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收集急性脑血管病(ACVD)15例(脑出血7例,脑梗塞8例),经CT确诊病变性质及部位。测定发病一周内脑脊液GOT、GPK、LDH水平,探讨其对脑出血及脑梗塞鉴别诊断的意义。测定结果表明,1.脑出血及脑梗塞GOT均可增加(13.28±3.9,l3.37±4.3),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已证实 ,近期感染是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 ,但其对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 34例发病前 1周内有感染的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 84例患者均为 1 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塞患者 ,男 48例、女 36例 ,年龄45~ 82岁、平均 73.2岁。其中 34例发病前 1周有感染。脑梗塞的诊断符合 1 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均经头颅 CT和 (或 ) MRI扫描证实 ,发病在 48小时以内。近期感染诊断采用 Grau标准 :即在脑梗塞发病前 1周有发热 (体温 >…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 )由梗塞脑组织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 ,故中风后外周血中s ICAM- 1水平升高。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法(ELISA)测定了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脑梗塞患者血浆 s ICAM- 1含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旨在探讨血浆 s ICAM- 1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s ICAM- 1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 ,以及 NGF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作用。1 资料与方法46例患者均为 1 999年 6~ 1 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 ,其中男 30例、女 1 6例 ,年龄 43~ 79岁、平均 67.3± 1 1 .9岁。患者均系第一次发病 ,无心、肝…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微量阿斯匹林(ASA)治疗脑梗塞并血小板高粘附率患者21例,取得满意疗效。一、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2~80岁,均于发病一周内经CT扫描确诊为脑梗塞。患者于发病前后一周未用过扩容抗凝药,两周内未用潘生丁、消炎痛和激素等影响血小板功  相似文献   

5.
侯昭才  梁有禄 《内科》2007,2(4):543-545
目的探讨磁共振SE序列扫描、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折34例发病6h内的脑梗塞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DWI检查的MRI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常规T2WI未发现病灶;其中11例(32%)FLAIR表现病灶区稍高信号;DWI成像均显示缺血灶呈高信号,并可显示梗塞灶的部位和数目。DWI可同时显示T2WI未显示的新鲜梗塞灶及T2WI为高信号的陈旧性梗塞灶。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病灶显示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FLAIR序列优于常规TWI。DWI为早期脑梗塞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清镁离子与急性脑梗死智能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急性脑梗死智能障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血清镁离子与急性脑梗死智能状态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1997~2004年,我们对13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了智能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2月 ,我们对 18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糖动态监测 ,旨在探讨患者空腹血糖变化与意识障碍及急性期预后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0 2例 ,女 85例 ;年龄 39~ 82岁、平均 5 9± 4.5岁。均为发病后 78小时内收入院的脑梗塞患者 ,均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 ,以往无糖尿病病史及其他影响血糖的疾病 ,排除其它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患者均于入院后 48小时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大于6 .7mm ol/L 为血糖升高。以后根据病情变化用微量血糖仪动态监测血糖变化 (末梢血 )。本文血…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观察了 65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 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旨在探讨 T淋巴细胞亚群与脑梗塞发生发展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5例脑梗塞患者 (下称观察组 ) ,均符合 1 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颅脑 CT或 MRI证实 ,其中男 41例 ,女 2 4例 ;年龄 35~ 82岁 ,平均 56.86± 4.78岁。对照组为 56例健康查体正常者 ,3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 ,亦未患感染性疾病 ,其中男 35例 ,女 2 1例 ;年龄 38~ 85岁 ,平均 56.69± 4.92岁。两组性别、年龄基本匹配 ,P>0 .0 5。1 .2 方法 两组均于上午…  相似文献   

