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2种表面抗原CD69、HLA-DR,并与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胃癌患者术前CD69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HLA-DR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术后胃癌患者的CD69、HLA-DR细胞百分率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低下,术后活化T细胞明显增多,表明切除肿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故应尽量争取根治性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
胃癌手术前后活化CD69、HLA-DR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玮  蔡阳  封光华  杨祺俊  冷建杭 《浙江医学》2004,26(9):646-647,717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2种表面抗原CD69、HLA-DR,并与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胃癌患者术前CD69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HLA-DR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术后胃癌患者的CD69、HLA-DR细胞百分率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低下,术后活化T细胞明显增多,表明切除肿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故应尽量争取根治性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妇产科随机选取36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U)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经腹子宫切除术(AU)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术前1天,术后1、3及50天分别抽取肘静脉,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细胞总数)、CD4+(T辅助/诱导细胞)、CD8+(T抑制/杀伤细胞)、CD56+(NK细胞)数量。结果:术后1天、3天、5天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比较,2组血清CRP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2组术后血清CRP水平,LH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H组(P<0.01)。LH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淋巴细胞在乎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AH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CD3+、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在术后5天时基本恢复正常。AH组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1天各指标在LH与AH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芪注射液对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及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2例,2组术后均采取常规FOLFOX4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参芪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PS)、免疫功能以及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CD4+、CD4+/CD8+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2、IL-2/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注射液可有效提高老年结肠癌根治术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其免疫作用的发挥可能与调节辅助性T细胞因子而发挥免疫正向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林秀峰  何力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23-2124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胃肠术后抗感染中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组98例和对照组82例,均行外科肿瘤根治术,治疗组术前3天至术后1周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20)mg/d,对照组不予应用,术后均选用抗生素滴注,观察两组的感染情况、内毒素、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a)水平的变化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部肿瘤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34%、22.64%,结直肠肿瘤患者发生率分别为5.71%、28.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胃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NK细胞、IL-2、IL-10水平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胃肠肿瘤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膳食纤维对术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其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病理诊断为结肠癌并且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其中膳食纤维生态肠内营养组(试验组)30例,生态肠内营养组(对照组)30例。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7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等炎症反应指标。结果 各时间点两组间的CD3+、CD8+、 CD4+/ CD8+、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7天,试验组CD4+、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结肠癌患者中,术后早期给予膳食纤维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李飞  高青山  冯金周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89-1790,1792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胆囊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44例胆囊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均行外科肿瘤根治术,治疗组术前3天至术后1周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20mg/d,对照组不予应用,术后均选用抗生素滴注,观察两组内毒素、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a)水平的变化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临床疗效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毕及术后4天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CD8+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术毕各项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天、7天各项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体内内毒素、IL-6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IL-2、IL-10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内毒素、IL-2、IL-10无显著变化。在术后感染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总感染发生率(8.3%vs 22.2%)、呼吸道感染发生率(5.6%vs 16.7%)、切口感染发生率(4.2%vs 1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7天临床总有效率达90.3%,高于对照组84.7%,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能提高患者免疫机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相关的因素。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15例肺良性肿瘤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外周静脉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肺癌组还进行了术后第2、7、14和28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测定。结果:1除CD8+外,肺癌组术前各项检测指标与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肺癌组术后第2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术前显著性降低,而CD8+显著性升高(P<0.01);术后7~14天,各项指标基本上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28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而CD8+显著性减少(P<0.05)。3术前A期和B期与B期比较,术前淋巴结转移N2组与N0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8天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与剖胸探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4天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相比较,T细胞亚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肺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态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术前细胞免疫功能有相关性,但与术后无明显相关性;病理类型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无明显相关性。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都能显著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肿瘤的姑息性切除优于不切除。输血能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因而围手术期应尽可能避免输血。  相似文献   

9.
邵兰  招伟贤  陈研生  肖健斌  韦晨浦 《吉林医学》2010,31(13):1742-174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开腹胆管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30例胆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S组,参附注射液加手术组)及对照组(C组,单纯手术组)各15例,参附组术前予参附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2、CRP和TNF-α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参附组CD4+细胞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CD8+细胞在两组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两组血清IL-2水平均有降低,参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术前应用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调节胆管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活化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B)患者外周血活化抗原CD69、HLA-DR分子在T细胞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CA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CD69、HLA-DR抗原表达;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的病毒DNA载量。结果CAHB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的百分率(63.78%±9.7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D4+T细胞的百分率(45.88%±8.5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D8+T细胞的百分率(44.64%±7.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CD3+T细胞CD69的表达(6.85%±2.83%)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其中CD4+T细胞CD69的表达(2.31%±0.9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CD8+T细胞表达CD69水平(3.87%±1.8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T细胞上HLA-DR的表达(17.09%±4.23%)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CD4+T细胞中HLA-DR+细胞(7.97%±2.43%)和CD8+T细胞中HLA-DR+细胞(5.52%±1.48%)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01);CD8+CD69+、CD8+HLA-DR+细胞的数量与病毒DNA载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CAHB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淋巴细胞异常激活现象,T淋巴细胞的激活以CD8+T细胞为主,其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肠主后肠外营养支持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60例大肠癌病人根治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TPN组)和对照组(非TPN组)。