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18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建立淋巴结炎模型和淋巴结转移模型。在常规图像基础上测量两组淋巴结的扩散系数(ADC)及标准摄取值(SUV)。结果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明显大于良性淋巴结(P<0.05)。恶性淋巴结的早期标准摄取值(SUVearly)及延迟标准摄取值(SUVdelay)明显大于良性淋巴结(P<0.01)。结论 DWMRI能够有效的区分良、恶性淋巴结,与PET成像效果相似。其中rADC值诊断能力优于ADC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成像中优化CT扫描条件对检查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行PET/CT检查,对照组在CT常规条件下进行,观察组在CT优化条件下进行.对比两组不同体重患者的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PET/CT不同阈值勾画方法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方法示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差异,探讨PET/CT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GTV)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入组。在MRI/CT融合图像上勾画获得GTVMRI/CT,在PET/CT融合图像上以SUV值为2.5自动勾画得到GTVPET2.5,以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40%,以5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50%。线性回归分析各体积之间相关性。结果 GTVMRI/CT,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3.50±15.44) cm3,(30.72±17.72) cm3,(23.41±15.08) cm3,(19.12±13.26) cm3。GTVPET2.5大于GTVPET40%和GTVMRI/CTP<0.05),GTVPET40%大于GTVPET50%P<0.05),GTVPET50%小于GTVMRI/CTP<0.05),GTVPET40%与GTVMR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CT与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密切相关(r=0.978、0.991、0.990,P<0.05)。结论 采用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神经影像学在颅内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同模式的PET显像可用于评估肿瘤的位置、范围及其生物活性.MRI不仅可提供高对比度和分辨率的软组织信息,还可提供肿瘤功能代谢方面的一些信息.PET/MRI综合了二者的优势,实现了对大脑形态、功能、代谢和分子信息的同时评估.本文主要综述PET、MRI和PET/MRI在脑胶质瘤显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开展,发现常规心电图和心肌灌注显像检查为不可逆缺血的心肌不一定有心肌坏死和瘢痕形成,有相当部分病例,原梗死区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心肌节段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可逐渐恢复功能,这种血流再灌注后可恢复的心肌即为存活心肌,其正常化意味着左室功能的恢复,所以存活心肌概念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焦点[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痴呆患者112例,将其中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6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脑白质疏松情况、两侧海马体积、颞角深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磁共振成像鉴别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脑白质疏松评分0、1分者占比(各8.9%,5/56)低于对照组[35.7%(20/56)、32.1%(18/56)],两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颞角深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小于对照组。ROC曲线分析显示,磁共振成像对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有助于鉴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18 F-FDG PET/MR/CT多模式融合显像在原因不明发热(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9—2014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57例病例,全部行PET/MR或PET/CT检查后通过手术探查或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临床诊断而非手术治疗者随访半年以上,通过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对18 F-FDG PET/MR/CT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57例FUO患者,其中能明确致热源的有43例,包括感染性炎性反应16例,恶性肿瘤12例,非感染性炎性反应8例,其他类型7例,未能发现病因14例。而18 F-FDG PET/MR/CT显像诊断真阳性38例,假阳性5例,假阴性3例,真阴性11例。18 F-FDG PET/MR/CT的灵敏度92.7%,特异性68.8%;阳性预测值88.4%,阴性预测值78.6%。结论18 F-FDG PET/MR/CT显像在临床FUO的诊疗中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药物成瘾是世界上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认为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部疾病。它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不顾后果地强迫性觅药行为;(2)极高的复发率。对药物成瘾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发展出的一些影像学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它们能够直观地反映脑的功能情况,为了解药物成瘾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精神兴奋剂和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功能影像学研究作一简要的总结,重点在于药物成瘾过程中所涉及的神经环路和脑区,对于神经递质、受体等的变化不做主要描述。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在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AD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严重程度足以干扰人类的日常生活,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愈AD.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血液循环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生物屏障,药物不能穿过BBB,使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纳米释药系统可以非侵入性地将药物递送至大脑,通过靶向药物递送,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文简述了AD发病的几种假说,介绍了与AD相关的纳米药物(Nanomedicines,NMs)种类和研究进展,对纳米递药技术在AD治疗策略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列举,为AD的NMs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白藜芦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葡萄、虎杖、花生、桑葚、决明子等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抗衰老、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自噬、抗凋亡、雌激素样作用等。近几年的深入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基于此,本文以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发病机制(如β-淀粉样蛋白聚集、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神经炎症、氧化应激)为出发点,对白藜芦醇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深入开发白藜芦醇的药用潜能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陈琳  王柯人  桑志培 《药学进展》2019,43(4):293-29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鉴于AD的复杂病因,多靶点药物是AD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靶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的分子荧光探针对A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查尔酮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发。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从乙酰胆碱酯酶、氧化应激、单胺氧化酶B、Aβ聚集等方面对查尔酮及其衍生物作为多靶点AD治疗药物和诊断剂Aβ荧光探针进行总结,以期为AD的治疗和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进展。方法:随机抽取40例帕金森病患者,均为某院2011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左旋多巴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PDRS评分是(47.94±6.80)分,对照组是(55.87±12.98)分,区别较大(P0.05)。结论: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发生很大变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确切.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可以从影像学角度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疼痛提供客观理论依据,进而对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枢机制进行分析与探索.本文对比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任务态和静息态fMRI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发现针刺镇痛主要引起与痛觉辨识、疼痛认知...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多奈哌齐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宜凡 《中国药业》2009,18(15):1-3
多奈哌齐为1-苄基-4-[(5,6-二甲氧基-1-茚酮)-2-亚甲基]哌啶盐酸盐,是第2代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为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2个药物。该文介绍了多奈哌齐的合成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试图寻找一条适合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7.
30例老年痴呆的药物及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蜀昌 《中国药业》2010,19(1):46-47
目的总结老年痴呆患者的药物和康复治疗经验。方法对30例老年痴呆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治疗及心理康复、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康复治疗。结果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针对性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8.
祖文  贾纳  赛那  杨敏  顾艳丽 《北方药学》2015,(7):101-103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阐述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治疗药物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5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PD发病的特征表现;②PD发病机制的影响因素;③PD的治疗药物。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的文献27篇。结果:由脑内黑质神经元细胞代谢异常或死亡造成的多巴胺含量降低是PD发病的特征表现。PD发病机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兴奋性毒素、Ca+细胞毒、自由基、氧化应激、免疫异常等。目前PD的主要治疗药物有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制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剂、腺苷酸A2A阻滞剂、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等。结论:P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并仍处于无法根治的阶段。 PD发病机制深入研究的同时,新药研发拥有了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9.
自噬过程受到一系列复杂信号分子的调控。基础水平的自噬在清除异常积聚的蛋白质、长寿命蛋白以及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和细胞生存中扮演重要角色。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自噬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关系和药物治疗,旨在为AD相关药物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肝脏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口的健康问题。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由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在内的代谢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导致终末期肝病的增加。绞股蓝作为传统中药,临床用药历史悠久,安全性高,其主要药效成分绞股蓝皂苷被证实在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通过对绞股蓝皂苷治疗肝病的药效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绞股蓝的深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