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精神因素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新生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分量表、大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对614名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1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显著预测神经质(β=0.27,P<0.001),人际关系压力因子和神经质显著预测社会支持(β=-0.14,P<0.05;β=-0.17,P<0.05),神经质和社会支持显著预测新生适应(β=-0.30,P<0.001;β=0.29,P<0.001);2神经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和社会支持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和新生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通过神经质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新生适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市青少年抑郁焦虑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及科学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在线问卷的调查形式,利用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评定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CES-DC)评估抑郁程度,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 Scale,GAD-7)评估焦虑程度,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收集北京市初高中学生数据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有1 142名北京市初高中学生纳入分析,年龄11~18岁。其中CES-DC>15分的有465例,占40.7%,GAD-7≥5分的有275例,占24.1%。此外,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女性(OR=0.754, P=0.034)、每天睡眠时间<6 h(OR=3.977, P<0.001)、学习效率比疫情发生前低(OR=2.699, P<0.001)、每天体育锻炼时间<30 min(OR=1.712, P<0.001)是抑郁症状的独立因素;高中(OR=0.428, P=0.002)、学习效率比疫情发生前低(OR=2.467, P<0.001)、每天体育锻炼时间<30 min(OR=1.817, P<0.001)是焦虑症状的独立因素。 结论 在COVID-19流行期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比例显著增高。应重视引发抑郁焦虑的相关因素,关注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尽早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人格特质特征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62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测验成人版、生活方式自评量表于出院前1日分别测量患者的一般情况,抑郁、焦虑症状,外向性、神经质或情绪、精神病性、人格稳定性,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37.0%存在抑郁症状,40.2%存在焦虑症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向性得分与抑郁(β=-0.492,P<0.001)、焦虑症状(β=-0.336,P<0.001)得分呈负向关联,神经质/情绪得分与抑郁(β=0.166,P=0.016)、焦虑症状(β=0.345,P<0.001)得分呈正向关联。 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阳性率较高。患者越外向,其抑郁、焦虑症状越轻;越神经质,其抑郁、焦虑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46例,测定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根据ABI分为糖尿病合并LEA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生物化学指标和SCH的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7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17例合并SCH,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LEAD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及SCH患病率较对照组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5,95% CI:1.031~1.078,P<0.001),SCH(OR=2.162,95% CI:1.383~3.379,P=0.001),吸烟(OR=2.129,95% CI:1.352~3.355,P=0.001),收缩压(OR=1.014,95% CI:1.004~1.023,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189,95% CI:1.026~1.378,P=0.021)与糖尿病LEAD正相关,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OR=0.984,95% CI:0.974~0.995,P=0.003)与LEAD负相关。男性患者中,SCH对LEAD的影响更显著(OR=3.747,95% CI:1.940~7.239,P<0.001),女性患者中则无相关性。结论 SCH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LEA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患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28名患者。检测肺功能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采用睡眠监测识别睡眠呼吸事件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 5次/h的患者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同时符合慢阻肺和OSA的患者诊断为OS。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使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H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与单纯OSA和单纯慢阻肺患者相比,OS患者最低血氧饱和度(79% vs 82%和90%,P<0.001)和平均血氧饱和度(92% vs 93%和95%,P<0.001)显著偏低;睡眠血氧饱和度低于90%所占整夜睡眠百分比(11% vs 6%和0%,P<0.001)显著偏高。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低于80%预计值的患者发生PH概率是对照患者的2.78倍(OR 2.78,95%CI 1.05~7.38,P=0.040),AHI ≥ 15次/h的患者PH发生的概率是AHI<15次/h患者的3.46倍(OR 3.46,95%CI 1.02~11.71,P=0.046)。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FEV1 <80%预计值的患者发生PH概率是对照患者的3.57倍(OR 3.57,95%CI 1.20~10.62,P=0.022)。结论 肺通气功能下降是OS患者发生PH的独立相关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气道正压通气等干预能否降低PH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年龄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登陆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所有SCLC病例(n=17 237)。青年组定义为年龄≤49岁的患者(n=733),中年组定义为50~64岁的患者(n=6 332),老年组定义为年龄≥65岁的患者(n=10 17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获取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SS缩短(χ2=342.08, P<0.001),其中青年组患者的OS(χ2=203.90, P<0.001)和CSS(χ2=160.50, P<0.001)均提高。