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步进轧制工艺制备了Ti-6-22-22S合金Ф50mm棒材,对加工、热处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相区上部温度960℃轧制获得细网篮组织,棒材性能较好且数据均匀;热处理后,得到双态组织,强度.塑性达到优良组合,而片层状组织强度较高,但塑性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轧棒加工工艺,采用自由锻造和轧制方式成功制备出规格为φ18×2000 mm的棒材,棒材表面质量良好.同时研究添加颗粒在加工过程稳定性及对复合材料性能和组织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TiC颗粒不论在熔炼过程、自由锻造过程,还是轧制过程中都是稳定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热强性和室温塑性.  相似文献   

3.
Zr对Ti-6-22-22S合金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i-6-22-22S合金室温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Zr含量对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稍有提高,并使合金的锻态组织细化。当Zr含量增加到3%时,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达到较好匹配。在保持强度的同时,伸长率相对提高了25%,断面收缩率相对提高了24%。含3%Zr的合金热处理后的组织更均匀,并且α相的长宽比缩小,有球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对新型铌合金Nb-W-Mo-Zr棒材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规格φ63mm Nb-W-Mo-Zr铌合金棒材,采用摔锻拔长即可满足要求;而对于大规格φ77 mm Nb-W-Mo-Zr铌合金棒材,通过改变锻造方式,采用两次镦粗+拔长工艺可以使得φ77mm的棒材达到与φ63 mm棒材摔锻拔长工艺相当的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径向锻造和轧制两种工艺分别制备了Φ45 mm TA18钛合金棒材,研究了径向锻造和轧制工艺参数对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路线制备的Φ45 mm棒材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轧制棒材退火后的α再结晶晶粒更为细小均匀。轧制棒材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较径向锻造棒材高,且轧制棒材的R/2处和心部力学性能相差很小。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的热加工工艺及热处理工艺获得的Ti80合金棒材进行了室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80合金棒材精锻时,随着变形量增加室温拉伸性强度逐渐增加,塑性变化不明显,而冲击韧性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轧制棒材的冲击韧性比相近变形量的精锻棒材略高;室温拉伸性能对热处理温度不敏感,900℃及其以上热处理的几乎保持不变;热处理温度对冲击韧性影响较大,(940~980)℃×75 min/AC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TC18钛合金是一种高强、高韧钛合金。本文通过对TC18钛合金铸锭经β区加热、开坯锻造,然后采用3种不同锻造工艺在单相区或α+β区进行多火次锻造,从而得到φ400mm棒材,并对所得棒材进行相同热处理后,对获得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等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工艺三所获得φ400mm棒材组织均匀性和晶粒细化程度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案;采用工艺三所获得φ400mm棒材在保证塑性指标的前提下,强度、断裂韧性指标最高,且断裂韧性指标增加明显,因此,其综合性能最好,完全满足标准及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Ti-22Al-25Nb合金环形件的制备工艺和组织性能关系。结果表明:Ti-22Al-25Nb合金增加棒材改锻的次数可提高组织均匀性,细化晶粒,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室温塑性。对棒材在α2+B2+O三相区(970℃)和α2+B2两相区(1050℃)轧制可分别获得双态组织和板条组织的环形件。两种组织的室温抗拉强度均在1100 MPa以上,室温伸长率在6.5%以上。两种组织相比,双态组织具有更高的强度,而板条组织的塑性更好。根据试验结果,Ti-22Al-25Nb合金在生产应用时,棒材的锻造镦拔次数应不低于8次,环形件轧制应选择在α2+B2两相区(1050℃)。  相似文献   

9.
对X22CrMoV12-1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X22CrMoV12-1钢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回火温度下,微调淬火温度对室温力学性能影响不大;相同淬火温度下,随回火温度提高,材料韧性提高,强度降低。采用1020 ℃淬火+690 ℃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通过逐步降温锻造工艺制备的Ti2AlNb基合金大规格(Ф300 mm)棒材的组织均匀性,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棒材不同部位显微组织的变化,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逐步降温锻造工艺制备的Ф300 mm棒材靠近外表面区域变形比较充分,显微组织均匀性较好,而靠近心部区域的显微组织均匀性较差,小区域存在未完全破碎的晶界,这种差别会遗传到后续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中。通过对比棒材不同部位经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发现不同部位性能差异不大,而心部区域的强度低于表面区域,而塑性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由于变形程度不均匀导致了α相尺寸及含量的差异所造成。  相似文献   

11.
Ti-6-22-22S合金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α-β型双相钛合金。近年来,由于国外战斗机结构部位选材的需要,该合金重新受到关注。这就是说评述了Ti-6-22-22S合金的制备、组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现存问题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BT22钛合金相变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计算法和连续升温金相法测定了BT22钛合金相变点.结果表明,该合金相变点温度为845℃,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相当接近,说明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G-X22CrMoV121耐热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0℃~1050℃淬火空冷即可得到板条马氏体,其硬度随回火温度升高下降缓慢,具有良好的抗回火稳定性。经750℃4h 680℃4h二次回火,布氏硬度HB250左右,可达到较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综合机械性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镍基非晶态箔带BNi82CrSiB,在加压规范下对等轴高温合金DZ22进行了钎焊试验,结果表明此规范能实现等轴高温合金DZ22的连接,钎焊接头的室温和900 ℃的抗拉强度分别为853 MPa和658 MPa,两者均达到母材等轴高温合金DZ22性能指标的70%.  相似文献   

15.
Zn─22%Al合金的电致超塑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处理的Zn22%Al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脉冲电流对其超塑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延伸率显著提高并以更高的m值为特征;最佳超塑变形温度扩宽为一区间。电镜观察表明,合金局部表现出强烈的变形强化特征,同时局部又以很高的应力松驰为特点,这两个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均匀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加工图理论研究Ti2AlNb基合金的高温变形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了Ti2AlNb基合金(Ti-22Al-25Nb)在温度94012-1060℃,应变速率0.001s^-1-10s^-1范围内的加工图,并利用该图分析了合金的高温变形特性。结果发现:在温度94012~97012,应变速率0.4s^-1~10s^-1和温度970℃—1060℃,应变速率1s^-1~10s^-1范围为流动失稳区,前者范围内主要发生绝热剪切变形和45°角剪切开裂,功率耗散率达到最小值;后者区域内以局部塑性流动和纵向开裂为主,功率耗散率小于33%。热加工图的其余部分为塑性加工的“安全区”,主要发生再结晶。在温度94012~970℃,应变速率0.001s^-1-0.4s^-1范围,以α2/O相板条球化为主;在温度970℃~1030℃,应变速率0.001s^-1~1S^-1范围,功率耗散率为35%-45%,呈现连续再结晶特征。在温度1030℃~1060℃。麻蛮谏率0.001s^-1-0.1s^-1范围。功率耗散率为45%~66%。达最大值,发生连续再结晶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观扫描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SWRCH22A隔离开关端子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WRCH22A隔离开关端子是由于原材料表面有过热现象,以及隔离开关端子表面酸洗和镀锌除氢效果不好,导致隔离开关承受外力时,部分隔离开关端子首先从渗碳层硬化区域产生氢脆延滞断裂和折弯处产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