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作者测定了16例服用合成雌激素及孕激素之经绝前期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共19个周期,其中10例贯序法口服避孕药者在服雌激素期中(周期第7—16日)测定,6例口服避孕合剂者在周期第9—20日测定。以正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胎盘绒毛上皮具有的血液固学功能,并探讨了胎盘绒毛血液凝固学(以下简称血凝学)功能异常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各种病态。由于胎盘绒毛上具有血凝学的生理功能,故更可能顺利地促进胎儿与胎盘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因此,建议今后应基于血凝学的观点,期望对妊高征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建立临床上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每月服用21天的口服避孕药,一般都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种成份。这两种成份都有一些不良副作用,为此曾试图将其中的雌激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即每片50μg,而孕激素则在初期11天中用含有50μg高诺酮的片子,后期10天中用每片含125μg高诺酮的片子。鉴于正常月经周期中,体内孕激素的水平在初期时是很低的,到中后期才上升,故为了使服药者体内的激素水平更接近于自然,现又进一步把口服避孕药内的两种成份作如下的改变,并改分为三期服药: 初期6天、每天服1种浅棕色药片,每片含高诺酮50μg、乙炔雌二醇30μg。  相似文献   

4.
近年对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兴趣日增,而有关药物与口服甾体避孕药相互作用的描述则是较近的事。这可能和早先使用者服用雌激素、孕激素量超过必需的高剂量有关。当炔雌醇剂量降到每天50μg或更低时,开始注意到其他药物可能影响口服甾体避孕药的效果问题。现在认识到,某些避孕失败乃由药物相互作用所致。一、其他药物对甾体避孕药的影响:1971年发现一些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口服甾体避孕药妇女经间期出血率较高。之后,把镇痉药、抗菌素、止痛剂及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也与避孕失败联系起来。必须指出,将某类避孕药剂的结果引伸到另一类避孕药中去是错误的;而且,药物相互作用的个体差异又很大。此外,随着含炔雌醇剂量更低的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炎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重症肺炎极低出生体重儿17例为重症肺炎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例为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并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肺炎组早产儿PT、APTT、TT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对有明显病理性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妇幼健康》2004,(11):72-74
避孕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排卵,改变官颈粘液稠度以及抗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目的。凡是已婚育龄的妇女,身体健康没有急性和慢性肝炎、肾炎、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静脉炎及不在哺乳期均可使用,效果是可靠的。常用的药物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每天应用的口服避孕药物在过去十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近几年寻找给药新途径不断增加。1971年Sakiz和Azedian-Boulanger介绍了一种新孕激素R-2323的活性谱。报道R-  相似文献   

8.
HRP,WHOGeneva,SwitzerlandContraception,1998,58:261贫血常见于生殖年龄妇女,表现为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及循环血中的红细胞减少。在发展中国家未孕妇女贫血的发生率为20%~40%,其中一半为缺铁性贫血。采取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复方孕二烯酮片和复方左炔诺孕酮片的体外稳定性。方法:以加速稳定性试验(0~3个月)为评价依据,有关物质、含量和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将自制的复方片与相应的普通片作稳定性对比研究。结果:自制复方孕二烯酮片及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在有关物质、含量和溶出度方面均明显优于普通片。结论:固体分散技术可用于改善和提高口服短效避孕药的体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口服孕激素类长效避孕药——甲孕环酯的合成研究。甾体孕酮类的⊿~4C_3酮基可用硼氢化物还原成醇,再用环戊烷丙酸、苯甲酸、苯丙酸、苯丙烯酸及呋喃甲酸等制成环链脂肪酸酯类,其中以甲孕环酯(6甲基孕甾⊿~(4.6)二烯3,17二羟基20酮基3环戊烷丙酸酯17乙酸酯)的避孕效果较好。临床试用1908例,其中按规定服药者1213例,共观察9561周期,避孕有效率达99.1%,并具有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亚慢性口服氯化镉对成年大鼠睾丸生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亚慢性口服氯化镉(CdCl2)对成年SD大鼠睾丸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成8组,每组6只,分别喂含Cd2+0mg/kg(A组),8mg/kg(B组),40mg/kg(C组),200mg/kg(D组)的全价鼠粮1个月,及含Cd2+0mg/kg(E组),8mg/kg(F组),40mg/kg(G组),200mg/kg(H组)的全价鼠粮2个月。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生精上皮的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以精子常规参数来评价精子品质的改变。结果:光镜观察见D组和H组曲细精管初级精母细胞层与精原细胞层之间发生分离,局限性生精上皮脱落;H组生精上皮细胞层次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到D组支持细胞胞质电子密度减小,残余小体增多,精原细胞核固缩,胞质内出现空泡。H组还出现曲细精管界膜内陷,支持细胞次级溶酶体、脂滴和残余小体增多,精子尾部中段外周致密纤维及外周微管部分缺失。D组体重增长值、睾丸每日精子生成量、附睾尾精子量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G和H组睾丸每日精子生成量、附睾尾精子量明显少于E组(P<0.01)。睾丸每日精子生成量、附睾尾精子量与染Cd2+剂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01)。H组与E组相比,体重增长下降,睾丸水肿,精子存活率、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下降,精子畸形指数上升(P<0.05)。结论:亚慢性口服CdCl2可造成成年大鼠睾丸生精上皮损伤,生精功能下降,损伤具有?  相似文献   

