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Ⅰ型神经纤维瘤伴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了12例Ⅰ型神经纤维瘤伴椎管内肿瘤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对其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术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获得肿瘤全部切除,9例确诊为良性,恢复很好,肿瘤无复发;1例为恶性神经鞘瘤,术后进行正规的放射治疗,随访的1年中肿瘤无复发;2例因肿瘤巨大,术中出血较多实行姑息性减瘤术,随访期间肿瘤有缓慢的长大。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伴椎管内肿瘤的病变较小、病灶局限的患者尽量行全切除手术,肿瘤巨大而不能进行全切除者,手术的原则主要以改善美观、缓解功能障碍为主,并做到定期随访,一旦出现异常进行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段乃超  焦书庆 《河北医药》1995,17(6):393-393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1例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段乃超,焦书庆,魏荣艳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在周围神经或颅神经发生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以及皮肤的牛奶咖啡色素斑[1].发生于耳鼻喉部位者以听神经瘤最常见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周围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资料,其中,6例伟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均进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和T2WI矢状位,冠状位STIR序列。结果6例在T1WI上神经鞘瘤呈低等信号,T2WI上病灶呈不均质高信号,其内可见有低信号,4例可见明显的靶征,表现为瘤体中央低信号,其周围为高信号;2例神经纤维瘤病灶内呈混杂信号,并且是4个患者15个病灶。结论MRI可以明确肿瘤的形态、位置和范围,有利于手术的方案的确定,靶征、梭形肿块、与神经的密切关系是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春期乳腺巨大腺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18例青春期乳腺巨大腺纤维瘤者,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内容,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结果对术中切除下来的肿块进行病理检查,发现8例是分叶状纤维腺瘤,7例是腺管型纤维腺瘤,其余均是巨纤维腺瘤伴间质细胞丰富。所有患者的瘤体均比较大,体积范围是9 cmx8 cmx8 cm-13 cmx12 cmx10 cm。结论青春期乳腺巨大腺纤维瘤的瘤体比较大,生长较快,临床病理具有特殊性,手术的选择应该依照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是位于颈部的内分泌器官,周围神经、血管丰富,操作不慎容易损伤神经和血管.导致声嘶、呛咳、甚至窒息等并发症。所以。甲状腺切除术对麻醉要求较高。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对成功实施手术非常重要。我院对60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复合全麻和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神经外科15例头颈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期18例良性头颈部神经纤维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特点以及一般情况选择姑息手术+化疗或姑息手术+放疗.比较两组间患者肿瘤病灶组织形态学特点、早期临床症状、其他肿瘤合并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病灶呈弥散性生长14例(93.33%),平均肿瘤大小(3.6±0.8)cm×(2.0±0.5)cm,病灶陈旧性出血10例(66.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肿瘤病灶呈弥散性生长6例(33.33%),平均肿瘤大小(1.7±0.5) cm×(0.9±0.3) cm,病灶陈旧性出血2例(11.11%),差异有显著性(P<0.05).(2)观察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疼痛15例(100%),运动障碍4例(26.67%),感觉障碍6例(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疼痛7例(38.89%),运动障碍2例(11.11%),感觉障碍3例(1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患者合并听神经瘤6例、脊膜瘤4例、胶质细胞瘤2例,合并率为80%,1年生存率73.33%,5年生存率为6.67%明显异于对照组患者合并听神经瘤1例、脊膜瘤1例、胶质细胞瘤0例,合并率为11.11%,1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为97.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较良性神经纤维瘤起病急,早期临床症状显著,病情发展复杂,治疗愈后不良,因此临床诊断治疗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40例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病理切片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单眼渐进性突出,可触及到索状物及小结节,无痛表现。其中24例视力障碍,30例眼球向正前方突出,10例眼球向外下方突出,且呈渐进性加重。眼球突出度12—20mm,平均(18.1±0.4)mm。MRI检查示:20例患者由于视神经受压而向健侧移位、弯曲,10例眼球后上部边界尚清,内部信号不均匀,10例因视神经受压而向内下方移位。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总体上,患者瘤细胞活跃,生长丰富,可见核分裂。其中30例镜下可见大量染色深的梭形细胞,两端尖,波浪状,可视细胞束状排列,间质可见胶原纤维聚集及少量黏液基质,10例患者细胞栅栏状排列,亦可见间质聚集较多的胶原纤维。结论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其临床症状表现、影像学特点与一般眶内良性肿瘤区别不大,易混淆,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肿瘤的病理构成与MRI信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确诊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资料,平均年龄45.2岁,所有患者术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及气管镜检查均未能确诊。结果本组患者中2例因肿瘤巨大产生肺不张症状,2例出现非特异性胸痛,其余均无特异性症状。术前诊断神经源性肿瘤、肺癌、胸腺瘤、肺隔离症、错构瘤及间皮瘤,误诊率为62.5%,CT下最大径多位于脏壁层胸膜位置,与相对胸膜之间有低密度条带影,且成锐角,形状多为半球形及梭形,边缘光滑,边界清楚,瘤体直径1~21cm,平扫32.9HU,多不均匀强化,强化值64.5HU,位于肺外或以细蒂与之相连,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确诊率100%;其中细胞增生活跃11例。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是比较少见的胸腔内良性肿瘤,临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于位于脏壁层胸膜位置的边界清楚、边缘光滑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尤其是最大径位于胸膜位置,且与之有低密度条带影相隔的需考虑该诊断可能,多数有恶性潜能,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神经纤维瘤的疗效.方法 对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中药治疗.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近1年来未再抽搐,四肢肌力明显改善.结论 健脾温肾为根本之法,化痰解毒为辅佐之术,并坚持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治疗此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祝兰兰  张伟 《江西医药》2011,46(9):824-825
