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典的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呈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为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近来,多项研究表明,多数Janus激酶(JAK)2 V617F突变呈阴性的MPN患者存在体细胞钙网蛋白(CALR)基因突变.笔者就CALR基因突变引发的MPN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多种JAK2基因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并探讨其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同时枪测JAK2 V617F突变和JAK2 exon12中K539L(包括2种基因突变)、N542-E543del和E543-D544del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对115例MPD患者进行检测,包括6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4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1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患者.结果 建立的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上述5种JAK2基因突变,可以检测出1%的JAK2 V617F突变型等位基因,对其他几种突变可检测出0.1%的突变型等位基因.在61例PV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56例、JAK2 exon12突变3例;在43例ET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27例,未检测到JAK2 exon12突变;在11例MF患者中,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6例,未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3例JAK2 exon12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增多,内源性红系集落生成阳性,但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不明显,不伴脾肿大.结论 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可联合检测5种JAK2基因突变,能有效提高突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可行性.随机抽取29份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MPN患者的骨髓标本,应用HRM法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并与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和测序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HRM法检测,在29份MPN患者骨髓标本中检出JAK2 V617F突变阳性11例,突变率为37.9%;与基因测序法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100%.而AS-PCR法与测序法比较,Kappa=0.179,P=0.316,一致性强度较差.结论:HRM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JAK2V617F基因突变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h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病人骨髓细胞中Janus激酶2(JAK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常规染色体分析法检测MPN病人的染色体,选择Ph阴性病人16例作为观察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12例为病例对照组,以健康人5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JAK2mRNA的水平。结果 Ph阴性MPN病人JAK2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63±0.35,病例对照组为0.62±0.43,正常对照组为0.60±0.25,各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mRNA的检测不能单独作为MPN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基因V617F突变的方法,评估JAK2 V617F突变在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9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7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对JAK2 V617F突变进行检测,并采用基因测序对结果进行验证.将具有JAK2 V617F纯合子突变的人类红白血病细胞株(HEL)DNA作为阳性对照,比较荧光定量PCR和ARMS对JAK2基因V617F突变的检测敏感度.结果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野生型的熔解温度(Tm)峰出现于(75.0±0.2)℃处,突变型的Tm峰出现于(76.6±0.2)℃处.JAK2基因V617F突变在PV、ET、PMF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例(88.9%)、12例(54.5%)、7例(63.6%),但在71例CML中只检出1例(1.4%).荧光定量PCR与ARMS的结果符合率为100%,结果经过测序证实.使用荧光定量PER法可在每106个正常自细胞中检出低至102个HEL细胞,而使用ARMS方法时要在每106个正常白细胞中HEL细胞达到104个时,方可检测出,前者比后者方法灵敏100倍.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基因V617F突变的方法,比ARMS更灵敏、简便,适合临床使用.JAK2基因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JAK2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关系密切.该突变通过过度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诱导MPNs发生.目前,JAK2基因突变检测已应用于临床诊断,JAK2抑制剂在临床前试验中获得成功,进入早期临床试验.现就近年来JAK2基因在MPNs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方面的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Xia L  Ding KY  Cai XY  Zhu WB  Liu X  Yang HZ  Wan X  Wu LL  Zeng QS  Wu JS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9):590-593
目的 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点突变发生情况及与血栓栓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07例MP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序列测定方法,检测MPN患者JAK2V617F点突变发生情况,结合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探讨其在疾病诊断及与血栓栓塞发生之间的意义.结果 ①107例MPN患者中共检出71例患者存在JAK2V617F突变,总突变率为66.4%.107例MPN患者共发现34例患者存在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1.8%).②血栓发生率真性细胞增多症(PV)组为34.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组32.6%,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组22.2%,三组间χ2=0.96,P>0.05.34例血栓患者中,JAK2V617F阳性患者28例,阴性患者6例,两组间χ2=5.71,P<0.05.65例年龄≥60岁患者27例并发血栓栓塞(41.5%),42例年龄<60岁者中7例并发血栓栓塞(16.7%),两组间比较χ2=7.28,P<0.01.结论 MPN患者JAK2V617F发生率较高,JAK2V617F阳性及高龄(≥60岁)患者更易并发血栓栓塞,对不明原因血栓患者进行JAK2筛查可明确是否存在早期不典型MPN.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HRMA)技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可溶性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基因突变。方法针对IDH2突变位点设计PCR扩增引物,建立带有温度内标校准品的PCR扩增体系,对98例AML患者标本进行PCR扩增,用HRMA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通过DNA测序技术对HRMA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对98例AML样本的PCR产物进行HRMA检测,发现5例存在异常熔解曲线,对此5例标本及随机选择的HRMA显示为野生型的35例IDH2标本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表明,存在异常熔解曲线的5例标本为4例R140Q突变和1例R172K突变,其余35例经DNA测序证实为野生型IDH2;对不同浓度梯度的R140Q质粒HRMA检测结果表明其灵敏度为2%。结论成功建立HRMA技术检测IDH2突变,其可用于AML标本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
李雪 《临床医学》2023,(1):11-14
目的 研究JAK2V617F基因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442例MPN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7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42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30例。以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4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基因发生突变320例,阳性率为72.4%。其中,170例PV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型153例(阳性率为90.0%),242例ET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144例(阳性率为59.5%),30例PMF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23例(阳性率为76.7%)。320例突变阳性患者中,脾脏肿大162例,其中PV 66例,ET 75例,PMF 21例。JAK2V617F基因突变型PV患者中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所占比重为3.9%(6/153),显著活跃所占比重为60.1%(92/153),增生活跃及以上所占比重为64.1%(98/153)。JAK2V6...  相似文献   

11.
