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虾塘水添加天然碱泡水为实验用水,通过室内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碱度和pH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效应;并对幼虾进行天然碱性水域生存能力实验,以期探讨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水环境pH为7.33~7.41、盐度3.62‰~3.56‰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 h EC50值为2.78 mmol/L。水环境pH为7.41~7.62、盐度3.56‰~3.45‰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 h、48 h及96 h LC50值分别为12.94、11.89及11.65 mmol/L,SC值为3.10 mmol/L。水环境盐度在3.87‰~6.07‰条件下,碱度为5.37~19.71 mmol/L时,pH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 h、48 h LpH50值分别为9.26~8.54和9.14~8.47;碱度在5.37~14.66 mmol/L时,pH对幼虾的24 h、48 h、72 h及96 h LpH50值分别为9.26~8.98、9.14~8.86、9.10~8.80和9.00~8.80。水环境碱度分别为5.37、10.72、14.66及19.71 mmol/L时,幼虾的SpH值分别为8.42、8.23、8.14和7.85。当水环境碱度在25.33~36.42 mmol/L时,碱度和pH已先于盐度限制幼虾生存。幼虾在碱度为38.78 mmol/L、盐度3.29‰、pH 9.41的天然碱性水域可生存5~9 h。幼虾对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不如鲢、鳙、草鱼等淡水鱼类,尚无法适应东北地区高碱度、高pH的碱性水域。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虹鳟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延长虹鳟精子快速运动的时间和寿命,提高人工繁殖过程中的受精率,通过显微镜观察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的变化对3、4龄虹鳟精子的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4龄虹鳟精子激烈运动时间与寿命都逐渐减少,3龄虹鳟精子激烈运动时间与寿命都呈现抛物线状分布,且NaCl浓度在0.8%时精子激烈运动时间与寿命都达到最长,分别为(25.20±3.04) s、(75.91±9.87) s。在低于0.2%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4龄虹鳟精子激烈运动时间与寿命都明显高于3龄虹鳟精子。  相似文献   

3.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种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在东北雅罗鱼的繁殖季节、生长季节采集的材料鱼的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存在资源衰退和捕捞过度的问题,捕捞规格应为体长大于17cm,体重大于83g.依据测量分析结果推算出东北雅罗鱼体长生长、体重生长与年龄的拟合方程.研究出该湖主要限制因子是其水体中过高的总碱度和pH值以及Ca2+的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4.
通过凡纳滨对虾体长生长试验,研究内陆盐碱水域对虾生长分别与碱度、盐度、离子系数(M/D)、pH、K^+、Ca^2+、M矿浓度、Ca^2++Mg^2+总浓度、Ca^2+/M矿及Na^+/K^+等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建立内陆盐碱水域对虾移殖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5.41~38.78mmol/L、盐度0.371%~0.329%、pH7.88~9.41的盐碱水环境中,饲养15d、体长10~20mm的幼虾平均体长生长速度为1.21--0.52mm/d。平均存活率75.7%。不同水环境下幼虾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体长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1)。幼虾的体长生长速度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它因子或因子组合的正效应影响。并分别与碱度、离子系数、pH、K^+浓度、Ca^2+/M矿及Na^2+/K^+的相关性不明显,而同盐度、Ca^2+与Mg^2+浓度及Ca^2+Mg^2+总浓度的关系较密切,它们很可能成为幼虾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和草木樨发芽及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在盐碱土上种植的牧草种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地资源,分别进行室内发芽和室外出苗试验,研究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和草木樨发芽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浓度模拟盐碱胁迫均对紫花苜蓿的发芽有抑制作用;50 mmol/L盐溶液和5 mmol/L碱溶液对草木樨发芽有促进作用,150~250 mmol/L盐溶液和5~25 mmol/L碱溶液其发芽有抑制作用.研究同时表明,紫花苜蓿适宜种植于极轻度盐化土壤和极轻~轻度碱化土壤(pH值为8~9,EC为0.2~0.7mS/cm);草木樨则适宜种植于轻度~重度盐化土壤和中度~重度碱化土壤(pH值为9~10,EC为0.7~1.6 mS/cm).  相似文献   

6.
不同诱导剂对山羊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不同获能诱导剂对山羊精子体外获能及受精能力的影响,优化山羊早期胚胎体外生产技术体系。山羊精子分别以不同浓度肝素、IA和EGS处理后,检查精子获能率、活力和体外存活时间,同时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受精,观察不同获能处理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在培养液中添加5,10,20μg/mL肝素,都能促进精子获能,其中10μg/mL组的获能率达到55.6%,存活时间为18~19h;低于此浓度,获能率显著降低,高于此浓度,获能率升高不显著,但精子存活时间和活力明显下降。0.1,0.4,0.7μmol/LIA都能提高精子获能率,其中0.4和0.7μmol/L处理组精子获能率最高,分别为56.2%和53.6%,但两组中的精子活力和存活时间有明显差异。5%,10%和20%EGS都能提高精子活力,延长体外存活时间,但实验组的获能率最高不到20%。10%EGS获能组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27.9%和18.6%,显著低于10μg/mL肝素和0.4μmol/L IA组,后两者的受精率相似,但IA组的卵裂率明显高于肝素组(52.0%VS40.2%,P〈0.05)。10μg/mL肝素和0.4μmol/L IA都可诱导山羊精子高水平获能,并获得较好的受精能力,但IA表现出更强的促卵裂发生效应。  相似文献   

