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临床病理指标与复发模式的关系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256 例,全部病例均按TNM分期(1997年UICC分期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全组中141 例术后复发(55.08%),复发平均时间15.1 个月(4~58个月),其中淋巴结转移82例(58.16%);血行性转移15例(10.64%);混合型转移(血行转移伴淋巴结转移或吻合口复发)26例(18.44%);吻合口复发18例(12.77%)。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4,P=0.037,P=0.004)。 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颈部;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及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大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胸中段食管癌术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中、下纵隔和腹部。辅助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3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辅助放化疗组血行及混合转移1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 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放化疗治疗对局部控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鹏  廖世均  梁卫东 《肿瘤学杂志》2017,23(12):1060-1063
摘 要:[目的] 分析血浆miR-143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肌层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食管鳞癌转移的早期防治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学依据。[方法] 收集食管鳞癌患者术前一周血标本40例,同期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两组人群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鳞癌患者血浆miR-143表达水平与年龄(P=0.154)、性别(P=0.131)、肿瘤部位(P=0.092)均无关;T3+T4期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低于T1+T2期患者(P=0.008);与无深肌层浸润患者相比,有深肌层浸润患者血浆miR-143表达水平降低(P=0.012);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低(P=0.003)。[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血浆miR-143表达水平较健康人群下调,且在有深肌层浸润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其有望作为评估食管鳞癌患者肿瘤进展的新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229 例胸段食管癌进行研究,手术共清扫淋巴结2 458 枚。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度分布情况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大体病理形态、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1)102 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44.5%(102/229)。 258 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0.5%(258/2 458)。2)胸上段食管癌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9.0% 、6.7% 、9.8% 和14.2% ;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26.1% 、7.4% 、11.8% 和11.9% ;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0、1.6% 、5.3% 和10.0% 。3)Tis期无淋巴结转移。T1、T2、T3、T4 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6% 、42.9% 、48.3% 和31.3% ;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7.9% 、10.8% 、10.7% 和10.8% ;T1~T4 期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2.733,P=0.435 和χ2=0.686,P=0.876)。 4)病变长度≤3cm组、
3~5cm组和>5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2% 、43.4% 和46.2% ,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9.1% 、11.6% 和11.7% ,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χ2=0.094,P=0.954 和χ2=3.933,P=0.140)。 5)髓质型、溃疡型、蕈伞型和缩窄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4.0% 、9.6% 、4.3% 和18.3%(χ2=19.292,P=0.000),蕈伞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较低。6)鳞癌、低分化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5% 和75.0%(χ2=4.852,P=0.028);淋巴结转移度为9.5% 和18.6%(χ2=11.323,P=0.001)。 低分化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涉及部位多,播散广泛,且食管癌病变早期即可发生癌转移。大体病理形态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1 791例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5.18%,淋巴结转移度为8.33%。基底细胞样鳞癌及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与鳞癌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鳞癌(均P<0.05)。肿瘤分化、病变长度、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并且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N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上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要高于中、下段食管癌(P=0.002),而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N分期的重要因素;上段食管癌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无论肿瘤位置都应加强对腹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7版肺癌T分期和新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2例行根治性切除及淋巴结清除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运用SPSS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442例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9.1%,其中肺内淋巴结转移率为17.6%,纵隔淋巴结为7.2%、既有肺内又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为14.3%;T1、T2、T3、T4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4%、45.3%、41.1%、53.8%,4组间P=0.002。T1与T2、T3、T4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性。T2、T3、T4间两两比较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差别。N1淋巴结转移例数T1、T2、T3、T4间P=0.274。N2淋巴结转移例数T1、T2、T3、T4间P=0.001。T1a淋巴结转移率为16.4%,T1b淋巴结转移率为32.0%,两者P=0.043。T2a淋巴结转移率为43.9%,T2b淋巴结转移率为48.1%,P〉0.05。结论:第七版肺癌T分期的不同,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差别,其差别主要在N2上,T1淋巴结转移率最低。