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传统电气类专业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以及考核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搭建工程实践平台和建立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路,使课程建设更符合新工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工科研究的提出和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适应新工科需求的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实践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达到新工科培养的目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依据建构主义的实践教学理论,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构建原则、构成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进行实证研究,为提高新工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水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工科专业向纵深发展,《工程材料》这一专业基础课程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一项兼具紧迫性和重要性的任务。但该课程思政建设仍然面临着教学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两张皮”、教学评价“一边重”等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推进《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应提升教学队伍课程思政能力、增强教学过程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教学模式的推广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机器视觉技术是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学位课,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反映出的课程理论晦涩难懂导致工程实践难以实施的问题,在对比研究传统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工科"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机器视觉技术教学新模式,给出了项目驱动...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建设要求高校向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因此各高校对工程训练教学也越来越重视。然而目前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重先进、轻传统,重机加、轻处理"的现象,使得热处理实训越来越被"边缘化"。为此,结合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从翻转课堂、互动课堂、课程思政、环保意识、探索性实践操作等方面对热处理实训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剖析新工科建设实质内涵的基础上,探寻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切入点,针对新工科专业编程基础课程群中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及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融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精准把握新工科与课程思政教育契合点,结合专业特色及编程基础课程群各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加强思政师资培训以及量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工科"理念,从培养新型的科技工程人才出发,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为例,从"学科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模块,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该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为"新工科"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将思政与各门课程相融合,能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发掘思政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元素,创新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评估体系,进而揭示大学理工科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中传统教学缺乏互动性和自主性的现状,以土建类专业为例,总结了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与沉浸式教学模式的耦合性和使用现状,探讨信息化时代土建类专业本科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从课程模式、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方法和策略,以此创新我国高校应用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建设我国高校新工科沉浸式互动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软件人才培养也需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针对目前软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研究其网络工程专业Java系列课程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化、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改进4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索顺应新工科建设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感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所首创的报刊专栏,"随感录"以其独特的言说方式在它的周围聚集了一批"五四运动"的主将,成为他们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和不良时政的一种理想方式.他的开创者陈独秀不仅首创了"随感录"这种讲究时效性、新闻性的杂感类专栏,启发了当时的许多报刊纷纷仿效并开辟了"随感录"以及类似的专栏,为当时知识分子开拓了一种新的批评空间;同时"随感录"也成为了一个文体概念,陈独秀首创的这一文体成为了中国现代杂文的雏形,并为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与逻辑表示的分析,讨论"知道"与"什么"的关系."知识"的概念尚未有定论,更多的人所熟知的是"知识是4个W"或"知识是6个W 1个Q"这样的概括.以模态词"知道"为一个算子K、模态词"什么"为一个算子W,建构一个逻辑系统KW,可实现对知识的4个W或者6个W的逻辑刻画.KW系统至少具有对知识的描述有较高的准确性等3种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做”与“作”二字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混淆现象,举出部分字典、词典中“做”与“作”二字的释义,并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造成二字混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混用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静”的逻辑的形式逻辑与被称为“动”的逻辑的辩证逻辑,二者既对立又统一。虽然在研究对象、适用领域以及产生依据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互为补充。“静”的逻辑是“动”的逻辑的前提和基础,“动”的逻辑是“静”的逻辑的动力和目的。形式逻辑作为“静”的逻辑,既不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也不存在被辩证逻辑彻底否定的可能。青年学生要正确认识两种思维工具的重要性,自觉树立“动”“静”结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芫爆杂谈     
芫爆里脊丝和盐爆腰条都是常见菜品,其口味清鲜脆嫩爽口,让人齿颊留香。芫爆是否等同盐爆?芫爆是爆还是烹?对此说法众多。笔者通过分析研究认为盐爆即为芫爆。  相似文献   

16.
“受众本位”论是新闻理论上的新突破。然而,“受众本位”论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首先,“受众本位”论在对“传者本位”论辩证否定的同时,也抛弃了其中一些好的东西,如传者的自身定位的明确性以及传播目标的明确性等,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放弃了引导、教育群众的责任与意识。其次,在实践中,“受众本位”论无法提出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陷入两难境地。所以,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受众意识:新闻报道不能无条件地追随受众,但受众的选择决定报道的生死。坚持受众与媒介并重的二元论,才能正确地认识受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对"去棹"的解释有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深入阐明其失误。  相似文献   

18.
正确阐述了“RelationshpsMarketing”的内涵,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了其实质。强调企业要用普遍联系的整体营销观科学理性地进行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惠施关于"同异"问题的观点,结合类比推理对惠施"举譬"思想进行了阐发.研讨其"同异"思想和"举譬"之间的关系,认为前者是后者的思想基础,后者是前者在实际论辩过程中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惠施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在生机盎然的春天,中国青年咨询工程师论坛成立大会暨首届青年论坛在天蓝海阔的南疆城市三亚召开。中国青年咨询工程师论坛从此诞生。这是我国工程咨询界可喜可贺的大事,对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