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行单纯电针治疗)以及实验组(30例,行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有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慢性鼻窦炎患者选用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四关穴温针灸进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使用穴位敷贴(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四关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面神经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眼歪斜、面部麻木、恶寒无汗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H-B)量表、社会交往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布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恢复期均采用针灸治疗,在稳定期与恢复期增加电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急性期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治疗,稳定期与恢复期采用针灸+电针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针灸方法,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以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和对照组相同针灸基础上,每日于患侧面部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 ml。观察指标选用Hous-Brackmann ( H-B )面神经分级量表,于疗前、疗后两次评价,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 -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经卡方检验,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观察组愈显率为70%,对照组为50%,经卡方检验,疗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刺法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小儿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半刺法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对患儿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两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刺法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牵正穴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及治疗1、2个疗程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和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并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1、2疗程后,两组H-B分级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24.24%与总有效率87.8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12%、75.76%(均P<0.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5.76%高于对照组的42.42%(P<0.05)。结论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B面神经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为一指禅点穴配合针刺组;对照组40例,为针刺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结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灵枢经·终始第九》理论,观察电针结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法的临床疗效,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面部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电针治疗基础上在双下肢根据患者的人迎、寸口脉大小选择小腿内侧或外侧的穴位进行温针灸,同时浅刺双足的足通谷、京骨、束骨等穴,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在治疗前后用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来评估两种疗法的疗效及差异是否显著。结果治疗后两组H-B分级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电针结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法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单纯面部电针疗法,可以为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经络腧穴学是本科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学采取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学习驱动.其中,腧穴定位的学习和训练,成为课程学习中的关键环节.文章从腧穴定位考核优秀的学生角度出发,分析了腧穴定位的学习难点,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复习解剖基础知识、加强理论知识记忆、结合实操练习,能有效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0例喘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及穴位按摩治疗,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穴位注射及穴位按摩治疗喘病,有利于缓解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从腧穴病理反应表现为同条经脉腧穴、多条经脉腧穴、多个部位腧穴的穴位组合及与疾病相关4个方面,论述腧穴对于疾病的特异性反应表现在一个组的穴位在感觉、形态及其生物、物理特性等多方面的综合改变。由此探索具体疾病的病理反应点,并筛选出相对特异的穴位组,遵循其随病情变化的规律可以诊断、鉴别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并判断病情进退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循经穴位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肩周炎局部压痛点的经络所属,运用循经推拿治疗肩周炎88例(治疗组),并与常规推拿治疗肩周炎102例(对照组)比较,疗程为3周.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9.2%(P<0.05);复发率分别为12.5%、26.4%(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后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便秘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便秘能够促使患者便秘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哮喘20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新生  李月梅 《中医杂志》1999,40(11):663-664
对209例过敏性哮喘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传统天灸和辨证贴药两种疗法治疗,观察比较各自的远近期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了两种贴药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辨证贴药法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天灸法,且其临床疗效与辨证分型密切相关,肺热型的近期疗效最高,而肾阳虚型最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更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60例。[结果]经过2~3个疗程,60例中,基本治愈41例占68.3%;显效17例占28.3%;好转2例占3.4%,总有效率100%。[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骨折合并便秘患者(2017年8月—2019年9月治疗)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便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分钟肠鸣音频次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exner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症状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肠道蠕动功能,以恢复正常的排便循环。  相似文献   

19.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88 cases of asthma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 Analyses of the mechanism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eory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穴位贴敷法防治哮喘8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sthma is a common illness characterized by repeated at-tacks of paroxysmal dyspnea with wheezing.There are quite afeweffective medicines to relieve the symptoms,but fewsuccess-ful methods to reduce the repeated attacks or even to stop it.Au-thor treats the asthma patients during the alleviated stage withacupoint application.Aquite nice effect in reducing the repeatedattacks and relieving the symptoms was achieved.1 Clinical materialWithin 88 cases 42 were males and 46 females.The youn-gest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