7.
茉莉花粉离体培养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茉莉花粉育性并为其活力检测提供一种高效方法,研究了取粉时间、基本培养基种类及不同添加物浓度、pH值、温度、光照、时间等因素对花粉离体培养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情况,以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早上8:00-9:00所取花粉活力最高,适宜萌发的培养基为BK(成分为100 mg/L的H3BO3、100 mg/L的KNO3、200 mg/L的MgSO4·7H2O和300 mg/L的Ca(NO3)2·4H2O)+蔗糖80 g/L+PEG4000120 g/L,适宜的pH值6.0,最佳培养温度为25~30℃、光照为35~50μmol/( m2· s)、时间为3~4 h。相关性分析发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与光照强度和培养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培养基pH值呈正相关、与蔗糖和PEG4000浓度均呈负相关、与培养温度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表明,茉莉花粉总体上活力较低,离体培养萌发不失为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但应注意对培养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盐度组(0‰、8‰、16‰、24‰),周期42天,取肝脏和消化道分别测定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力,并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盐度升高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其活力峰值不同;碱性磷酸酶活力随盐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盐度对各组之间酸性磷酸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盐度对消化道各种消化酶活力影响复杂且各种消化酶之间并未表现出整体效应;组织切片显示盐度0‰、8‰、16‰组肝脏结构正常,而盐度24‰组则呈现一定程度病变。推测体重1 g左右的大麻哈鱼降海洄游时比较适宜的盐度范围介于8‰~16‰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墨吉明对虾的弧菌病防控措施,通过人工注射感染的方式,研究不同数量副溶血弧菌及在不同温度、盐度、pH、不同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浓度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6 CFU以上时,24 h内对虾累计死亡率100%,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5 CFU时,24 h对虾累计死亡率为50%。温度为32℃时,对虾累计死亡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对虾累计死亡率升高。在温度为(24±1)℃时,盐度为10‰时对虾的死亡率最高,盐度为30‰次之,盐度为20‰时最低;在温度为(24±1)℃,盐度为(22±1)‰时,对虾累计死亡率pH 9时最高,pH 7时次之,pH 8时最低;温度为(24±1)℃,盐度为(22±1)‰,硝酸氮浓度为30.0 mg/L时,对虾累计死亡率最高,浓度为20.0 mg/L时次之,浓度为10.0 mg/L时最低;亚硝酸氮浓度为10.0 mg/L时死亡率最高,5.0 mg/L时死亡率次之,1.0 mg/L时死亡率最低;氨氮浓度为1.5 mg/L时死亡率最高, 1.0 mg/L时死亡率次之,0.5 mg/L时死亡率最低。实验证实:当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5 CFU以上和数量为3.92×104 CFU爆发72 h之后,弧菌病难以控制;在26~32℃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对虾累计死亡率升高;盐度与pH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可能与噬菌体有关;硝酸氮对感染副溶血弧菌的墨吉明对虾有胁迫作用;一定范围内亚硝酸氮浓度(1.0~10.0 mg/L)、氨氮浓度(0.5~1.5 mg/L)越高,副溶血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越强,对虾累计死亡率越高。该试验为墨吉明对虾的弧菌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黑曲霉TC-01菌株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液态发酵条件及初步纯化后的柚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氮源对产酶的影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柚苷酶酶活与初始相比提高了2.4倍,达到1 216.7 U/mL。对TC-01产柚苷酶中α-鼠李糖苷酶和β-D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分别进行了研究,2个酶反应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60℃,在50℃以下保温1 h,2个酶的活力基本不受损失;2个酶最适pH值为4.0,α-鼠李糖苷酶在pH值4.0~8.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β-D葡萄糖苷酶在pH值5.0~7.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α-鼠李糖苷酶米氏方程Y=0.001 3X-4.0×10-6,Km=5.60 mmol/L,β-D葡萄糖苷酶米氏方程Y=0.001 8X-3.0×10-6,Km=1.03 mmol/L。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果蔬产品成为人们摄取营养元素的重要食品之一。分析了我国果蔬采后存在的问题,并对低温及气调保鲜、化学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及超声保鲜技术等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要倚重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高粱、苏丹草强大的杂种优势,选育的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经试验、示范,不仅单株优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十分优良,用于养鱼和养牛,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硫处理在果蔬保鲜与加工中的利与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硫处理在果蔬保鲜与加工领域应用广泛,可用作杀菌剂、贮藏剂、护色剂等,与其它方法相比硫处理有许多优势.首先,不需要冷藏处理即可杀菌或抑菌保鲜,能够较好地保持原料的品质;其次,用量少,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再次,SO2易挥发,残留量低.因此,硫处理在许多种果蔬保鲜和加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 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水溶液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胚乳中淀粉酶的活力,并能使苗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幼苗的高度增加。青霉素以40IU/L效果最好,氨苄青霉素则是在800mg/L浓度时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7.
果蔬食品的褐变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生产实际,对果蔬食品产生褐变的机理及其控制途径进行探讨。通过遗传学途径,培育果蔬新品种,使之不含易氧化变色物质,增强其天然抗褐变性,是控制果蔬褐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梅果实代谢旺盛、含水率高且无外果皮保护,在采收、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易遭受机械损伤及霉菌侵染,进而导致其品质劣变,严重制约杨梅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产地保鲜技术(保鲜剂、预冷、短波照射以及静电场等)和贮运包装(减震包装、气调包装和蓄冷包装)对杨梅鲜果采后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引起杨梅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提出"低温环境"+"缓震处理"+"气调技术"三维一体的栅栏保鲜技术将成为杨梅鲜果的保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Some novel concepts of chemomics/molomic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hydrocarbomics, alcophenomics, carboxomics, pepitomics, metabonomics, etc. like genomics, protomics and glycomics in bioomic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chemomics and/or molomics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based chemoinformatics and bioinformatics and their wide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玉英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22-325
阐述与探讨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如何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在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有创新供给不足。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规模小,对现代农业认识不足且科技与农户、企业间缺乏推广、中介机制。针对存在的不足,需通过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中介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措施定位,加快现代科技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