肿瘤大小的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率有关,T1a与T1b比有显著差异,但T2a与T2b间无差别。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清扫数目对进展期食管癌TNM分期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食管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对TNM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至1989年间1098例随访10年以上的进展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及单变量Log rank检验,比较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6枚及≥6枚对食管癌TNM分期和预后的影响。结果1098例患者中,378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34.4%。共摘除淋巴结4157枚,其中阳性淋巴结800枚,淋巴结转移度为19.2%。平均每例患者摘除淋巴结3.8枚,其中清扫淋巴结<6枚(A组)825例,≥6枚(B组)273例。Cox回归显示,A组的生存曲线差于B组,且肿瘤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肿瘤部位及切缘癌残留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A组的淋巴结转移率(30.3%)明显低于B组(46.9%,P<0.001),而A组淋巴结转移度(21.2%)显著高于B组(17.5%,P=0.002)。淋巴结转移状况与手术摘除淋巴结总数呈明显正相关(Phi= 0.151,P<0.001)。分层比较显示,未发现A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明显差于B组(P= 0.0034),而两组有1枚或≥2枚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P= 0.182)。A组中Ⅱa期(T2N0M0,T3N0M0)患者生存状况显著差于B组(P=0.0047),而Ⅱb期和Ⅲ期患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7,P=0.1078)。结论(1)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应在修订TNM分期标准时加以考虑;(2)当手术摘除淋巴结数目<6枚时,可能遗漏已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影响N分级的准确性,UICC推荐的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不低于6枚有其合理性,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胸段食管鳞癌放疗临床靶区的勾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描述经手术治疗的2 067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病理特点,χ2检验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食管癌肿瘤长度(χ2=44.629,P<0.01)、浸润深度(χ2=23.013,P<0.01)及分化程度(χ2=18.622,P<0.01)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度(OR=1.339,95%CI为1.217~1.474)、浸润深度(OR=1.253,95%CI为1.115~1.409)和分化程度(OR=1.366,95%CI为1.182~1.579)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T1~T2期的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胸下段食管癌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6%、34.5%和20.4%。T3~T4期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4%和18.8%;胸下段中纵膈、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1%、43.4%和30.0%。高分化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及低分化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下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8%、17.6%、38.5%和27.4%;低分化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9%和29.1%,胸下段中纵膈、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3%、55.6%和29.3%。结论:勾画胸段食管鳞癌的放疗靶区时,应综合考虑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度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高危区域进行选择性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探讨CXCR4介导食管鳞癌转移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09-01-01-2011-12-3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114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切除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含114例的原发食管鳞癌组织芯片中CXCR4及EMT相关因子的表达,分析各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CXCR4与EMT相关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中CXCR4的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2.3%(71/114),与淋巴结转移(P=0.009)和肿瘤浸润深度(P=0.008)有关。β-catenin细胞质异常表达率为65.8%(75/114),与肿瘤直径(P=0.045)、淋巴结转移(P=0.001)和TNM分期(P=0.005)有关。β-catenin胞膜异常表达率为64.9%(74/114),与肿瘤部位有关(P=0.033)。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为31.6%(36/114),与肿瘤淋巴结转移(P=0.013)、淋巴结转移个数(P=0.029)和TNM分期(P=0.024)有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示,CXCR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0)、肿瘤浸润深度(P=0.005)、β-catenin胞质表达(P=0.011)和Vimentin的表达(P=0.022)有关。Spearman分析显示,CXCR4与β-catenin胞质表达(r=0.278,P=0.003)和Vimentin(r=0.256,P=0.006)具有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存在CXCR4高表达及EMT现象,且CXCL12/CXCR4生物轴介导淋巴结转移过程可能与涉及调节EMT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7版肺癌T分期和新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2例行根治性切除及淋巴结清除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运用SPSS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442例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9.1%,其中肺内淋巴结转移率为17.6%,纵隔淋巴结为7.2%、既有肺内又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为14.3%;T1、T2、T3、T4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4%、45.3%、41.1%、53.8%,4组间P=0.002.T1与T2、T3、T4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性.T2、T3、T4间两两比较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差别.N1淋巴结转移例数T1、T2、T3、T4间 P=0.274.N2淋巴结转移例数T1、T2、T3、T4间P=0.001.T1a淋巴结转移率为16.4%,T1b淋巴结转移率为32.0%,两者P=0.043.T2a淋巴结转移率为43.9%,T2b淋巴结转移率为48.1%,P>0.05.结论:第七版肺癌T分期的不同,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差别,其差别主要在N2上,T1 淋巴结转移率最低.肿瘤大小的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率有关,T1a与T1b比有显著差异,但T2a与T2b间无差别.  相似文献   

10.
