深, 第三产业逐渐成长为一个地区的支柱行业。伴随着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对福建省的旅游竞争力 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系统全面地剖析福建省区域旅游产业现状,综合福建地区天 然优势,运用要素资源理论深入研究旅游产业给福建省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现有产业竞争力存在 问题,由此得出一系列对应的举措以提升福建省旅游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己引起我国学术界、产业界广泛重视。大庆作为典型的处于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的资源型城市,提升产业竞争力问题有其特别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本文以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为基础,分别从产业集聚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经济结构转化速度三方面分析大庆市产业竞争力的状况,并提出提高其产业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产业融合是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核心。甘薯产业作为河南省禹州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甘薯产业种植的条件、面积、产量、品种、加工及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其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甘薯产业上游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科技含量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中游生产加工不够规范、加工产品相对单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下游市场监管不到位、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不畅。聚焦产业融合发展的痛点,从稳定产业发展根基、壮大产业发展主体、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和加强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甘薯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禹州甘薯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提质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质之一,能够有效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效融合后的产业在规模化生产同时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城乡融合背景下,加强城乡间要素、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渗透互补,打破陈旧的二元城乡发展格局,实现城乡双赢局面。这一理论基础下,并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对农村产业融合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冯超  罗茜  李志华 《乡村科技》2021,(4):68-69,72
本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立足点,从湖南省祁东县农村产业现状、发展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发展建议等方面,对祁东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调查资料为依据,从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着手,应用迈克尔&;#183;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SWOT分析法,系统地分析了生物农药产业结构、演变压产业环境,从而明确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健康乡村建设背景下,分析田园综合体与中医药产业融合路径。从产业融合角度出发,提出田园综合体与中医药产业对接融合的缘由和必要条件,并提出以农业为主导,以生产加工业为支柱,以服务业为辅助,以衍生产业为亮色的实践路径。旨在为田园综合体的拓展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特色高质量田园综合体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
休闲农业具有连接各产业要素资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属性,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以新型工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保障的农业产业链,帮助传统农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在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要加深与传统农业生态融合,与新型工业的绿色加工融合,与现代服务业的价值融合,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交叉融合,探索出一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水禽产业是近年来我国畜禽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逐渐成为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本文从国际竞争力、行业间竞争力、水禽自身产业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禽产业竞争力现状;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对影响水禽产业竞争力的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依托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产业联盟及完善水禽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水禽产品深加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以引导水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等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的路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产业的技术关联越来越紧密,跨产业企业间的大规模兼并与合作事件越来越多,产业边界逐渐变得模糊或消失,产业发展呈现出融合化趋势。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化发展不仅拓展了农业经营理念,而且改变了农业经济的属性,使农业也具备了与其融合产业的功能和特征。大力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相关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产业的技术关联越来越紧密,跨产业的企业间的大规模兼并与合作事件越来越多,产业边界逐渐变得模糊或消失,产业发展呈现出融合化趋势。本文认为,农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化发展不仅拓展了农业经营理念。而且改变了农业经济的属性。使农业也具备了与其融合产业的功能和特征。大力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爽 《河北农业》2023,(5):44-45
随着社会发展深入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产生割裂,导致农村发展体系无法跟上城市发展脚步,城乡发展失衡。所以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进行深度结合,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和农业发展现代化建设,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推动农村发展体系完善。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农村产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要根据相关问题内容进行发展路径选择,保证发展形势正确。本文旨在研究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角度来探讨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河南省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和产业承接问题提供现实思路和建议,并以此作为参考,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理论与现实思考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德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德州市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制定优惠的配套政策,引导农村依托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通过农业链条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路径的创新,催生出农业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作为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具备高创新性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区域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基于区域要素禀赋、区域需求结构、区域间经济联系和区域产业政策四个维度探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因素,研究高技术产业作用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理,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战略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助县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互助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旅游业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产业发展支撑,深入剖析了互助县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互助文旅产业的对策建议,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打造新型经济增长极,不断推动互助县经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工业化,是振兴吉安经济的战略选择,是老区摆脱落后、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基于这种正确战略选择,当前吉安倾力打造"吉泰工业走廊",但是,随着工业园区的高速发展,种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基于此,该文对吉泰工业走廊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深化"三产"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题中之义,通过国外农村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乡村产业融合模式大多主张通过放松政府管制、管理模式及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德国、美国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主张城乡政治与经济平衡发展。借鉴国外经验,可通过提出规模经营、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措施来推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与中国木材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该文首先通过产业集聚的博弈分析,指出了产业集聚所具备的内在形成机制;然后从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产业集聚对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对中国木材产业区域布局现状的测度,得出了中国木材产业只处于产业集聚初级阶段的结论;最后,从企业、产业、政府三个层面探讨了推动中国木材产业集聚的策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