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66例腹部大、中手术的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辅以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使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加速了术后的恢复,提高了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性,并介绍了营养支持的方法及途径的选择。对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及术后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代谢等问题进行探讨。老年人肠外营养支持应采用低糖、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总热量不超过126kJ.kg^-1/d,脂肪提供的热量以不超过40%为宜。  相似文献   

3.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66例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辅以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使病人的营养状态得以改善,加速了术后的恢复,提高了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性。并介绍了营养治疗的方法及途径的选择。对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及术后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代谢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放射性肠损伤并发肠外瘘和肠梗阻的病理解剖特点和肠道的消化生理 ,作者设计了一套手术治疗方案并对其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方法进行了探讨。病人 2 2例 ,其中男 11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41.9± 12 .0 )岁。原发疾病为直肠癌13例 ,精原细胞瘤、肠系膜淋巴瘤、卵巢浆液性腺瘤、阑尾炎、腹膜后滑膜肉瘤、膀胱癌、宫颈癌、卵巢癌和腹腔内平滑肌肉瘤各 1例。放射治疗的部位主要是会阴部、下腹部和经阴道。放疗后至肠瘘发生的时间平均是 (12 .8± 15 .6 )个月 ,瘘发生后至手术的时间为 (41.9± 76 .6 )个月。行远端小肠旷置并在术中明确剩余…  相似文献   

5.
肝大部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大部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作用。 方法 :72例行肝大部切除术的病人给予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术前营养支持 (7.2± 3.2 )天 ,术后 (10 .3± 2 .9)天。观察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结果 :术前肠外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无变化 ,而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显著增高 ;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 4 .2 %和 2 5 %。 结论 :肝大部切除术的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营养状况改善 ,降低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应用。 方法 :5 5例年龄 >6 0岁的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非蛋白质热量摄入平均为 85 .4kJ/ (kg·d) ,非蛋白质热量∶氮量平均为 118∶1。观察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的改变。 结果 :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肠外营养支持后有明显的改善 (P <0 .0 5 ) ,其他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肠外营养支持是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维持内环境平衡 ,低脂、低糖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1986~1988年的胃癌扩大根治术221例及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9例非肠外营养(N-TPN)支持为对照组,与1991~1993年的198例及61例施行TPN治疗为实验组进行对比。N-TPN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TPN组则为2.0%;全胃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6%和4.9%(P<0.01)。吻合口瘘发生率N-TPN组分别为2.7%和10.5%,而TPN组则均为0.0%(P<0.01)。膈下脓肿发生率N-TPN组为31.6%和15.8%,而TPN组则为1.5%和3.3%(P<0.05)。但本研究是回顾性的,所以要有待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的、随机的大范围研究。  相似文献   

8.
外科病人往往因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消化道梗阻、制动或吸收不良等因素,以至不能维持正常的营养摄取。此外,禁食、创伤、手术等应激反应本身也影响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有资料表明,约25%~54%的外科住院病人有热量不足、低蛋白血症和低维生素血症,导致抗病能...  相似文献   

9.
胃肠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支持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糖尿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及安全控制血糖的方法. 方法:对28例胃肠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期间,血、尿糖可调控在安全范围内,血脂无升高,术后尿素氮增加,体重下降,血浆蛋白减少. 结论: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是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正确、及时应用胰岛素调控血糖、尿糖是肠外营养支持的关键步骤.营养支持只能达到保护和支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减轻葡萄糖代谢障碍和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分解,推动各种代谢通路,能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营养不足一直是影响外科手术患者结局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重度营养不足患者创伤愈合缓慢、免疫应答能力受损、手术耐受能力下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倍于无营养不足者,并且住院时间长、花费多、死亡率高[1,2]。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康复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对营养不足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必要的。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可分为3类:(1)术前需要营养支持;(2)术前开始营养支持,并延续至手术后;(3)术前营养状况良好,术后发生并发症,或者是手术创伤大、术后不能经口进食的…  相似文献   

11.
12.
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与普通输液的代谢效应。方法:32例老年腹部外科病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非蛋白热量总量104.5~146.4kJ/(kg·d),热氮比为418~627kJ∶1q,糖脂比为4∶6~5∶5。普遍输液组接受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术前2天和术后8天观察体重,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等。结果:肠外营养组前白蛋白、氮平衡比术前增加,而普通输液组的体重、前白蛋白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适当的肠外营养可使老年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13.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营养不良可增加手术危险性、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可纠正外科病人的营养状态,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但近年来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却表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仅能降低重度营养不良或手术后长期不能进食病人的术后并发症,而对大多数非严重营养不良的产病人则无益。  相似文献   

14.
正营养支持是指在病人饮食不能获取或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肠内、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治疗措施。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营养支持在为病人提供能量和氮源等,以适应代谢需求、保持瘦肉体等的基础上,逐步增添了免疫调理、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等新的内涵,拓展为营养治疗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医学进展之一,它的临床应用极大推动了外科手术的拓展和进步,明显改善了危重病人治疗  相似文献   

15.
在接受相同的手术情况下,营养不良的病人与营养状况良好的病人相比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增加。然而临床研究没有证实在营养不良和手术并发症、死亡率之间存在着肯定的因果关系,营养不良是否是造成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是否由于一些不肯定的常见原因造成手术后并发症和营养不良同时发生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关于行一期切除治疗的梗阻性结肠癌的老年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临床疗效的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梗阻性结肠癌患者24例,给予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静脉滴注支持治疗,包括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及一定配比的电解质,比较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梗阻性结肠癌的老年患者,再行手术切除时,于围手术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合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PN)对进展期胃癌(AGC)病人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对1989年至1993年于本院外科施行胃癌切除术的AGC病人作回顾性分析。随访至1997-06-30,随访率达94.8%。排除失访、非胃癌死亡及术后并发症者,共246例AGC病人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82例,女64例,平均年龄58.3岁。54例接受围手术期PN。运用寿命表法估算逐年生存率,并以年龄、性别、术前血清白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CRI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主观全面评价(SGA)系统回顾性总结206例CRI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并对CRII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206例CRII病人接受手术229例次,86.16%的病人入院时有营养不良。经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营养不良发生率仍然较高。结论:CRII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甚高,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时间较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手术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合一”肠外营养支持在食管癌贲门癌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分为PN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应用“全合一”肠外营养支持或常规输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等营养指标和IgG,IgA,IgM及淋巴细胞计数等免疫指标;手术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⑴PN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其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术后常见并发症PN组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围术期肠外营养治疗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肠型白塞病(IBD)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例因IBD住院行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周期分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PERI组)和术后营养支持组(POST组)。PERI组病人均接受术前全肠外营养、术后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POST组病人仅接受术后联合营养支持。分析两组病人入院时、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和出院时的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支持情况,对病变部位、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结果:所有病人入院时均存在营养不良(BMI18.5)。经过术前营养支持后,PERI组病人术前BMI、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TCL)、血小板计数(PLA)、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均显著高于POST组。术后1周PERI组BMI显著高于POST组,术后2周两组病人各项数据均无显著差距。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2例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PERI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OST组,住院费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IBD病人术前营养状态,虽不能降低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但可提高手术耐受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