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脾土效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推拿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一般认为小儿推拿手法的补泻作用主要与手法的操作方向有关。为观察研究脾土穴不同推法的临床效应 ,采用屈曲患儿拇指 ,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推向指根的“补脾土”法和在拇指指面由指尖推向指根的“清脾土”法 ,分别应用于治疗脾虚患儿 30例 ,并分别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解阴火理论、脏腑辨证及六经辨证体系,探索 《脾胃论》与 《伤寒论》的密切联系,分析张仲景 与李东垣均重视后天脾胃的治病机制,从阴火的角度再次认识 《伤寒论》经方的妙用。  相似文献   

3.
4.
浅谈从脾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糖尿病古有“消渴”之称,历代医家对其病因及治疗都有独到见解,本文认为脾在其发病机理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临床实践证明,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从脾论治是关键一环,即使是“消渴”的变证,也应在健脾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才能把握其关键。  相似文献   

5.
脾胃为水谷之海 ,气血生化之源 ,脏腑经络之根 ,中医称之为后天之要 ,并有脾喜燥而恶湿之说 ,故健脾化湿乃为临床常用之治法 ,丝简述于下。1 芳香化湿、健脾益胃脾之所以能运化水谷 ,乃由阳气之鼓舞 ,如湿困脾阳 ,则凝滞而不行。故古人有“土爱暖而喜芳香”之论述。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 ,温燥之药可运脾燥湿 ,临床上湿浊内阻、脾运失职所致的脘腹痞满、呕恶反酸、大便稀溏、少食体倦、口甘多涎、舌苔厚腻、脉象濡缓等征象 ,应首先用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苍术等芳香化湿药。《本草正义》对藿香有很高的评价 ,谓 :“芳香不嫌其猛烈 ,温…  相似文献   

6.
胃下垂系临床常见顽症之一,属中医胃缓、痞满的范畴。究其因多责之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升降,但调节升降之法有所不同。笔者临床常用五法调其升降以治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和肝健脾。调升降此法用于肝木疏泄不及,脾土壅滞,久则脾虚不运,胃体呆滞而下垂的木不疏土证。  相似文献   

7.
根据《黄帝内经》所载,“脾主卫”是脾的重要功能。土包容万物,而人体脾土运化所入之物,故脾脏乃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卫”是脾整体综合性功能的主要体现之一。本文就“脾主卫”之起源与内涵展开论述,为其理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毕生重视阳气,临证力主扶阳抑阴,崇尚脾土,可谓特色鲜明,匠心独运。因此从生理、病理与治疗三方面对黄氏这一学术特色进行了详尽阐述,以彰黄氏之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分析韦尼克脑病(WE)的主要病因和该病的临床特点,从中医学脾土理论出发,探讨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防治特色.中医学认为,患者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或外邪阻滞,损伤脾胃,坤土失运,导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是WE的发病原因.中医治疗应顾护脾胃,祛除致病因素,以补虚为主,保证化生有源.西医治疗应已病早识,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论述了张元素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特点,其经验总结成为后世补土派理论的萌芽,为中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