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彤彤  朱欢  卢华君 《海峡药学》2010,22(2):109-110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疗效,探讨Hp治疗新途径。方法选择确诊HP阳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儿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是根除Hp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9):226-228
目的探讨标准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用标准三联疗法联合联合益生菌治疗,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降低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使用标准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效果优于标准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能提高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30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三联组(65例)和联合组(65例)。三联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联合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益生菌,疗程均为2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束4周复查Hp并随访1年,比较2组Hp根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2周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联合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三联组(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其治疗1周时的77%,也显著高于三联组82%(P<0.05);联合组Hp根除率、1年复发率分别为86%、12%,三联组分别为7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显著低于三联组32%(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可明显提高Hp的根治率,减轻胃黏膜炎症程度,降低复发率及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6,(6):1339-1340
目的:评价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和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胃溃疡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高于三联疗法,且治疗1年后复发率低于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中药对胃溃疡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的三联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磨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IL-6水平进行对比。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愈率为33.0%,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90.0%,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为67.0%,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观察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26例,复发率为26.0%;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055,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中药疗法治疗胃溃疡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降低IL-6水平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具有上消化道不适症状并符合诊断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三联疗法组75例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益生菌组75例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益生菌,疗程均为14 d。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 4 周后复查13 C呼气试验,比较2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三联疗法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6.00%(57/75),益生菌组为90.67%(68/75),益生菌组根除率高于三联疗法组(P<0.05)。益生菌组的患者食欲减退、便秘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三联疗法组(P<0.05);恶心、呕吐、口腔炎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降低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对根除幽门螺杆据有效性的影响、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即安全性的作用。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使用3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连用2周;观察1组,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共2周;观察2组,在观察1组的2周疗法前后各单用培菲康2周,总疗程6周。其中青霉素皮试阳性者阿莫西林替换为甲硝唑口服。在治疗期间,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不良反应及耐受性进行评估。所有患儿停药后4周以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61.43%,不良反应发生率45.71%,观察1组根除率76.92%,不良反应发生率24.62%,观察2组根除率80%,不良反应发生率12.31%。 3组患儿在根除率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并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增加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116例,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四联疗法,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7%)明显低于对照组(36.2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药物耐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可明显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对药物耐受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 Hp感染患者258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组,86例)、三联组方案+复方嗜酸乳杆菌(益生菌组,85例)和三联组方案+铋剂(四联组,87例)治疗,测定各组胃黏膜IL-8表达,比较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益生菌组Hp根除率为80.0%,高于三联组的60.5%(P<0.05)。益生菌组胃黏膜IL-8含量为(60.7±25.1)pg/ml,低于三联组的(73.1±27.7)pg/ml(P<0.05)。益生菌组腹泻、食欲减退、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嗜酸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抗生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生菌(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64例经胃镜检查,快速尿素酶测定、14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给予不同方法治疗,观察不良反应,测定Hp的根除率。结果 A组Hp根除率72.5%,B组Hp根除率90.24%,C组Hp根除率92.31%,D组Hp根除率90.48%。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低于A组(4.88%vs20%)、C组(4.88%vs28.21%)、D组(4.88%vs19.48%)。结论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并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何玉兰 《海峡药学》2016,(8):132-133
目的 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再服用荆花胃康胶丸,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慢性胃炎症状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Hp根除率为95.0% (38/40),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为80.0% (32/40),研究组患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4.114,P<0.05).研究组患者腹胀、腹痛和泛酸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81,x2=4.267,x2=4.05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556,P>0.05).结论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配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君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7):49-50,53
目的 观察川芎嗪配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组)给予川芎嗪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23例仅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率,及随访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协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6,(10):795-797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7例慢性胃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三联疗法治疗,即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随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儿复发3例,复发率为6.12%;对照组患儿复发12例,复发率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方法96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益生菌,连用10天;比较两组Hp 根除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按意向治疗(ITT)根除率(79.2%)和按方案治疗(PP)根除率(80.9%)均高于对照组的62.5%和6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低于对照组的3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Hp 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虽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青松 《黑龙江医药》2023,(5):1105-1108
目的:探究含铋剂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镁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服药2周,停止服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L-1、IL-8及TNF-α水平和复发率均较低,Hp根除率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三联治疗相比,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减轻炎症因子反应,较大的提升Hp的根除率,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阮晓萍 《海峡药学》2012,24(1):164-16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儿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阿莫西林50mg/(kg·d)、克拉霉素15mg/(kg·d)、奥美拉唑0.8mg/(kg·d)三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0mg/(kg·d)、克拉霉素15mg/(kg·d)、奥美拉唑0.8mg/(kg·d)三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1.7%和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和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好、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小儿胃炎患儿实施传统三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小儿胃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开展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幽门螺杆菌消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优良率97.56%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5.12±1.22)d短于对照组的(7.61±2.44)d,不良反应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幽门螺杆菌消除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阳性小儿胃炎应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促进幽门螺杆菌消除,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82-183
目的 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4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疗程7 d;对照组仅给予兰索拉唑治疗,疗程7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95.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57.4%,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89.4%,对照组转阴率为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影响治疗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愈合率和Hp根除率高,临床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8.1%、92.6%,高于对照组的83.6%、7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Hp根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