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心脏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9月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心脏淋巴瘤患者共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6±20)岁.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分为原发性心脏淋巴瘤(PCL)组及继发性心脏淋巴瘤(SCL)组,分析心...  相似文献   

2.
部分类型骨感染具有病程长、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早期而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传统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效果不佳。~(18)F-FDG PET/CT是功能显像的一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本文就~(18)F-FDG PET/CT在骨感染的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18F-FDG PET/CT在胃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且原发灶经病理确诊的21例胃癌骨转移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7.0(28.0,81.0)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定性、半定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 指标特点。根据原发灶组织分化情况,将患者分为:低分化组13例(65.0%)和中-低分化组7例(35.0%)。根据Lauren分型,将患者分为:肠型组4例(20.0%),混合型组9例(45.0%),弥漫型组7例(35.0%)。根据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灶数量分为3组(Ⅰ级≤5,Ⅱ级6~20,Ⅲ级 > 20):Ⅰ级(组)6例,Ⅱ级(组)4例,Ⅲ级(组)11例。根据PET/CT上溶骨性、混合性及成骨性表现将骨转移类型分为3组:纯溶骨性转移6例,混合性(溶骨性/成骨性)11例,成骨性4例。  结果  本组胃癌患者发生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脊柱(19/21),肩胛骨、肋骨、锁骨、胸骨(18/21)及骨盆(17/21),其中3例伴有骨髓浸润。患者同期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11例(57.9%),乳酸脱氢酶升高7例(36.8%)。不同骨转移类型组间乳酸脱氢酶水平存在差异(χ2=6.823,P=0.047),混合性转移乳酸脱氢酶升高更常见。骨转移灶SUVmax大小在性别、Lauren分型及Soloway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0,H=6.326,H= 6.070,P < 0.05);女性组中位SUVmax为11.6(7.3, 32.1),高于男性组的7.2(3.7, 17.1);弥漫型[12.2(5.3, 32.1)]及混合型组[10.8 (7.2, 17.2)]高于肠型组[6.7(3.7, 7.3)];Soloway分级越高,即骨转移数目越多,骨转移灶的SUVmax越高。Soloway分级在性别上存在差异(χ2=6.832,P=0.033),女性患者Soloway分级普遍高于男性。原发灶及骨转移灶SUVmax大小与年龄有关,低龄组(< 中位年龄57.0岁)骨转移灶SUVmax多较高而原发灶SUVmax多较低(χ2=5.838、10.831,P < 0.05)。  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全面评估胃癌骨转移情况。胃癌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特点,常发生于中轴骨,以溶骨性及多灶转移多见,常伴有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更常见于混合性骨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PET/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对肺癌、乳腺癌、胆管细胞癌等患者进行PET/CT检查发现的肾上腺转移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上腺转移瘤30例,检出33个转移灶,单侧27例,双侧3例。影像学特征:肾上腺肿大,浅分叶,密度不均匀;PET显示肿大的肾上腺有18F-FDG示踪剂的高摄取,浓聚程度(SUV值3.4~6.4),延迟扫描后(3.9~10.1)。结论:PET/CT对检出肾上腺转移瘤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肺部肿瘤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对167例肺部肿瘤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后,测量标准摄取值(SUV),病灶区SUVI〉2.5为阳性。分别按照CT和PET/CT的检测结果对肿瘤进行TNM分期,组织5名以上放疗科不同年资医师利用CMS治疗计划系统图像融合软件,分别在CT和PET/CT三维图像上独立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CT和GTVPET/CT),得到患者GTV的体积值和变异系数。结果经PET/CT检查后,19.8%(33/167)的患者肿瘤的TNM分期发生了改变,167例患者CT和PET/CT检查的GTV结果均不相同。结论PET/CT可改变肺部肿瘤临床TNM分期,使放疗科不同年资医师勾画GTV的差异明显减小,进而使肺癌患者整个治疗计划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8例食管癌患者,完善PET/CT检查者为研究组,完善胸腹部增强CT者为对照组,对比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诊断N分期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病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术前N分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CT显像在肾癌诊断分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的分期对于肿瘤的治疗及预后评估非常重要.目前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如果肿瘤发生远处转移预示预后较差.PET/CT 是近年来在临床肿瘤诊断上开始应用的一种诊断手段,能提供PET 图像与CT 影像,并进行图像融合.PET/CT 在肾肿瘤的诊断分期应用中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45 例临床、病理诊断的肾肿瘤患者,评价全身18 氟-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 PET/CT 在肾肿瘤诊断分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胰腺继发性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中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胰腺转移的患者病例资料,共19例患者,其中儿童患者6例,成人患者13例。儿童患者中,淋巴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伴神经源性分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1例,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1例。成人患者中,淋巴瘤4例,白血病1例,上皮来源恶性肿瘤7例(原发肺癌2例、原发肾癌1例、原发结肠癌2例,原发喉癌1例,原发胃癌1例),间叶组织来源1例,7例患者于化疗后复查~(18)F-FDG PET/CT。记录每个患者胰腺病灶的SUVmax值、全身各部位的病灶分布以及治疗前后病灶的SUV值变化情况。结果胰腺受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FDG代谢增高,儿童恶性肿瘤累及胰腺较成人更为常见,且胰腺的受累不容易早期作出准确诊断; 17例患者与原发肿瘤同时发现胰腺转移,全身其他部位亦发现多处病灶,极大地改变了临床分期; 7例患者于化疗后复查~(18)F-FDG PET/CT,结果显示胰腺病灶消失或代谢明显减低,提示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18)F-FDG PET/CT在胰腺转移性/继发性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动态18F-FDG PET/CT成像在诊治肿瘤中的评估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肿瘤患者40例,其中右20例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为参照组;另外20例患者采用18F-FDG PET/CT进行检查,为实验组。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和相对敏感性等相关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敏感性、相对敏感性分别为91.67%、100%,参照组分别为74.42%、81.40%,实验组显著由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加强核医学技术的应用,可显著的提高检出阳性病灶率,有效的控制住疾病进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是最常用的半定量评估指标,但它只是单点估计,忽略了18F-FDG摄取分布的变化,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动态18F-FDG PET/CT检查是一个连续采集过程,可以利用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肿瘤组织对FDG的净摄取率,与传统的SUV相比,动态扫描可以对肿瘤微小代谢变化做出早期评估,更直接、有效地反映示踪剂的摄取。