神经源性肿瘤主要源于肋间神经近脊柱段或行走于椎旁的交感神经链,临床多见于后纵隔内。此类肿瘤多系良性,偶有恶变,临床病程长,有文献报道长达26年。现将我院2011年收治的1例罕见巨大纵隔神经纤维瘤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取措施对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中选取30例,年龄20—45岁。其中瘤体位于双侧乳房的有7例,瘤体位于同侧乳房的有6例,瘤体位于右侧乳房的有10例,瘤体位于左侧乳房的有7例。经过乳腺彩超、临床触诊以及病理学研究,确诊为乳腺纤维瘤,均符合本组所研究的目的。利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方法对这3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经过手术治疗与术后护理,30例患者的肿块均被完整切除,术后恢复的效果良好,乳房外形美观,切口的瘢痕不太明显,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在新时期利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方法对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纵隔内节细胞神经纤维瘤(GN)的多层螺旋CT (MSCT)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N患者,分析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平扫及强化特点等.结果 11例GN均位于后纵隔:左侧6例,右侧5例;瘤体最大径3.2~10.1 cm,平均(6.1±2.4) cm;境界清楚,呈类圆形或梭形;4例局部呈伪足样或嵌入式生长方式;密度均低于肌肉,1例可以测到负值;钙化1例;9例增强中无明显强化4例;轻度不均匀强化5例;4例瘤体内见穿行的血管.结论 GN有一定的MSCT影像特点,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的麻醉与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方法 45例择期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选择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维库溴铵、丙泊酚、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神经电生理监测期间减少肌松药用量,七氟烷控制1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以下并保持恒定,静脉泵注丙泊酚、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根据血流动力学及需要的麻醉深度来调节速度,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完成肿瘤的切除。结果 40例患者术毕顺利拔除气管导管,5例送重症监护病房延迟拔管。结论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的麻醉过程应力求平稳,显微手术期间做好神经电生理监测,掌握好各种麻醉药的用量,以便在不影响其他颅神经和脑干功能的基础上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组织发生学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向南  龙文祥 《天津医药》1991,19(4):227-229
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GCM)的组织发生和病变性质存在着争论。本文对9例进行了淀粉酶消化后的 PAS 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波形蛋白(Vim)、S-100蛋白(S-100)、α_1-抗胰蛋白酶(AAT)、肌红蛋白(Myop)和癌胚抗原(CEA)。结果2/3GCM 显示 Vim 阳性,S-100全部阳性,AAT 和 Myog 均阴性,强烈提示 GCM 的神经源性,支持其来源于 Schwann细胞。GCM 不是一个恰当的称谓,建议命名为颗粒细胞 Schwann 氏瘤,做为神经纤维瘤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15.
颈部神经鞘瘤47例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科(030013)米玉录,武乃旺,康秀水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030013)苗进义,孙联亭神经鞘瘤约有25%出现于头颈部,尤其颈部较多见,极易与颈淋巴结核、癌转移瘤相混淆。我院19年来共收治头颈部神经鞘瘤62例,其中原发于颈部者47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就这47例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47例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为11~65岁,21~41岁者占多数,共32例,发现肿块最长者15年,最短者3个月,平均6年,肿块属交感神经11例。迷走神经11例,臂丛神经8例,颈丛神经3例,舌下神经3例,吞咽神经1例,副神经1例,来源不明者9例。二、临床表现: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与肿块所在部位有关。肿块位于颈前三角区的内者多无不适,本组位于颈前三角区内者仅有3例因肿瘤压迫引起咳嗽,有3例伴有Horner氏综合征。位于锁骨上的8例中,有6例触碰瘤体有疼痛(其中2例呈触电样放射痛),有4例伴有同侧上肢不同程度的麻木或活动受限。其它部位的肿块中,表现同侧舌肌麻痹者1例,咽部憋胀者1例,同侧软腭麻痹者1例。本组颈部神经鞘瘤最大者达15×7×6cm,最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该研究对椎管内神经纤维瘤临床路径中的护理内容进行综合与构建形成临床护理路径,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检验其效果。方法该次研究采用干预和对照两组间的比较(成组比较)。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共89例;干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共有93例。结果实施椎管内神经纤维瘤临床护理路径,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掌握程、360度工作评价、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都显著提高,住院天数降低。结论实施推管内神经纤维瘤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青年鼻咽部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6例被误诊为鼻咽血管纤维瘤的青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误诊鼻咽癌6例,腺样体增生和非何杰金淋巴瘤各3例,脊索瘤和后鼻孔息肉各2例。结论 对青年患者鼻咽部肿块,必需仔细分析临床表现,并与相关疾病充分鉴别,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2004年1月1日—2004年6月31日期间共手术治疗神经纤维瘤(病)4例,现总结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19.
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PDFSP)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又称为Bednar瘤或车辐状神经纤维瘤,它与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不典型黄色纤维瘤同属于中问型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发病率占DFSP的5%以下。现总结我们4例PDFSP,对其HE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德炯  谢惠琴  钟平 《贵州医药》2003,27(8):703-705
目的 探讨MRI对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NIH的诊断标准,符合NF-1型的4例,表现为椎管内多发神经纤维瘤合并皮肤损害(多发咖啡样色素斑、皮下多发结节、腹股沟区雀斑);符合NF-2型的3例,2例表现为双侧听神经肿瘤合并多发脑膜瘤,1例表现为单侧听神经瘤合并多发脊神经鞘瘤。结论 MRI对神经纤维瘤病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检出及分型有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