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相转移催化是七十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合成技术,在有机合成方面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如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卡宾反应等都可以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实现。所以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转移催化是指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间进行反应时,利用相转移催化剂使反应物从一相(如水相)转移到另一相(如有机相)再与该相中的另一物质进行反应,这样就可以  相似文献   

2.
谢军  张腾  陈浪  尹双凤 《化工进展》2019,38(1):304-314
对氯苯甲醛是一种广泛用于医药、农药和染料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发展其绿色合成工艺极具挑战性和重大意义。本文较为系统地综述了催化氧化对氯甲苯为对氯苯甲醛的制备方法,重点阐述了H2O2氧化法、空气/氧气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和仿生催化氧化法的工艺条件,比较了间接电氧化合成方法中的各种金属媒质,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其相应的合成方法在工业开发上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此外,简要介绍了利用光催化法选择性氧化对氯甲苯合成对氯苯甲醛的方法。通过对几种合成方法的比较,指出以H2O2和分子氧为氧化剂液相催化氧化对氯甲苯来合成对氯苯甲醛是较为经济、环保的合成方法,电解氧化法和仿生催化氧化法将为对氯苯甲醛制备提供另一条新型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物转化在硫醇类香料化合物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两种通过生物转化制备硫醇类香料化合物的方法。一种是通过脂肪酶催化硫代醋酸酯水解。比较了各种脂肪酶的催化活性,分析了pH值、温度、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另一种是通过β-裂合酶催化半胱氨酸加合物的裂解。具有β-裂合酶活性的细菌E.limosum萃取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低的底物专一性,面包酵母也具有一定的β-裂合酶催化活性,是一类有潜力的制备硫醇的生物催化剂。酶催化方法将成为制备手性硫醇类香料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赵锡彬 《天津化工》1990,(4):29-31,21
化学镀是一种优于电镀的将金属或合金等表面涂敷另一种金属的方法。作者通过实验将不具有催化表面的普通材料成功地进行了化学镀镍等,并对其原理进行了探求。  相似文献   

5.
张在明  魏玉峰 《广州化工》2012,40(13):43-44,51
相转移催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非均相反应方法,本文综述了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发展历史、各种相转移催化方法的反应机理和国内外学者对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文中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该技术的新发展,同时讨论了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手性内酯类香精由于结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气味,手性内酯外消旋混合体香精常常气味驳杂,故而需要对其拆分得到气味更精纯的内酯构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用内酯类香精的制备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酶催化法和化学合成法。其中,酶催化法可分为两类:酶催化的选择性还原、酶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化学合成法可分为以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为原料来制备内酯类香精以及不对称还原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湘晖  钟宏 《应用化工》2002,31(5):5-7,17
硫代氨基甲酸酯是一类捕收性能优良的硫化矿捕收剂。根据合成所用的基础原料不同 ,硫代氨基甲酸酯主要有两大类合成方法 :黄药法 (一步催化法、有机卤代物酯化法 )和硫氰酸盐法 (相转移催化法、有机溶剂法 )。详细介绍了各种合成方法的原理和工艺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莫建良  赵晖 《玻璃》2005,32(4):7-9
针对当前有些镀膜玻璃存在的高可见光反射比而引起的光污染问题,从产生光污染的本质原因出发,介绍了两种目前较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一种是通过增加漫反射和散射的方法来达到消除光污染的目的,另一种是通过减反射的方法来达到消除光污染的目的.希望对彻底解决光污染难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碳基纳米材料负载金属纳米粒子后作为催化剂,催化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铜是过渡金属中能将CO2转化为多种烃类和醇类的高效有效催化剂,优点是催化活性强、过电位低、法拉第效率高,但也存在催化产物种类多的缺点.为了弥补铜粒子催化产物种类多的缺点,本文引入另一种金属粒子钯,以抑制催化产物的种类.与其他金属催化剂相比,钯...  相似文献   

