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疾病进展的早期指标及危险因素,为提高预后和疾病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重型、危重型19例(重型危重型组)和轻型、普通型87例(轻型普通型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入院临床症状、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差异,采用相关方法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乳酸脱氢酶、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IL)-6等多项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IL-6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IL-6最佳界值为9.8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2%.无进展重症时间为(5.16±2.43)d,影像高峰时间为(5.89±2.54)d,进展当天胸部CT肺内病损体积占比为(37.24±15.15)%,影像高峰期肺内病损体积占比(40.17±11.91)%.无进展重症时间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及IL-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脱氢酶、血浆D-二聚体及IL-6等多项实验室指标是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早期预警指标.年龄和IL-6是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IL-6可以作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预警信号(临界值9.89 pg/mL).肺内病损体积的量化指标亦是早期预测指标之一,而且血浆D-二聚体与IL-6更是影响进展速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重型)预警指标,提高对重型患者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鹤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临床特征,寻找新冠肺炎重型的预警指标.结果:3例重型患者体质指数高,发生重型前淋巴细胞(LYM)进行性下降,C反应蛋白(CRP)短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临床特征,筛选进展为重症及危重型COVID-19的早期预警指标,为早期识别及救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3日至3月15日援武汉期间,武汉市某医院重症病区收治的178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等.根据诊疗指南分为重症(重型及危重型)组与非重症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进展为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大于70岁(P<0.001,OR =0.76,95%CI:0.29~5.21),白细胞计数(WBC)>10×109/L(P =0.004,OR=1.02,95%CI:0.61~2.29),C反应蛋白(CRP)>150 mg/L(P =0.005,OR =0.21,95%CI:0.12~0.49),乳酸脱氢酶(LDH)>400 U/L(P<0.001,OR =1.56,95%CI:0.43~3.23)及肺炎症指数(PI)>75% (P<0.001,OR=2.32,95%CI:1.91~3.54)是COVID-19患者重型及危重型的早期独立危险指标.结论 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易进展,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高龄患者,WBC>10×109/L,CRP>150 mg/L与LDH>400 U/L及PI>75%可作为COVID-19重症及危重化倾向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胸部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6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行胸部CT扫描,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的影像、临床资料。结果56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入院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31例(55.4%),咳痰20例(35.7%),发热15例(26.8%),肌肉酸痛及疲乏6例(10.7%),无症状12例(21.4%);实验室检查外周血C反应蛋白升高32例(57.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48例(85.7%),降低7例(12.5%),淋巴细胞计数正常27例(48.2%),降低29例(51.8%);入院后临床分型为普通型41例(73.2%),重型、危重型15例(26.8%)。CT表现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共52例(92.9%),双肺受累50例(89.3%),单肺受累6例(10.7%);累及上叶44例(78.6%),中叶27例(48.2%),下叶46例(82.1%),其中3个肺叶受累12例(21.4%),4个肺叶受累8例(14.3%),5个肺叶受累24例(42.9%)。结论老年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的重症患者比例较高。老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CT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以双肺上叶、下叶胸膜下分布为主,且累及多个肺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及发热,部分确诊患者可表现无症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针对性护理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护理经验。 方法 对21例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护理、循环系统护理、消化系统护理、药物护理、导管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 21例病人呼吸功能均明显改善,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病人未发生因持续高热引起的机体损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好转,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病人预后良好,20例康复出院。 结论 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科学、有效地做好治疗、护理及疫情防控工作,护理人员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021年广州地区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首次CT表现,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肺炎的诊治、病情评估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组78例患者,男28例(35.9%),女50例(64.1%),年龄2~85岁,其中16岁以下9例(11.5%),17~40岁18例(23.1%),41~60岁30例(38.5%),60岁以上21例(26.9%),合并基础疾病者26例(33.3%);临床分型轻型23例(29.5%),普通型55例(70.5%),初次评估未见重型及危重型病例。入院首次CT检查阴性者23例(29.5%),CT检查发现病灶者55例(70.5%),多分布在胸膜下,病变形态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单纯肺内磨玻璃影35例(44.9%),磨玻璃影合并小叶内间隔增厚(铺路石征)20例(25.6%),磨玻璃影合并纤维条索影19例(24.4%),斑片影伴局灶实变12例(15.4%),小叶中心结节伴晕征10例(12.8%),磨玻璃影伴增粗血管影9例(11.5%)。结论广州地区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大多以主动筛查检测核酸确诊并及早得到相应治疗,首次肺部CT表现以分布在胸膜下的磨玻璃影为主,多合并有小叶间隔增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 V-2)Delta变异株危重型患者合并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7月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11例SARS-Co V-2 D e l ta变异株危重型合并急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及鼻窦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例SARS-Co V-2Delta变异株感染的危重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75(66,85)岁,合并基础疾病100%(11/11),发热100%(11/11),鼻腔黏膜充血水肿100%(11/11),鼻腔内分泌物100%(11/11),鼻窦合并细菌感染72.7%(8/11),合并真菌感染9.1%(1/11),合并细菌及真菌混合感染18.2%(2/11),C-反应蛋白(CRP)117.71(61.08,159.65)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296.48(246.11,306.30)mg/L,白细胞(WBC)10.12(8.35,10.4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的患儿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11(5,15)岁,分析其临床及HRCT特点。结果(1)CT/X线检查有无肺炎与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HRCT阳性时肺内病灶表现为局限性磨玻璃影,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单肺叶、肺段受累为主,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胸腔积液。(3)肺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影像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单肺叶、肺段受累为主,预后良好;儿童感染率及无症状感染者比率较高,且肺炎程度较轻,临床工作中可适当减少对儿童CT检查的次数以减少放射辐射。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已经成为当前最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危重型新冠肺炎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也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临床救治方案进展的论述,为危重型新冠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检测指标的危重症预警价值。方法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和非危重、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早期的血糖、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唾液酸、球蛋白、胱抑素C、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结果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非危重组间中性粒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唾液酸、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血清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血糖、C反应蛋白、球蛋白、胱抑素C、肌酸激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糖和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2组间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唾液酸、球蛋白、胱抑素C、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唾液酸和脏器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增高和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降低是危重病例的早期预测指标,高血糖所导致的营养状况降低对COVID-19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 (54.67),女性34例(45.33%),年龄58.1±15.9岁,49.3%患者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8.67%)和咳嗽(70.67%)等。