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正才 《科技风》2024,(8):156-158
专业群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探讨了“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建设的内涵逻辑、组群逻辑和政策逻辑等逻辑要求,结合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应以顶层设计规划建设目标、以模式创新驱动内涵发展、以资源建设服务教学保障、以“三教”改革引领专业建设、以基地共建强化实践教学、以平台共享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路径,推动专业群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红燕 《内江科技》2022,(11):43-44+69
<正>为了促进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模式的普及和推广,本文构建了在双高背景下可实施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数字图像制作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其由课前学习模块设计、课堂活动模块设计、课后评价活动设计三个部分组成。该教学设计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引言“双高计划”的目标是实现职业院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需要放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高水平的课程建设是需要大量的职业教育一线教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应是“双师型”的,一专多能的,在教学中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是职教发展面临的大课题,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大力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23)
"双高计划"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的简称,双高计划的推进代表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本文在双高背景下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以期提高电气自动化人才技术技能水平,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国家综合竞争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高娟 《科技风》2023,(20):83-85
论文立足于协调发展视角,通过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含义和意义的阐释,深入研究“双高计划”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突出特点、合作要求、追求成效、办学机制等,提出“双高计划”下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建议,为兵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明理论依据,助力双高发展。  相似文献   

6.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现状与问题,总结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的意义,针对建设滞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提出构建“1+X”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升级校内实训基地,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9,(10):125-126
"双高计划"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领航灯,基于学校民航专业群的发展现状,结合"双高计划"建设标准,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提出八个方面的举措和方法,推动民航特色专业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丘汉明 《科教文汇》2024,(8):164-167
该文主要探讨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县域中职如何开展“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通过对当前中职教师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双高计划”对中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种适合县域中职的“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并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与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才能不断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目前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在这些方面加以重视: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上课训练,夯实教学基础,搞好优质课竞赛评比活动,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等。  相似文献   

10.
王信锐  毛建兰  吴道华 《科技风》2023,(15):161-163
“双高计划”是落实“职教二十条”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贵州省教育厅实施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目标指向。针对贵州地区高职学校发展缓慢、办学条件较弱、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办学现状,基于优质校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效和总结的经验,提出从加强学习、挖掘特色、动态管理、督导检查等四个方面着手建设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对标第二轮“双高计划”冲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奋力赶超。  相似文献   

1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内涵,探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培养对策,将有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侯海燕 《知识窗》2023,(10):39-41
“双高计划”建设对高职语文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提出了新要求。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高职语文教学以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深挖语文教育这块主阵地的价值与功能,是“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语文学科的使命。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是高职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天然优势的体现。文章以“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在逻辑为出发点,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面临课题、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陶勇  程琼 《知识窗》2022,(7):78-80
基于“双高计划”建设背景,文章首先厘清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智能制造的概念,剖析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内涵;其次研究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意义,得出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是浙江产业的发展需要,是“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是浙江教育发展规划部署的结论;最后探讨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的方向和策略,提出从知识结构和产业发展两种思路去确定专业群的建设方向,并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进行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一建设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追求内涵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回顾梳理了我国三年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历程,同时也分析指出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并从教学团队建设、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以及教学督导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是职业院校学生提高自身技能的重要场所,而且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及专业群的建设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促进深化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本文基于“双高计划”的机遇,首先针对高职院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在实际实施长效管理中反映出来的困难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在校企双方互信和双赢的原则下,以双方培育高质量人才为目标,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和有效驱动来不断加强高职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管理的结论。研究结果对“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如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庆伦  冯嫦 《科技风》2023,(20):77-79
基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和“双高计划”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预期目标分析问题。着眼于学生为中心、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综合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查法分析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岗位层次与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思政主题与全过程渗透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课岗交替式实践法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交替式课堂革命的人才培养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阐述了"双高"计划的实施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导向作用及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芳  刘建国 《科协论坛》2007,(5):153-154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指出师资队伍素质不适应是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作法,提出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如何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娟  张晶镜  蔡欣琳 《科技风》2023,(26):20-22
在推进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文化育人工作,积极探索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融通之路已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针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队伍整体技艺技能水平不均匀,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和企业实践能力不强等具体问题,本文以南通职业大学实践经验为例,探索了如何以非遗技能大师为引领,构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创新型教师团队,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助推区域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30)
目前,高职教育是整个教育内涵建设重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2019年国务院对外公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是因为国家的要求与决策部署,更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对此,本研究重点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设策略,以此来促进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