1 146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数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 14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Spearnam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全组1 146例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2%);共清除淋巴结4 270个,其中转移807个(转移度18.9%).肿瘤侵及深度为Tis、T1、T2、T3和T4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0%、25.7%、37.3%和50.0%(P<0.001).肿瘤长度为<3.0、3~5.0、5.1~7.0 cm和>7.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29.6%、37.3%和46.8%(P<0.001).细胞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和48.2%(P=0.014).以上3种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形态分型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为0、1和≥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的的生存率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侵及深度、肿瘤长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能够反映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农村与城市、低发区与高发区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方法58503例食管鳞癌患者均来自郑州大学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1973年至2015年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58503例食管鳞癌患者中,男37338例,年龄(59±9)岁;女21165例,年龄(60±9)岁。农村患者淋巴结阳性率高于城市患者(39.3% vs 37.3%,P =0.011),低发区患者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发区患者(40.0% vs 38.6%,P =0.001),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40.8% vs 36.2%,P =0.000)。±淋巴结转移阳性数,将患者分为4组(N0:0枚,N1:1~3枚,N2:4~6枚,N3:>7枚),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N1:24.0% vs 23.0%,N2:13.2% vs 10.8%,N3:3.2% vs 2.4%;P <0.001),低发区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也明显高于高发区(P <0.001),但农村和城市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相似。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1.212,P <0.001,95% CI(1.717~1.255)]、低发区[OR =1.057,P =0.002,95% CI (1.021~1.094)]和农村[OR =1.108,P =0.002,95% CI(1.039~1.182)]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低发区、农村、男性患者是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VEGF-C、SDF-1及CXCR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食管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SDF-1及CXCR4在95例食管癌切除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VEGF-C及SDF-1、CXCR4三种因子蛋白表达均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 阳性率分别为89.5%、84.2%、69.5%, 其中CXCR4在肿瘤细胞中未见到强阳性表达。VEGF-C和SDF-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转移的个数以及病理TNM分期均有相关性,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和SDF-1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9, P=0.012;χ2=5.821, P=0.016)。而CXCR4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仅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且分化越高表达越强。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TNM分期及SDF-1蛋白表达为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 < 0.05)。  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SDF-1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 其中SDF-1可作为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免疫病理学指标, 同时VEGF-C与SDF-1/CXCR4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nm23—H1,PCNA,CD15表达与肺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47例原发性肺癌手术标本中nm23-H1,PCNA,CD15的表达及其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原发性肺癌中nm23-H1,PC-NA,CD15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06%,65.96%,51.06%。其中nm23-H1在鳞癌中阳性表达43.3%(13/30),腺癌64.71%(11/17),腺瘤表达较鳞癌高。在鳞癌中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阳性62.50%(10/16),有转移者阳性21.41%(3/14)(P<0.01),显示nm23-H1表达与鳞癌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PCNA表达中,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为82.6%(19/23),无淋巴结转移为54.16(13/24)(P<0.01),低分化癌阳性表达88.8%(8/9),明显高于高分化癌43.75%(7/16),(P<0.01)。在CD15表达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为78.26%(18/23),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25%(P<0.01)。而nm23-H1,PCNA,CD15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提示nm23-H1,PCNA,CD15的表达对肺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鳞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MESC)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SMES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各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研究不同癌灶浸润深度、长度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56例SMESC患者中34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60.7%,颈部、上、下纵隔和腹部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34.7%、32.7%和38.2%。