与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在年龄>60岁患者比例、入院时WBC计数、hsCRP、PCT、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ALT、CRE、LDH、cTnI、NT-proBNP等均较重症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WBC计数升高、hs-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NT-proBNP升高、cTnI升高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相关因素 (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8.165,95%CI 1.483,45.576,P=0.01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7.516,95%CI 2.568,21.998,P=0.006)和NT-proBNP 升高(OR=6.194,95%CI 1.305,29.404,P=0.022)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60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NT-proBNP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能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分析患者发生重症的预警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3月六安市人民医院6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普通组(60例)和重症组(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患有基础性疾病及发热持续时间>5 d,是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P<0.05),但发热程度在普通组与重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长(P<0.05),出现畏寒、乏力、纳差、全身酸痛等毒血症状比例较高(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重症组除淋巴细胞、血小板低于普通组(P<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血糖等指标方面,重症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若患者出现ESR≥50 mm/H,CRP≥100 mg/L,提示更容易重症化。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发热持续时间、LDH升高是导致疾病由轻症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患者在早期病情评估时,临床医生需密切监测重症预警因素,尽早识别可能发生重症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成功诊治的3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诊治危重型COVID-19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成功救治的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岁。2例为二代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平均住院天数16.67 d,发病初期均有发热,2例有咳嗽,进展期出现重症肺炎。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1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C-反应蛋白升高,恢复期淋巴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渗出影、部分实变及磨玻璃影。入院后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营养支持、CRRT、机械通气结合中医调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危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快,病程中合并多种并发症,早期诊断并及时综合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对重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符合条件(P<0.2)的可疑影响因素;继续对筛选符合条件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估重症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采用ROC曲线对检测结果进行效能评价。结果 两组之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武汉居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武汉居住史(OR=4.609,95%CI:1.219~17.428;P=0.024)是重症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症组患者LYMPH计数低于普通组患者,而CRP、IL-6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LYMPH、CRP、IL-6预测重症COVID-19 的AUC分别为0.812、0.844、0.856,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3.68%,83.33%)、(76.32%,83.33%)、(73.68%,87.50%),临界点分别为0.84×109 /L、36.7 mg/L、23.3 pg/mL。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武汉居住史是COVID-19患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其中武汉居住史为重症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LYMPH、CRP、IL-6联合检测有助于重症COVID-19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普通型与重型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为COVID-19防治提供经验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23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型(19例)、重型(4例)两组,根据两组流行病学、血生化、血常规等实验室数据,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各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结果 COVID-19患者普通型与重型无性别与年龄差异,2例重型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为2型糖尿病;重型患者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10.00±6.67)d,长于普通型(3.73±2.97)d(P<0.05);实验室结果显示重型患者的淋巴细胞比值为(10.20±7.19)%,低于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比值为(28.06±9.47)%(P<0.05);两组的CRP结果,普通型为(16.46±19.24)mg/L,重型为(73.65±44.96)mg/L(P<0.05);COVID-19患者典型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疾病进展为重型时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 结论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如果合并有基础病,就诊时间长;实验室检查示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CRP升高等,建议短期复查HRCT,防止普通型向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3月18日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现住址为湖北省的COVID-19确诊病例数据,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重症或危重症,把患者分成两组:轻型/普通型患者及重型/危重型患者。描述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和暴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确诊病例48 814例,其中轻型/普通型患者38 73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10 084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4(41,65)岁。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高浓度PM2.5/PM10/SO2/O3暴露增加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 结论 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大气污染暴露是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应重视具有这些特征人群的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寻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警信号。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四病区及一病区收治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标准分为普通型组(32例)和重型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糖尿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淀粉样蛋白A (SSA)、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与重型COVID-19的相关性,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LR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COVID-19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糖尿病、NLR、SSA、CRP、ALB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糖尿病、NLR、SSA、CRP与重型COVID-19存在正性相关(P<0.05);ALB与重型COVID-19存在负性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为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4,95%CI:1.046~1.526,P=0.015);应用ROC曲线计算AUC为0.831(95%CI:0.730~0.932),相对应的NLR最佳界值为4.795,敏感度为0.839,特异性为0.750。结论 NLR可以作为重型COVID-19的预警信号,能为早期识别重型COVID-19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