10.
分别对苯与丙烯烷基化合成异丙苯的固定床和悬浮床精馏塔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催化精馏塔,均能在一个塔内同时实现烷基化与烷基转移反应.指出悬浮床催化精馏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因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1.导言 在普通的建筑结构中高级复合材料无法与象混凝土和钢那样的传统的材料来竞争。那么,在结构用途中,高级复合材料的潜力在哪里呢?一种可能性是在特殊情况下,由于当地的条件,要求建筑结构质轻。另一种可能是跨径非常大的结构。本文将基于两个实例来探讨这二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三相相转移催化是继两相相转移催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有机合成技术,可以克服两相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催化剂难以回收、影响产品纯度、环境不友好等问题。从聚苯乙烯类、二氧化硅类和蒙脱土类3个方面对近年来三相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含硫有机物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将轻质循环油转化为轻质芳烃的工艺路线备受关注,但存在目标产物收率低的难题.制备具有强扩散性能、适度酸性的介孔纳米Beta分子筛可以有效改善其催化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在甲苯和水两相体系中结合水热法并借助生长修饰剂合成Beta分子筛的新策略.结果表明:与常规相转移方法相比,新方法产物颗粒较小且堆积孔更加丰富,具有更多...  相似文献   

14.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及其催化降烯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种可以降低催化裂化(FCC)汽油烯烃含量的镁铝尖晶石催化助剂,在小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其催化降烯烃效果,并对镁铝尖晶石的制备条件和不同镁铝的物质的量比对降烯烃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助剂的催化降烯烃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温度为80℃,镁铝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助剂可将烯烃的体积分数降低20%以上.助剂的降烯烃活性主要是晶胞常数最大的MgAl2 O4·MgO尖晶石促进了氢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5.
田野  李永丹 《化工学报》2013,64(2):393-406
详细介绍了软模板法合成多级孔沸石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合成多级孔沸石分子筛的软模板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含多季铵基团的烷基季铵盐;另一种是双亲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采用这两种表面活性剂合成多级孔沸石分子筛的方法以及得到的材料结构特性进行了综述。进一步讨论了这两种方法得到的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关于这些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有机大分子化合物合成的活性和选择性,生物质催化热解特性和大分子化合物合成中抗积炭失活性能。  相似文献   

16.
21.什么叫热电偶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什么? 答:两种性质不同但符合一定要求的导体,若将其任意一端焊接起来,就构成一支热电偶。组成热电偶的导体称为热电极(並有正负极之分)。在测量温度时将热电偶焊接点部分插入测温场所,另一端与指示或变送仪表连接。焊点一端称工作端或热端(热  相似文献   

17.
从油头改成气头制氨,有两种改造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天然气非催化转化法,另一种是天然气催化转化的蒸汽转化串纯氧部分氧化法。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用后一种生产工艺改造氨生产装置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一种在碱性电解质中作为氢阴极,电性能优良,价格便宜的电催化电极,是碱蚀的Raney镍电极.这类电极,例如有在片状钢或镍电极上以冷辊压成Al_3Ni预合金形式,再用钾碱腐蚀出铝的方法而制成.可是这种冷辊压法,仅限于片状电极的催化活化,不适用于开孔电极.然而,开孔结构电极的应用却不断增长.如拉网金属、孔板电极就被优先用于小极距、高电流电解槽上.因此这类电极的商业化生产,催化活化的问题必须解决.本工作包括两种不同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特性描述.其目的是对开发的电催化剂特性进行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糠醛催化加氢是将糠醛转化为生物燃料、医药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的最常用的反应之一,如糠醇、2-甲基四氢呋喃、内酯、乙酰丙酸盐、环戊酮等皆由糠醛催化加氢制取.当前糠醛催化加氢的过程主要有液相、气相以及催化转移加氢等.综述了近年来糠醛液相催化加氢制备糠醇的不同金属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不同过渡金属和贵金属作为催化活性中心制备的单金属及双金属催化剂着手,讨论了部分金属基催化剂用于糠醛液相催化加氢制糠醇反应过程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葡萄糖异构和差向异构是生物质转化和稀有单糖催化合成的重要反应路径之一。研究表明,Lewis酸性Cr-MIL-101和Zr-UiO-66骨架金属位点呈现不同反应效能,但催化反应机制尚不明确。以Cr-MIL-101和Zr-UiO-66中的Cr(Ⅲ)和Zr(Ⅳ)团簇作为模型单元,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两种催化剂本征活性位上葡萄糖异构和差向异构反应过渡态及能垒,阐明不同金属中心影响异构和差向异构反应路径的本质原因,结果表明,两种催化体系存在相似的基元反应步骤,都经历了负氢离子和反负氢离子转移两个过程,但由于催化中心配位活化机制不同,导致Lewis酸性Cr(Ⅲ)中心上负氢离子转移活化能低于反负氢离子转移活化能,Lewis酸性Zr(Ⅳ)中心上负氢离子转移活化能高于反负氢离子转移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