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 我院1983~1988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394例,回顾诊断发现有15例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8%),现小结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EHF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1~64岁,平均43.6岁。EHF分型:中型2例,重型8例,危重型5例。ARDS发生于发热期1例,低血压休克期5例,少尿期9例。二、EHF发生ARDS的诊断依据:参照1988年广州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EHF病程中具备下述三项者,可诊断为ARDS。(1)呼吸频率>28次/  相似文献   

2.
<正>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均符合1987年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所规定的标准。其病例来源为1991、1992年度我院收治的EHF患者,共92例。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6—76岁,平均41岁;临床分型属轻型3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流行性出血热 (EHF)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报道较多 ,已引起临床医师广泛重视。但EHF病毒可能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而导致患者糖代谢紊乱却鲜见报道。我院于 1 996年 8月至 1 999年 6月收治 EHF患者 46例 ,其中并发糖代谢紊乱2 8例 (61 %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8例均为我院内科及感染科住院病人 ,男 1 9例 ,女 9例 ,年龄 1 9~ 64岁 ,平均 44.3岁。按卫生部 (87)卫防字 4号文件所定的 EHF诊断标准分型 ,轻型 2例 ,中型 8例 ,重型 1 2例 ,极重型6例。血糖按本院正常参考范围 3.9~ 6.1 mmol/l为基准。患者…  相似文献   

4.
吴云 《华夏医学》2000,13(6):735-736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1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 5 2 5例 ,其中有 5 7例 HBs Ag阳性 ,占同期住院人数10 .86 %。现将本组病例肝脏损害及 HBs Ag滴度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7例患者全部符合 1986年全国 EHF会议拟定诊断及分期、分型标准 ,并经血清学特异抗体检查证实。男 39例 ,女 18例 ;年龄 19~ 6 2岁 ,平均 42 .3岁。临床分型 :轻型 14例 ,中型 2 4例 ,重型 16例 ,危重型 3例。 5 7例中有2 7例否认有肝炎病史 ,2 1例曾有肝炎病史 ,有 8例有慢性肝炎病史 ,有 1例诊断为肝硬化。 35例在发热…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的神经系统表现(附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和五期过程,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率由于观察病例数量不同差异较大,自6.2%~62.2%不等。张氏报告为12.1%。1985年1月~1990年5月我科共收治EHF116例,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者34例(占29.3%),较张氏为高。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88例,女28例,发病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按1987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危重型29例,重型40例,中型30例,轻型17例。死亡19例(占16.4%)。全部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6.
琚新  郭明栓 《中原医刊》1991,18(1):9-10
重型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一种危重情况,其病情复杂多变,各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也较高。1983年~1989年11月我们收治了1396例 EHF 患者,其中重型216例,死亡76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1987年2月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所规定的诊断分型标准。性别、年龄、居住地:死亡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龄18~61岁;城市25例,乡村51例。各期病死率:单纯发热期0例,低血压休克期34例(44.7%),少尿无尿期35例(46.1%),多尿期7例(9.2%).死亡原因:尿毒症及其合并症(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11月~1984年1月共收治199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对其可溶性免疫复合物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例中男性146例,女性5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4岁,其中20~50岁148例,占71.9% 1.2 临床分型:本文病例的诊断、分型均以1987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为依据。轻型59例,中型110例,重型21例,危重型9例。 1.3 住院天数:轻型平均9.2天,中型平均9.8天,重型平均12.4天,危重型平均21天。 1.4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CIC)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流行出血热(下简称EHF)危重型病例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障碍。为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现将我科1989年11月至1991年1月收治的62例EHF合并神经精神症状者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1例,女11例。年龄11岁至56岁,平均43岁。神经精神症状在发热期4例,少尿期34例,多尿期24例。临床分型:重型48例,危重型14例,所有病例除临床诊断外,均经检测特异性免疫萤光抗光抗体证实。  相似文献   

9.
<正> 1984~1990年我们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209例,其中发现眼底变化者16例。现就眼底变化特征与临床的关系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9岁,平均34岁;其中31岁以下10例;6例女性中,含中孕(相当孕5个月)2例,均排除妊高症。本组按EHF临床分型:重型3例,中型9例,轻型4例。全部病例均具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 (EHF)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水电解质紊乱。属中医“时疫”“疫疬”范畴。自 1 994年起 ,我们通过对 42例EHF中、重型(含危重型 )患者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舌象观察 ,发现其舌象表现及变化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观察对象为 1 994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1月传染科EHF住院病人 ,共 42例 (临床诊断及分型均按 1 994年全国EHF会议修订标准 )。其中中型 2 2例 ,重型 2 0例 (含危重…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于1989年至1992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214例,其中151例并发肝损害,现就其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128例,女23例,其中孕妇6例,孕期>36周2例。年龄20~65岁,20~40岁占108例。轻型30例,中型84例,重型25例,危重型12例。伴消化道症状者117例,肝肿大21例,CB升高112例。首诊时因ALT异常拟诊病毒性肝炎者37例。本组病人均符合以下诊断条件:(1)EHF符合江苏省《疾病临床诊断和  相似文献   

