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月平均温度的气候噪声和潜在可预报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中国74个测站1960~1991年日平均温度研究了中国月平均温度的气候噪声和潜在可预报性。气候噪声是在Yamamoto等人的思想基础上设计的方法估计的,而潜在可预报性则是用月平均温度的年际变化与自然变化(气候噪声)之比表示的。一般情况下中国月平均温度的气候噪声随纬度和高度增加而增加,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变性大陆干冷气团对气候噪声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海洋对气候噪声起着调节和减弱作用(除了热带海洋在春秋过渡季节外)。月平均温度的潜在可预报性有较大的季节和区域差异。但总的来说中国月平均温度在α=0.10的统计显著性水平上是潜在可预报的。这些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噪声和潜在可预报性有季节和区域的差异,所以不能要求用一个气候模式在任何时候对每一地区都得到满意的结果。要对各月的气候进行预报,需根据不同月份至少不同季节建立区域气候模式可能更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月平均环流的长期数值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武 《大气科学》1990,14(2):243-248
本文对当前月平均环流的长期数值预报状况做了总结,用大气环流模式做月平均500hPa高度预报,相关系数约0.4。对两类集合预报,即蒙特卡罗预报与落后平均预报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月平均环流预报的可预报性,指出有可能做6—11个月的预报,但预报准确率因受气候噪声影响而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3.
广西夏季降水量潜在可预报性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和评价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必须了解月或季平均量的年际变率有多少是可以被预报出来的。通常认为, 总的年际变率能够被划分为主要来源于大气下边界条件持续性强迫的可预报成分和来源于“天气噪声”的不可预报成分, 这两个成分的方差之比给出潜在预报性的测度。文章用低频白噪声延伸法及日降水量独立和相关假设下的方差分析方法估计了广西夏季降水量潜在可预报的气候信号方差和天气噪声方差。结果表明:全区都存在潜在可预报信号, 在中部和东部气候信号最强, 南部最弱。以绝对误差小于均方差0.68倍作为预报正确的标准, 则预报正确率上限在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约为72 %, 南部约为59 %, 北部和西部约为62 %。  相似文献   

4.
短期气候预测的主要对象是气温和降水的月、季平均量和总量,需要做预报是因为它们有年际变率,但是年际变率究竟有多少是可以被预报出来的呢?通常情况下将总的年际变率划分为主要来源于大气下边界条件持续性外源强迫引起的可预报成分和由于大气内部不稳定性产生的日际天气振荡引起的不可预报成分,前者称气候信号,后者称气候噪声,我们用两个成分的方差之比给出潜在可预报性的测度。本文用低频白噪声延伸法估计了吉林省夏季(6~8月)降水量潜在可预报的气候信号方差和天气噪声方差。结果表明,我省各地均存在潜在可预报性信号。以绝对误差小于均方差0.68倍做为预报正确的标准,我省70%的站预报正确率上限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季降水量的气候噪声和潜在可预报性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130个测站1961—2004年的日降水量资料,使用低频白噪声延伸法和方差分析法估计了中国季降水量的气候噪声方差和潜在可预报性。结果表明:中国季降水量的气候噪声方差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其次是春秋季,冬季最小,而且内陆的季节变化比东南沿海的季节变化显著。季降水量的潜在可预报性有较大的季节和区域差异,但总体来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季降水量是潜在可预报的。以绝对误差小于均方差0.68倍作为预测正确标准,全国大部分地区季降水量的预报正确率上限为50%-60%。  相似文献   

6.
采用信息传递量作为度量气候可预报性的指标,分别讨论了我国各大气候区的10个代表测站平均气温的可预报性。数值计算表明,各种不同时间尺度信息传递量具有不同的衰减特征,其差异反映出实际气候背景的差异,信息传递量较好地代表了可预报性特征。由于实测的信息衰减与模式信息衰减具有一致性,因此,信息传递可作为检验模式可预报性的有益工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年降水量气候噪声估计的方法,并利用我国分布较均匀的162个测站1960-1991年降水资料,讨论了年降水量的潜在可预报性,以便进一步研究月,季降水量的可预报性。结果得出;黄河以南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四川东部和江淮地区,是我国降水量气候噪声最大的地区;华北,西北以及华南地区降水量的潜在可预报性较大黄河以南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的潜在可预报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1997年第22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5个问题:1997年的厄尔尼诺预报、年代际气候变率、美洲季风与亚洲季风、季度气候预测、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代气候研究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气候系统问题,国际上与气候及其变化有关的重要科学计划、尤其是气候变化及可预报性研究(CLIVAR)计划,作了简要介绍,同时还就气候预测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短期气候预测可预报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首先介绍了短期气候预测之所以可行的两个主要原因,以及短期气候预测可预报性问题的实质;然后,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研究月、季尺度时间平均可预报性的方差分析方法,包括了对实际大气和模式大气可预报性的研究;最后,对时间平均可预报性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