12.
口服乙炔雌三醇环戊醚对绝经妇女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对27例绝经后妇女口服乙炔雌三醇环戊醚(CEE_3)前后心血管功能,及二尖瓣口血流速度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口服CEE_3个月后心率、血压和血清雌二醇无明显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无显著变化,而收缩末期容积明显缩小(P<0.001);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外周血管总阻力明显降低。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和舒张晚期最大流速明显加快;而舒张早期最大流速及舒张早晚期最大流速之比无差异。提示:CEE_3具有加强绝经后妇女心脏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加快心室内血流速度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关服用口服避孕药物对妇女和以后生育的婴儿健康影响的文献报导不多,根据1976年英国皇家普通医师学院报导停服避孕药以后怀孕除流产率(18.8%)较高外,宫外孕、死胎、胎儿畸形和双胎的发生率均不增高,因流产中包括自然流产和堕胎,故纠正的自然流产率各为8.7%和9.1%,亦无明显差异。本文作者在1968年11月至1975年8月期间观察服用过口服避孕药孕产妇1,000例和从未服用过避  相似文献   

14.
20名健康育龄妇女口服复方炔诺酮避孕片,在月经周期的第五天开始服用,每日一片,22片为一周期,用药6个周期。于用药前,用药第1周期及第6周期及停药后第3个月经周期时,分别测定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Ⅱ、B(apoAⅠ,apoAⅡ,apoB)水平。结果显示用药6周期,所有各项参数都显著升高(p<0.01~0.001)。停药后三个周期,TG、TC及LDL-C水平均基本复原,其余各项虽呈下降趋势,但与用药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0.01)。在整个观察期间,各项比率的改变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避孕药(Minipills)的避孕效果主要有赖于改变宫颈粘液的生物化学性能,并形成阻挡精子穿透的生物屏障,此外尚有其他协同作用。在使用各种丸剂的研究工作中观察到排卵功能、生殖和代谢功能均无显著变化,汪明其避孕效果是通过精子移动、精子能量、内膜发育及/或输送卵子的联合作用而达成的。这些变化究竟是直接由于孕激素的类孕酮作用对抗雌激素抑或间接通过代谢及释放卵巢类固醇,目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17.
有作者报道过长期口服贯序法避孕药(Oracon)引起年轻妇女患子宫内膜腺癌。Lucans1974年温习了子宫内膜腺癌与病人内分泌代谢改变的关系,指出连续使用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不加用孕激素对抗,会使良性增殖变成囊性增生过长,腺型增生过长,与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包括子宫内膜腺癌。炔雌醇(E、E)比乙底酚的作用强25倍,最近认为孕妇服乙底酚后会牵涉到后代患阴道腺癌与子宫内膜腺癌。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己烯雌酚作为房事后口服药物,其副作用较大。目前,国外在特殊情况下仅作为一种补救措施。长期服用是否恰当,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患者血小板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3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入围产期患者61例,根据妊娠期血小板计数(PLT)最低值分为两组:10×10~9/L组和(10~30)×10~9/L组,分析不同PLT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73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占76. 71%,其次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占9. 59%。进入围产期患者中位分娩孕周37周,剖宫产率55. 74%,产后出血发生率14. 7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702 g,新生儿血小板减少7例。PLT 10×10~9/L组患者中位分娩孕周36周,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P=0. 01),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P=0. 04)。对患者分娩前PLT与产后出血量作相关分析,发现患者分娩前PLT与产后出血量呈负相关(r=-0. 32,P=0. 01)。分别对患者孕期最低PLT及分娩前PLT与新生儿PLT作相关分析,发现该两因素与新生儿PLT均无相关性(r=0. 29,P=0. 54; r=0. 18,P=0. 10)。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尽早明确病因,提升血小板水平,可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每日口服小剂量孕激素,在不配伍使用雌激素的情况下,有一定避孕效果。有人认为单用孕激素可以不抑制排卵而达到避孕目的,但尚有争议。本文报道每日口服0.3毫克醋炔醚作为避孕剂的研究结果。382名健康妇女未用药前的月经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