不同癌灶部位淋巴结转移规律不同,但在上、下纵隔及腹部均有广泛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癌灶长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癌灶浸润深度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癌McKeown术式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治疗SMESC的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区域,探讨术后辅助放疗靶区的设计。方法 对2005—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胸段食管鳞癌R0根治术后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术后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按第7版AJCC胃癌分组标准对腹腔淋巴结转移具体部位分组并进行回顾分析。组间差异行χ2检验。结果 1593例中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148例,总转移率为9.3%,其中食管胸上、中、下段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7.8%、26.6%(P=0.000),术后病理为T1+T2、T3+T4期的分别为8.7%、9.5%(P=0.601),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为0~2、≥3个的分别为4.8%、20.1%(P=0.000)。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旁的16a2、16a1、腹腔干、胰头后及肝总动脉转移率分别为64.9%、41.2%、37.8%、32.4%、20.9%,其总转移率为91.9%。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主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16a2和16a1、腹腔干、胰头后以及肝总动脉淋巴结引流区,是术后辅助放疗的腹腔靶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zrin蛋白和c—met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Ezrin蛋白和c—met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50例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4.0%,c—met阳性表达率为8.0%,而在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0%,c—met阳性表达率为58.0%。Ezri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5)。c—met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5)。c—met阳性表达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met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Ezrin与c—met的表达能够综合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和其潜在的转移能力,Ezrin蛋白有望成为一个肿瘤转移的标志物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VEGF-C在食管鳞癌和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Pang XH  Tian H  Liu ZY  Li SM  Liu ST  Tian GP 《癌症》2003,22(11):1166-1169
背景和目的:近几年研究发现,某些恶性肿瘤能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VEGF—C是迄今发现的惟一特异性促淋巴管生长因子。目前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资料尚少。本研究拟通过检测、比较VEGF-C在两种不同转移特性的恶性肿瘤即人食管鳞癌和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P—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在72例食管鳞癌(其中淋巴结转移29例,无淋巴结转移43例)和23例神经胶质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I~Ⅳ级)中的表达,并对VEGF-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中未见VEGF—C抗原表达;食管鳞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为38.88%(28/72),其中VEGF-C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2.07%(18/29),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23.26%(10/43),在浸润深度T2、T3期为58.82%(20/34),在T1期为21.05%(8/38),结论:VEGF-C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VEGF—C是促进食管鳞癌经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CXCR4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及CXCR4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VEGF-C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及pTNM分期的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558、8.661,P=0.032、0.013);有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省肿瘤医院2000年1 月至2009年6 月间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组织蜡块中资料齐全的检测样本,并摘录相应病历中的诊断信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表达水平,观察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22 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阳性表达率为61.48%(75/122),其中鳞癌阳性表达率46.81%(22/47),腺癌VEGF-C 阳性表达率为63.41%(26/41),小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79.41%(27/34),三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8.95,P<0.01)。 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74.29%(52/70),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44.23%(23/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00 7);Ⅲ期食管癌VEGF-C 阳性表达率为76.00%(38/50),明显高于Ⅰ、Ⅱ期食管癌VEGF-C 的阳性表达率51.39%(37/72)。 VEGF-C 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调整后食管癌组织中VEGF-C 阳性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2.87,95% 可信区间为1.28~6.44(χ2=6.57,P=0.010 4)。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1.66,95%可信区间为0.98~2.83(χ2=3.53,P=0.06)。浸润至外膜的食管癌和浸润至肌层以内的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2.21,95% 可信区间为0.96~5.10(χ2=345,P=0.06)。 结论:VEGF-C阳性表达的食管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于VEGF-C 阴性表达者,VEGF-C 的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