中年组风险比(HR)为1.177(95%CI:1.068~1.296, P=0.001),老年组HR为1.643(95%CI:1.495~1.807, P<0.001)。在Ⅰ期(P=0.015)、Ⅲ期(P<0.001)、Ⅳ期(P<0.001)或接受非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中,年龄越小,CSS越具优势。 结论 年龄≤49岁的SCLC患者较更年长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在Ⅲ期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具有较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焦虑或抑郁的影响,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焦虑或抑郁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缓慢性心律失常门诊患者212例,根据纳排标准最终入组患者198例,根据疾病综合评估及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96例)和起搏器治疗组(n=102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血生化指标,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完成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3个月复诊完成上述检查及问卷。收集资料,对两组资料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对比,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显著减轻缓慢性心律失常伴发的焦虑和抑郁症状(P<0.001)。焦虑与女性、年龄、夜间惊醒症状、晕厥症状、最长R-R间期、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抑郁与女性、年龄、夜间惊醒症状、晕厥症状、糖尿病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 结论 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显著减轻缓慢性心律失常伴发的焦虑或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患者(双癌组)29例和子宫体恶性肿瘤患者(单癌组)3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双癌组合并糖尿病(χ2=8.02,P=0.007)、肿瘤家族史(χ2=31.76,P<0.001)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χ2=31.76,P<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癌组,双癌组Ⅱ型子宫体恶性肿瘤(χ2=5.52,P=0.030)及低分化癌(χ2=8.39,P=0.020)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癌组。单癌组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双癌组(Log-rank=6.75,P=0.011)。分层分析显示,在双癌组中,首发子宫体癌的双癌患者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首发乳腺癌组(58.33%vs 11.76%,χ2=6.882,P=0.014)。首发子宫体癌与首发乳腺癌的两癌发病间隔时间显著不同,前者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t=2.23,P=0.028)。两组双原发癌间隔时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10)。结论 合并乳腺癌的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乳腺癌后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重叠综合征是否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率相关。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重叠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且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 5/h。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E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矫正年龄、体质量指数、AHI、睡眠平均氧饱和度(meanSaO2)、高血压、糖尿病后,重叠综合征患者比非重叠综合征患者发生PE的概率高(OR 3.78,95%CI 1.28~9.82,P=0.018)。亚组分析显示,在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PE的发病高度相关(OR 5.16,95%CI 1.21~36.01,P=0.025)。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中,meanSaO2低于总体人群中位数(93%)与PE发病概率增加相关(OR 2.82,95%CI 1.27~6.61,P=0.011)。结论 重叠综合征与PE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关注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降低栓塞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陕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焦虑状况。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分别抽取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共11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共739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焦虑评估。结果 陕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得分(48.34±11.31)和非留守老人的焦虑得分(48.76±11.42)没有差异(t=-0.404,P﹥0.05),留守老人焦虑阳性检出率为44.69%与非留守老人的检出率46.48%无显著性(χ2=0.213,均为P﹥0.05);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留守老人的得分与检出率均有差异(χ2=15.489,P﹤0.05);女性留守老人焦虑检出率额53.85%,高于男性的37.29%(χ2=8.116,P﹤0.05)。结论 陕北地区农村老人心理焦虑问题比较严重,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对软骨细胞(PMCs)分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利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检测PMCs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Col Ⅱ)、Ⅹ型胶原(Col Ⅹ)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MMP3,MMP13)的表达变化。采用qRT-PCR、ELISA检测TSH刺激PMCs后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应用高通量RNA-seq技术筛选TSH调控PMCs分化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在原代PMCs中过表达CTRP3,探索TSH调控PMCs分化的机制。 结果 qRT-PCR、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SH刺激下PMCs中MMP3(P=0.016,P<0.001)和MMP13(P均<0.001)的表达显著增加。qRT-PCR、ELISA结果显示,IL-1β(P=0.007,P=0.002)、IL-6(P均<0.001)、TNFα(P=0.006,P<0.001)的表达上调。通过RNA-seq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CTRP3。CTRP3过表达后PMCs中Col Ⅱ表达增高(F=76.062,F=77.085,F=190.115)、Col Ⅹ表达降低(F=33.494,F=38.424,F=43.351);同时与单纯TSH刺激相比,MMP3(F=88.607,F=214.145,F=135.60)、MMP13(F=116.561,F=138.674,F=86.865)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01),IL-1β、IL-6、TNFα的表达则均降低(P均<0.001)。 结论 CTRP3对TSH诱导的PMCs分化具有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关节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EOR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 116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VD(缺血性心脏病、脑及外周血管病)患病情况。