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韧性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园绿地通过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对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研究是探索城市韧性研究的微观路径。从生态智慧研究中获得启发,重新理解"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干扰"等含义,尝试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进行关联研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来表征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本质内涵,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测度的体系框架,并提出通过多情景规划的路径达到"供需动态匹配",进而实现城市韧性提升的目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体系,为城市韧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对城市的地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城市理论的提出为有效解决城市地震安全风险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合理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和构建途径。为此,阐述了抗震韧性城市的内涵、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评估指标,将城市抗震韧性的构成要素概括为“一个根本、两个保障”,即工程系统、制度系统、社会和经济系统。建立了基于震后损失及恢复时间的双参数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方法,提出了“设定目标→评估→提升→再评估”的韧性城市的构建途径。所提方法可为单体基础设施、工程系统、城市系统抗震韧性,以及其他灾害韧性的评估和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城市韧性测度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城市韧性界定为一般韧性和特指韧性,构建城市应对雨洪风险的“雨洪致灾危险性—城市韧性”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客观赋权方法,选择“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规划期,对长三角中心城市开展雨洪韧性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的雨洪韧性主要受到城市发展因子、社会保障和外来人口因子、灰—蓝基础设施因子、交通设施因子、绿色基础设施因子的影响。通过比较致灾危险性指数与城市雨洪韧性指数的关系,得到4类典型城市:脆弱型城市15个,高风险城市6个,低风险城市6个,韧性城市缺失。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增强城市一般韧性和特指韧性的重要基础,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雨洪基础设施等特指韧性,处于不同韧性类别的城市应采取发展型、增量型等不同适应路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空间向城市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对防灾韧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界对城市生态空间自身防灾韧性理论与实践的关注尚有不足.文章首先辨析了关于城市生态空间防灾韧性认知的"贡献说"和"自身说"两种观点,并从协同视角对其进行定义;其次,论述了城市生态空间防灾韧性的类型与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相关研究与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多学科视角梳理韧性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进展。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相关研究形成了5个主要领域,韧性城市及其相应的规划策略、治理措施、评价方法等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韧性研究的新前沿。将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划分为萌发阶段(2006—2012年)、成长阶段(2013—2016年)和繁荣阶段(2017—2019年);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学术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对韧性研究的尺度、焦点、方法和应用等关键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未来可以从城市与区域韧性的测度方法和模型的系统化、韧性演变的历史路径和空间分异、韧性与现有规划体制和法律体系的结合、基于韧性的管治网络与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娜 《城市住宅》2021,28(9):162-163
城市韧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社区制度、服务水平、居民素质等方面分析城市韧性社区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并从环境韧性、制度韧性、个体韧性3个方面探索构建城市韧性社区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韧性城市内部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文献分析、调研问卷和专家访谈的方式从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政策5个维度提取了32个影响韧性城市的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进行矩阵迭代运算与层次化处理,将影响因素划分为5个层级,形成韧性城市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并分析因素间的内在影响关系与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影响韧性城市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因素、中间因素和根本因素3个层次,且开放合作、技术创新、城市历史背景、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是影响韧性城市的根本因素.模型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相符度高,能明确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与根本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2019年7月,"100韧性城市"组织发布《韧性城市韧性生活》(Resilient Cities Resilient Lives)报告,总结其项目进展并汇集近百个城市韧性实践案例.该文概述了报告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归纳了100RC城市韧性实践主要路径、实践领域与策略.在反思该报告价值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了韧性城市建设概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的日趋复杂化,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日益凸显,城市的韧性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尤其对于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社会多元、治理结构复杂的城市而言,韧性城市建设将是应对冲击型灾害、疏解持续性压力的必由之路。文章以美国旧金山市为例,全过程追踪其韧性治理路径,分析旧金山韧性建设经验在风险类型识别、脆弱性评估、韧性战略框架和具体行动举措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上海作为一个滨江沿海发展的特大城市面临着各类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城市韧性的提升刻不容缓.基于对“韧性城市”概念内涵的解析,旨在通过分析上海建设韧性城市的主要问题与挑战,结合相关经验与案例的剖析,研究上海建设韧性城市的目标与策略,并深入探索在宏观的城乡空间格局、中观的基础设施体系、微观的韧性社区层面开展韧性城市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