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d及术后8d检测IgG、IgA、IgM、C3、T细胞亚群。结果 大肠癌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第1天,IgG、IgA、IgM、C3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8dTPN组IgG、IgA、C3恢复较快,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与非T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D3^ 、CD4^ 、CD4^ /CD8^ 比值术后第1天下降明显,而TPN组术后8d迅速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与非TPN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大肠癌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功能低下,应用TPN可以有效的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IL-8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拟行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1例采用芬太尼复合麻醉,研究组81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2组间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手术后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血清IL-8、IL-10、IL-6、CRP、TNF-α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组IL-8、IL-6、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SOD、GSH、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SOD、GSH、CA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寒战、躁动、呛咳、心动过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能明显降低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血清IL-8等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镇痛效果好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罗云  汪宏梅 《中外医疗》2016,(4):106-107
目的:研究自体及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整群抽选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自体组(n=48﹚和异体组(n=48﹚,异体组术中输注异体全血,自体组输入自体血,比较术前、后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白介素-2(IL-2﹚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术后当天两组患者NK细胞、IL-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异体组术后当天IL-2较自体组显著较低(P<0.05﹚;异体组术后7 d NK细胞较自体组显著较低(P<0.05﹚;术后当天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7 d异体组CD3+、CD4+、CD4+/CD8+水平较自体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输注自体血对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时段的血清应激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1)B组T2、T3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除CD8+%外,两组CD4+%、CD4+/CD8+比值从T1开始下降(P<0.05),T2时B组降至最低(P<0.01),T3时A组降至最低(P<0.05);T1至T4时点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3至T4时点B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A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患者康复效果、免疫功能及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FTS组(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常规组(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各40例,对比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及炎性应激指标。 结果 术后1、3、7 d,FTS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7 d,FTS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IgA)的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7 d,FTS组患者血清CD3+、CD4+的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CD8+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FTS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通里中药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将要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给予术后早期(术后1 d)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对照组术后早期(术后1 d)小肠内滴注9.0 g/L氯化钠注射液。疗程均为7 d。手术前后分别观察:①细胞免疫功能: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②肠黏膜通透性: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和血内毒素水平(ET)。结果:①术后7 d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IL-2显著升高,sIL-2R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自身术后7 d与术前1 d比较,IL-2、sIL-2R、IL-12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7 d上述指标虽然也有所恢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研究组术后5 dL/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自身术后5 d与术前1 d比较,L/M比值无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自身术后5 d与术前1 d比较,L/M比值明显升高(P<0.01)。③术后3d研究组血E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术后3 d与自身术前1 d比较,ET无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术后3 d与术前1 d比较,ET显著升高(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采用健脾通里中药治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助于改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17.
吴松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73-117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住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68例,分为腔镜胆囊切除术组113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组55例,并于术前1 d、术后1、3、9 d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结果:免疫功能指标CD3+、CD4+、IgG、IgM、IgA术后1 d均降低,术后3 d均开始升高,术后9 d均恢复到术前1 d水平,CD8+术后1 d升高,术后3 d开始降低,术后9 d恢复到术前1 d水平;腔镜胆囊切除术组CD3+、CD4+、IgG、IgM术后1 d降低幅度均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术后3 d升高幅度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CD8+术后3 d降低幅度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IgA术后3 d升高幅度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应激指标IL-6、TNF-α、CRP术后1 d均升高,IL-6、CRP术后3 d均降低,其中仅IL-6术后9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TNF-α术后9 d降低,但仍高于术前1 d水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IL-6、TNF-α、CRP变化幅度均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1)。肝功能指标ALT、TBIL、AST术后1 d均升高,术后3 d均降低,术后9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ALT、TBIL、AST变化幅度均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的影响比开腹胆囊切除术小,可以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乳腺癌患者术后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但其免疫学机制不清,本文旨在探讨新辅助TAC化疗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Ki-67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7月在鄞州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术后对照组采用CEF方案治疗,试验组采用TAC方案,1个疗程/3周,共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采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表达。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39/45),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D3、CD4、CD8、NK水平低于治疗前,且CD3、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TNF-α和IL-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6和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Ki-67阳性率为53.33%(24/45)、57.78%(26/45),显著低于治疗前的88.89%(40/45)、84.44%(38/45),χ2=0.997、0.402,均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67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78%(17/45)低于对照组为60.00%(27/45),χ2=4.447,P=0.035。 结论 新辅助化疗TAC方案可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Ki-67阳性表达,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手术中自体输血对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例胃癌手术中自体输血的病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不同时段的血浆标本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除IL-2在麻醉开始后2h的测定值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时段的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IL-6和IL-10水平则在各时段均无变化.结论 胃癌手术中自体输血未对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NAM-1对Ⅰ型调节性T细胞(Tr1细胞)活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anti-CD3/CD28激活小鼠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静息和激活状态下CD4+ T细胞和Tr1细胞DNAM-1分子表达变化;分离DNAM-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脾脏初始CD4+ T细胞并体外诱导Tr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25和CD69活化分子表达水平,CFSE标记后检测增殖能力,IL-2刺激前后检测KO小鼠 Tr1细胞分泌IL-10和转录激活蛋白(p-STAT5)水平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静息状态下相比较,激活状态的CD4+ T细胞和Tr1细胞表达DNAM-1分子均增高(P<0.05);敲除DNAM-1不影响小鼠脾脏Tr1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但KO小鼠Tr1细胞表达细胞激活分子CD25和CD69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小鼠比较,KO小鼠诱导型Tr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WT组Tr1细胞比较,KO小鼠Tr1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P<0.05),给予IL-2刺激后仍无法逆转,表达Il-10 mRNA和Gzmb mRNA水平降低(P<0.05);给予不同剂量IL-2刺激Tr1细胞后,KO小鼠Tr1细胞表达p-STAT5水平相比较WT组均降低(P<0.05)。结论 DNAM-1参与Tr1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并通过IL-2/STAT5信号通路影响Tr1细胞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