根据发病年龄≥60岁和<60岁,分为EORA组(212例)和青壮年发病RA组(younger-onset RA, YORA, 904例),采用Student’s t检验、非参数U检验、 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EORA合并CVD的危险因素。结果:EORA和YORA两组的疾病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RA组男性患者比例、肺间质病变比例、畸形关节数显著高于YORA组[(32.1% vs. 18.5%, χ2=19.11, P<0.001; 23.6% vs. 13.6%, χ2=16.50, P<0.001; 6 (2, 12) vs. 3 (2, 7), Z=-3.60, P<0.001)],而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比例低于YORA组(13.5% vs. 5.2%, χ2=11.29,P=0.001)。EORA组未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的比例高于YORA组(35.4% vs. 26.7%, χ2=6.43,P=0.011),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及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SZ)的使用率显著低于YORA组。EORA组CVD发生率显著高于YORA组(27.8% vs. 11.6%, χ2=40.46, P<0.001),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的吸烟、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例也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1.10,95%CI:1.00~1.20)、畸形关节数(OR=3.17,95%CI:1.04~9.68)、类风湿结节(OR=3.56,95%CI:1.03~12.23)、高血压(OR=2.37,95%CI:1.09~5.13)、高脂血症(OR=8.85,95%CI:2.50~31.27)是CVD的危险因素,使用HCQ(OR=0.22,95%CI:0.07~0.70)和MTX(OR=0.32,95%CI:0.14~0.73)是CVD的保护因素。结论:与YORA相比,EORA中男性及肺间质病变的患者更多,易出现关节畸形,可能与治疗欠规范有关。EORA易合并CVD,高龄、畸形关节数、类风湿结节、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而HCQ和MTX的使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济南地区颈动脉狭窄老年人1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NASCET)分为轻(n=35)、中(n=34)、重度狭窄(n=32)组。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研究对象的脑白质结构网络;基于图论分析方法研究轻、中、重度狭窄组的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之间的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度狭窄组局部效率(Eloc)低于轻、中度狭窄组(P均<0.001),其最短路径长度(Lp)大于轻、中度狭窄组(P<0.001,P=0.016);中、重度狭窄组的聚类系数(Cp)低于轻度狭窄组(P=0.009,P<0.001);重度狭窄组的小世界属性(σ)低于轻度狭窄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与Eloc、Cp、σ呈负相关(Eloc:中度狭窄组β=-0.026,P=0.002,重度狭窄组β=-0.060,P<0.001;Cp:中度狭窄组β=-0.018,P=0.007,重度狭窄组β=-0.031,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与感恩、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方法 采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量表(MSSN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感恩量表(GQ-6)对566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诊断疾病将患者分为恶性血液病组、其他恶性肿瘤组和非肿瘤组。 结果 恶性血液病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孤独得分均高于非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孤独得分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孤独与感恩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s=-0.37~-0.50, P<0.00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领悟社会支持通过感恩间接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较非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和孤独,较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孤独,感恩在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态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干预特性和可能机制。 方法 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2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48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MTHF低剂量组(0.5 mg/kg)和5-MTHF高剂量组(2 mg/kg),每组12只。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活性叶酸、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内皮因子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主动脉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C)含量增加(P<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降低(P<0.001),主动脉中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斑块弥漫,提示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成功。模型组血清活性叶酸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加77.47%(P<0.001)。与模型组相比,5-MTHF低剂量组、5-MTHF高剂量组血清活性叶酸水平升高(P=0.042,P<0.001),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P=0.046,P<0.001);5-MTHF低剂量组大鼠的血脂异常、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NF-κB p65和LOX-1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善(P>0.05);5-MTHF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和LDC-C含量降低(P=0.023,P=0.036),HDL-C含量升高(P=0.035);NO浓度、NOS和SOD活力增加(P=0.035,P=0.022,P=0.04);MDA、TNF-α、IL-6、ET-1含量降低(P=0.022,P=0.045,P=0.024,P=0.045),GSH-Px活力明显增强(P=0.007);LOX-1 mRNA表达下调(P=0.038),NF-κB p65 mRNA表达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THF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无消退作用,但高剂量5-MTHF可减少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斑块中泡沫细胞聚集。 结论 5-MTHF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异常、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泡沫细胞聚集和平滑肌细胞增生,但未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和下调LOX-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