9.
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的磁共振弥散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老年人超急性、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及与常规磁共振序列、CT之间的比较。方法共收集61例疑似超急性、急性脑梗塞患者(平均年龄70岁),在发病24h内进行磁共振T1WI、T2WI、水抑制序列、弥散加权扫描以及CT扫描。结果 共有36例患者确诊为超急性或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序列准确显示了35例,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9%;水抑制序列加T2WI为56%、57%,CT为44%、48%。结论 弥散加权对于24h内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序列及CT,并且可以很好地区分急性与慢性梗塞病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以及t-PA/PAI-1(T/P)值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测定以下各组血浆t-PA、PAI-1活性:①急性脑梗塞组20例,病程第1、3、7、14、21天,②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脑血栓患者20例;③正常对照组(健康者)20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发病后第1天内,血浆t-PA活性明显降低(P<0.05),其后逐渐升高,第7天达到最高值,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浆PAI-1则相反,各测查点T/P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趋势类似t-PA。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明显下降,血浆t-PA,PAI-1含量能客观反映脑梗塞的病理过程,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方法(ILIB)治疗脑梗塞(下称治疗组)41例,经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治疗组41例,对照组51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病人均在静态下急性发病,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或伴有语言障碍,发病1周内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根据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患者临床神经  相似文献   

12.
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朱梅佳朱日华1997年1~6月,我们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并对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首次发病2周以内的急...  相似文献   

13.
D-二聚体与老年急性脑梗塞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反应的异常〔1〕。本文测定老年急性脑梗塞病人不同治疗时期血浆 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重点探讨 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梗塞预后的关系。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6 0~ 72岁 ,均为本院体检正常者 ,近 2 w无服药史。患者组 76例 (男 46例 ,女 30例 ) ,年龄 6 5~ 74岁 ,均为发病 6 h内入院且为首次发病病人 ,经 CT或 MRI确诊为病灶单发腔隙性脑梗塞。入院后 ,立即静滴尿激酶 10 0~ 2 0 0 U,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 ml,每日一次静点 ,按其疗效分为基本痊愈 ,明显进…  相似文献   

14.
1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邹城市人民医院(273500)刘兆元张如伦我们对1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均为男性,年龄40~72岁,均于住院1周内抽血检测。另选119例健康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载脂蛋白与脑梗塞的关系,我们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载脂蛋白(apoAI、apoB)测定,并设3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根据全国第2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塞标准诊断,并经CT证实为幕上脑梗塞。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3岁,平均61.5岁。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与脑梗组相同。所有受试者于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已被证实为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之一[1],但很少人注意到T波变化。本文旨在探讨AMI溶栓治疗后24h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995年1月~1999年7月确诊为AMI的107例患者,男78例,女29例。其中64例患者发病在12h内(42例发病在6h内),无溶栓禁忌症,均作常规溶栓治疗,溶栓剂均为尿激酶作者单位:526040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医院心内科(南大制药厂生产),溶栓前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均为直立,依据临床间接冠脉再通标准[2]判断…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间,我们测定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72h内的血浆内皮素(ET-1)、胰岛素(IN 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ET-1、IN S、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脑梗死组),其中男62例,女56例,年龄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 (QTd)和心率变异性 (HRV)密切相关 ,并且心功能直接影响患者的QTd和HRV ,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我们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 ,心电图测定QTd及 2 4h动态心电图测定HRV ,观察葛根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肌保护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1 对象选择 :选择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收入宣武医院心内科监护室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2例 ,发病时间均小于 4 8h ,住院时间 2~ 5周。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 (5 5例 )和对照组 (47例 ) ,两组在性别、年…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周内进行CVDI检测,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特征,并与CT、MRI、MRA等影像学检查相对照.结果 全部急性脑梗死患者CVDI的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CVDI测定值比较,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和最小血流速度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脉搏波波速、外周阻力、特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CVDI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24 h以内)诊断比CT更敏感,阳性率分别为80.0%、20.0%,说明CVDI的改变早于形态学的改变.结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1周内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CVDI检测能较敏感地反映脑梗死、脑血管供血不足或预警进一步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1993年3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脑血管病340例。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头颅CT及长谷川简易智能检测,进行智能检测发现35例符合脑梗塞性痴呆。占同期脑血管病的10.2%。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26例,女9例,男:女为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