12.
本院自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先后收治17倒流行性出血热(EHF)合并妊娠的患者。为探索该症的临床特点,现就其临床资料作一简要分析。一、病例选择及诊断杨准:以计例*HF合并妊娠患者,另任意抽取同期住院的非妊娠女性EHF患者朋例为对照组。匀按卫生部1987年2月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为诊断、分型标准。二、临床资料:本院6年间共收治EHF病人1186例,其中妊娠组17例占1.4%.妊娠组平均年龄24岁(20~3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8岁(12~54岁)。临床类型:娃娠组轻、中型共12例占70.6%,重、危重型共5例占29.4%.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渗性昏迷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院于1984~1986年,发现出血热因血糖升高,导致高渗昏迷9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诊断与分型:本组9例均符合全国出血热统一诊断分型标准。普通型、重型各1  相似文献   

14.
陈勇 《医学争鸣》2000,21(7):801-801
1 病例报告 本科自 1975 / 1999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 (HFRS) 2 0 0 0例 ,其中 4例并发外周神经损伤 ,现总结报告如下 :4例患者诊断和分型均符合 1986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并经特异性血清学证实 .男 2例 ,女2例 ,年龄最小者 16岁 ,最大为 5 9岁 .临床分型 :中型 1例 ,重型 2例 ,危重型 1例 .该 4例外周神经损伤部位及时间见表1.表 1  HFRS患者外周神经损伤部位及发生时间病例性别年龄 /岁外周神经损伤部位肌力临床分型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转归1男 16面神经麻痹 (双 ) /中型多尿期 (第 17病日 ) 13 d痊愈2女 44…  相似文献   

15.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衰,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我院于1988年12月以来采用654—2、多巴胺、速尿腹腔内注射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的诊断及分期、分型标准,并经EHF—IgM证实,全部病例入院后随机分组。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0—67岁,平均41.26±15.04岁;病程5—11日,平均6.8±1.95日;少尿期病程1—4  相似文献   

16.
报告90~92年住院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均经全面的临床检验,结果:肝功能损害交于国内报导占82.9%,转氮酶500单位以上者20例,尿蛋白,尿镜检红自细胞增高是早期诊断参考,EHF特异性抗体IgG6天后阳性可达88.1%。 本组病例系90—92年3—8月份我院住院收治的97例,按1981年“EHF防治(试行)方案”中诊断和分型的标准分为:轻型46例、中型40例、重型7例、危重型4例,均作详细的临床检验,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国华  陈奇 《中原医刊》1994,21(6):34-34
流行性出血热(EHF)死亡率平均8%,1990~1992年我院收治的EHF,病死率高达10%。30例死亡病例均证实为多器官受损或衰竭。为探讨EHF与多器官受损或衰竭的关系,兹就30例死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以1987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试行)为依据,经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RPHI)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佐以证实,其中危重型24例,重型6例。1.2 性别、年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小于20岁2例,20~30岁12例,30~40岁7例,40~50岁4例,大于50岁5例。  相似文献   

18.
现结合本组79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心电图异常者42例,做一初步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79例中男52例,女27例,年龄8~60岁。诊断及分型均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座谈会所订的标准,全部病例均用间接免疫萤光法 IF-AT 检到血清中有 EHF 的特异性抗体 IgM。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常规检查心电图,其中术热期37例,少尿期29例,多尿期22例,定期复查心电图。结果1.ECG 有变化者42例(占53.1%),基本正常者37例(占46.9%)。2.ECG 异常的分类及频度见附表。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 (EHF)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1 982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等为特征 ,并发心律失常很多见。我院自 1 992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共收治EHF1 3 8例 ,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并发心律失常62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3 8例EHF中并发心律失常 62例 ,占 44.9% ,其中男 40例 ,女 2 2例 ,年龄 1 5-68岁 ,平均年龄 42岁 ,患者既往均无心脏病史及心律失常病史。1 .2 临床特点全部病例为急性起病 ,均有畏寒、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 ,颜面、眼眶内…  相似文献   

20.
冯学恩  方海林 《浙江医学》1996,18(3):181-182
目前认为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制除病毒直接作用外,主要与患者体内体液免疫亢进、细胞免疫抑制有关。临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早期EHF有一定疗效。我们试用国产强力宁治疗EHF2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病例全部选自我院1991年9月至1995年5月收治的EHF住院病人57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临床诊断、分型符合1986年南京全国EHF学术会议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双份血清特异EHF抗体检查证实。治疗组29例,临床分型轻度9例,中度13例,重度7例;年龄18至45岁,平均39岁。对照组28例,轻度8例,中度12例,重度8例,年龄21至52岁,平均35岁;两组轻、中、重度病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u=0.203、0.14、0.378,均P>0.05),两组平均入院病日分别为4.7±1.1天和4.5±1.2天。两组年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