但因其扫描时间长、参数分析复杂等因素限制了临床应用,目前,随着多种简化扫描协议的开发,动态18F-FDG扫描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局限性及简化方案及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乳腺癌、胰腺癌、淋巴瘤、骨髓瘤、胶质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01例以健康体检为目的的受检者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检查阳性1275例(98%),仅26例(2%)检查为阴性,放射性分布异常565例(43.43%),其中发现恶性肿瘤32例(2.46%),良性肿瘤241例(18.52%),炎性病变292例(22.4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应用于健康人群体检,尤其是在肿瘤筛查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探讨18F-FDG 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接诊的经骨髓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中选取1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行X线和18F-FDG PET/CT检查,探讨18F-FDG 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结果:统计数据显示,18F-FDG PET/CT共扫描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29例,总检出率为89.58%(129/144),共发现病变324处,检出率为90.00%,而X线共扫描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2例,总检出率为50.00%(72/144),共发现病变228处,检出率为63.33%,18F-FDG PET/CT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病变检出率均明显增加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准确率分别83.33(120/144)和41.67(60/144),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18F-FDG PET/CT检查,能够提高患者及病变的检出率,增加检测的准确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鼻咽癌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接受PET/CT全身显像的62例鼻咽癌和14例鼻咽部炎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鼻咽癌初诊患者16例,治疗后患者46例。检查在治疗前或治疗结束6周后进行。最终诊断由病理活检和临床随访确定,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①以鼻咽部黏膜非对称性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及结节,同时局部FDG代谢活跃或异常活跃为判断标准诊断鼻咽癌,PET/CT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92.9.%、93.3%。②治疗后组CT表现形态学异常24例,PET显示代谢增高13例。最终确定为肿瘤残留复发8例。CT检查阴性患者22例,PET显示高摄取2例,其中1例确诊为肿瘤残留。经病理诊断及随访确定局部无肿瘤残留复发病灶者37例。③43.8%的患者发现了颈部淋巴结转移灶,19.4%的患者发现有远隔转移。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在鼻咽癌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在肿瘤疗效评价和分期与再分期上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氟-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表现在鉴别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8例经穿刺活检或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上皮性胸腺肿瘤的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全身18F-FDGPET/CT图像资料,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比较患者临床病理特征、CT特点和代谢情况的差异。 结果48例患者低危胸腺瘤组17例、高危胸腺瘤组8例、胸腺癌组23例,淋巴结转移12例,胸膜转移4例,肺转移3例,肝、心包、骨转移各2例。3组患者有无包膜(r=0.921,P<0.001),有无中纵隔(r=0.452,P=0.001)或周围侵犯(r=0.865,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r=0.505,P<0.001)或远处脏器转移(r=0.383,P=0.008)、SUVmax值(t=0.626,P<0.001)、SUVmax/病变最大径值(t=0.645,P<0.001)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示区分低危组与高危或胸腺癌组准确性较高的指标分别为病变周围侵犯情况、SUVmax/病变最大径和SUVmax,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16和0.865。 结论18F-FDG PET/CT可用于鉴别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可有效区分低危组胸腺瘤与高危组胸腺瘤或胸腺癌。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加深对其认识。方法收集10例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均为单侧发病,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整。其中以脂肪为主7例,以软组织为主3例。增强后所有病例软组织成分均轻至中度强化,脂肪成分均无强化。结论CT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发癌(CUP)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经临床诊断为CUP的121例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42例,年龄30~86岁(63±12岁),回顾性分析其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本研究的最终诊断均通过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8F-FDG PET/CT显像成功在121例患者中检出原发性肿瘤59例(49%)。18F-FDG PET/CT显像检测出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n=31)。1例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发现两种原发性肿瘤(前列腺癌和结肠癌),肺活检显示此患者为前列腺癌,结肠癌被认为是同步的第二原发肿瘤。11例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为假阳性。51例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未能检测到任何原发肿瘤病灶,其中有11例患者在临床随访中检测到原发肿瘤病灶,因此认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测原发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78%和82%。结论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是检测CUP病灶原发肿瘤的可靠方法。除了发现原发性肿瘤外,还可帮助确定疾病的程度,并有助于患者的临床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以患者的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结果 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分别为26. 87%(18/67)、62. 69%(42/67)、77. 61%(52/67)、71. 64%(48/67)、91. 04%(61/67);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胸部增强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高于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结果。结果 41例FUO患者中有13例PET/CT显像示淋巴瘤可能,经病理检查12例确诊为淋巴瘤。PET/CT结果对FUO病因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12)、96.2%(25/26)、97.4%(37/38)、92.3%(12/13)、100%(25/25);淋巴瘤组和非淋巴瘤组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放射性增高例数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瘤患者脾脏增大比率、放射性增高例数比率和SUVmax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全身多中心骨髓放射性增高例数比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UVmax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可通过淋巴结、脾脏及全身多中心骨髓的SUVmax值为在FUO中筛查淋巴瘤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