经典的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呈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等,该类疾病均为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所致,并且都存在Janus激酶(JAK)2 V617F、JAK2基因第12号外显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 W515L/K、钙网蛋白(CALR)等基因突变,这些遗传学改变与MPN发病机制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重新修订了MPN的诊断标准,JAK2等基因突变亦被纳入其中.MPN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α干扰素和/或羟基脲及沙利度胺,而近年来一些新药尤其是靶向制剂的疗效颇具前景,已有部分药物应用于MPN的临床治疗.为了更好地指导MPN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笔者着重介绍MP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家族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MPN)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JAK2、c-mpl、EPOR、MPLW515 L/K、TET2基因是否存在异常,为深入探讨MPN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例先后在我院诊治的同胞MPN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共15人)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存在异常者进行骨髓相关检查,并应用PCR、DNA测序等方法明确有关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 2例患者中先证者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其胞弟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余成员均无相关临床表现.根据血常规及骨髓检查确诊了第3例(胞妹)MPN患者.PCR及测序结果显示3人存在JAK2V617F突变,其中先证者为纯合型,其胞弟和父亲为杂合型.所检查的家系成员均不存在bcr-abl融合基因及c-mpl、EPOR、MPLW515L/K和TET2基因突变.对该家族JAK2基因cDNA全长测序发现:2人存在G380A杂合型突变(127位甘氨酸变为天冬氨酸),13人存在C489T突变,14人存在G2490A突变,但后两者均为同义突变.结论 JAK2V617F是诊断MPN的重要指标之一,该家族中JAK2V617F突变涉及两代人.对于初发MPN患者,建议筛查其家族成员,从而尽可能对部分家族性MPN患者做到早期诊断.JAK2基因全长测序发现存在除JAK2V617F外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生物学特性,检测其BMSC是否存在JAK2基因突变.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健康志愿者和初诊MPN患者BMSC,光学显微镜下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表面标志;检测BMSC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检测MPN患者BMSC以及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是否存在JAK2 V617F、JAK2基因12号外显子(JAK2 exon12)突变.结果 MPN患者的BMSC细胞形态、表面标志、分化能力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检测到2l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存在JAK2 V617F突变,但未发现其BMSC存在该突变.检测到2例Pv和1例ET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存在JAK2 exon 12突变,但未发现其BMSC存在该突变.结论 MPN患者BMSC与健康志愿者BMSC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在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JAK2基因突变阳性及阴性的MPN患者中,均未检测到其BMSC存在该突变.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 BCR/ 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SC)的恶性克隆性髓系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2005年MPN患者存在 JAK2V617基因突变被首次报道, JAK2、 M...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是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调控因子,也是重要的治疗靶标[1]。2005年,5个研究小组同时发现在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体内存在JAK2V617F突变[2]。JAK2V617F突变体的  相似文献   

16.
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的试验性药物开发,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由于JAK2突变在MPN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而JAK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开发力度最大.在大量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数个JAK2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初期结果显示,这类药物在短期内就可以明显改善Ph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重巢式RT-PCR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快速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融合基因的应用价值。利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对146例MPN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PDGFRα融合基因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146例MPN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6例出现PDGFRα融合基因,其阳性率为4.11%,其中4例患者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均获疗效。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RT-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快速等优点,可以准确快速确定MPN的分子类型,并为该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基因第12外显子(JAK2 exon 12)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冈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573例Ph染色体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突变,直接测序法检测JAK2 exon 12突变状态,克隆后测序鉴定突变类型.比较JAK2 exon 12突变与JAK2 V617F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并研究该突变与表观遗传调节子基因突变及JAK2 46/1单倍型的关系.结果 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MPN-U)及JAK2 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均未发现JAK2 exon 12突变,在13例JAK2 V617F阴性PV患者中发现2例(15.4%)存在该基因突变,均为N542.E543del,即第542位天冬酰胺和第543位谷氨酸缺失.2例JAK2 exon 12突变的患者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增高不明显,骨髓以红系增生为主,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于正常,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可检测到内源性红系集落(EEC),不伴有表观遗传调节子基因TET2、ASXL1、EZH2突变,其中1例患者46/1单倍型rs12340895和rs10974944位点均为CC基因型,另1例患者上述两个位点均为GC基因型.结论 JAK2 V617F阴性的ET、PMF、MPN-U患者无需再行JAK2 exon 12突变检测;JAK2 exon 12突变的PV患者具有特定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临床明确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确诊为BCR/ABL阴性MPNs患者,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患者JAK2V617F突变,根据情况给予羟基脲和(或)干扰素治疗,定期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90例MPNs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63.3%,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82.9%、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45.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50.0%、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MPN-U)66.7%;PV、ET两组患者JAK2V617F突变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的PV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的ET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阴性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的MPNs患者与无并发症的MPNs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基脲对MPNs患者JAK2V617F突变阳性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羟基脲联合干扰素组的有效率高于单用羟基脲组及单用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MPNs亚型的JAK2V617F突变发生率存在差异;MPNs患者中JAK2V617F突变与疾病的各项临床特征密切相关;JAK2V617F突变阳性MPNs患者对羟基脲治疗敏感性更高,且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羟基脲或干扰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干扰素抑制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将其中50例初诊未治疗患者归为对照组,将另外50例行IFN-a2b治疗的患者归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6个月之后MVD、HIF-1α、VEGF等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的JAK2V617F突变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MVD表达和HIF-1α、VEGF阳性细胞比例要低,P<0.05;JAK2V617F突变量≥50%患者的MVD表达和HIF-1α、VEGF阳性细胞比例要高于JAK2V617F突变量<50%的患者,P<0.05。结论干扰素可以通过抑制MVD、HIF-1α、VEGF的表达来减少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