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沉积纳米金修饰钛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电沉积纳米金修饰的钛电极(Au/Ti),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钛基体表面纳米金颗粒大小均匀、粒径大约为150~170 nm.运用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技术研究了Au/Ti对甲醛的电氧化,Au/Ti电极对甲醛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0.1 mol/LNaOH溶液中,甲醛浓度0~60 mmol/L范围内,甲醛氧化峰电流与甲醛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4.7312×10-7mol/L.  相似文献   

2.
研究设计一种室内甲醛气体实时监测和处理一体化装置。首先,通过电化学方法刻蚀大面积硅纳米线阵列并通过无电镀技术制备镍/硅纳米线(Ni/Si Nanowires)和钯-镍/硅纳米线(Pd-Ni/Si Nanowires)阵列电极,Pd-Ni/Si Nanowires阵列电极对甲醛有很强电化学催化氧化作用,以其为电化学甲醛传感器工作阳极,以Ni/Si Nanowires阵列为对电极,Ag/AgCl为参考电极,循环伏安技术测试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对甲醛浓度灵敏度高达0.265 mA/(mmol/L),三倍信噪比检测限为2μmol/L。其次,利用STC12C5410AD单片机产生三角波扫描电压模拟循环伏安原理,可利用回路中因催化氧化产生的峰电流值来监测室内甲醛浓度,并进一步通过恒压电催化将甲醛处理。该设计方案新颖、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具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崔玉玲  贺廉云 《福建电脑》2007,(12):134-134
简要阐述利用MSP430单片机、甲醛传感器、I/U转换器RCV420、等实现的室内甲醛测试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功能全、使用方便、功耗低、价格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甲醛浓度实时检测系统。该系统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选用专用的CH20/S—10甲醛传感器检测甲醛浓度。甲醛气体经甲醛传感器后,得到相应的电压信号,再经电路放大转换成标准电压信号,输入模/数转换器ADC0809,经单片机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得到的数字信号送入LCD显示器,把相应的气体浓度值显示出来。该系统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甲醛气体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空白玻碳电极上用电化学方法研制了聚组氨酸/镍复合膜(PHis/Ni),实验证明该复合膜修饰电极上存在氧化还原中心Ni(Ⅲ)/Ni(Ⅱ)。用循环伏安法初步探讨了该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作用。碱性条件下,用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测得在5.0×10-7~2.0×10-5mol/L的范围内,甲醛氧化峰电流与甲醛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3×10-8mol/L。该修饰电极可用于测定水溶液中甲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甲醛伏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测定甲醛用的碳糊伏安传感器。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该产物在含0.010mol/L NaCl 和0.0050%十二烷基磺酸钠的 pH1.9缓冲溶液中,于-0.65V 左右呈现一灵敏的阴极溶出伏安峰,线性范围为1.0×10~~-8)mol/L~1.0×10~(-5)mol/L,检测下限达2.4×10~(-9)mol/L,用膜池富集空气中的甲醛后,用所提出的方法测定甲醛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空白玻碳电极上用电化学方法首次研制了聚苯丙氨酸镍复合膜,实验证明该复合膜修饰电极上存在氧化还原中心Ni(Ⅲ)/Ni(Ⅱ).用循环伏安法初步探讨了该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作用.碱性条件下,在1.0×10-1~5.0×10-4mol/L的范围内,甲醛氧化峰电流与甲醛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10-5mol/L.并在0.1 mol/L NaOH溶液中,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水溶液中的甲醛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Pt/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该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用于甲醛的检测,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0. 1 mol/L的H2 SO4 溶液中,Pt/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可以实现在2 ×10 -6 ~2 ×10-3 mol/L浓度范围内甲醛浓度的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 ×10-6 mol/L,并且具有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室内低浓度甲醛气体的定量分析中,反向传播(BP)算法初始权重敏感性、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以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对浓度范围在(0.002~0.06)×10 -6的30组不同浓度的甲醛气体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室内气体中的甲醛气体的初始数据进行优化,将优化的权值阈值代入BP网络,进行浓度的回归分析,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回归效果对比,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方法运行时间约为BP网络的1/2,且预测精度明显高于BP网络.相较于BP网络,遗传算法与BP网络结合更适合处理甲醛气体定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亚甲基兰(MB)作为敏感试剂,利用旋转甩涂法将掺有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MB溶液固定在玻璃光波导表面.研制了MB/PVP薄膜光波导传感元件,并且检测出了低浓度的甲醛蒸汽.实验结果表明,当被测气体接触到MB/PVP薄膜时,薄膜将被还原成无色;当被测气体离开薄膜一段时间后,MB/PVP薄膜颜色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在常温下该元件对浓度为25~g/m3的甲醛蒸汽有很明显的响应,同时该元件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偏软,电压偏低,难以直接与电动机驱动器匹配,采用DC/DC变换器改善其输出特性,提高输出电压,将燃料电池转换成稳定可控的直流电源,变换器所处的电磁环境较为恶劣,电磁干扰因素居多,采用Motorola(Freescale)16位车用微控制器MC9S12D64作为DC/DC的控制单元,使DC/DC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可靠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六脉波交交变频调速技术在高频段存在各频级间转速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六脉波交交变频的闭环调压调速方法。该方法在2个高频段之间设置多个电压等级,通过改变交交变频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交交变频闭环有级调压调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存储器空间,扩大交交变频调速范围,调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多孔金膜表面电沉积铂纳米颗粒,制备了多孔金膜/铂纳米颗粒修饰电极。其中多孔金膜是在恒电位氧化后再在抗坏血酸溶液中还原制得的。利用循环伏安法(CV)对甲醛在此传感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该传感器对甲醛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在优化条件下,甲醛的峰电流与浓度在1×10^-5mol/L到1×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5×10^-6mol/L。  相似文献   

14.
该文首先制备了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然后通过水热法将Pt纳米粒子修饰于该复合材料表面,制成了Pt/石墨烯(Graphene,Gr)-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s,CNTs)/玻碳电极(Glassycarbonelectrode,GCE)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2.3)中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甲醛在Pt/Gr—C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t/Gr-CNTs对甲醛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鉴于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谐振元件的存在使得变换器的混沌现象变得复杂。该文以BuckZVSPWM变换器为具体研究对象,建立了其精确离散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分析了BuckZVSPWM变换器的混沌现象。利用稳定性判据求出给定系统的临界稳定值,通过电路仿真证明了混沌图与变换器运行状态基本一致。该文建立的精确离散数学模型是在数学通用公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可以应用于其它软开关DC/DC变换器混沌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储能逆变器的三相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输出电流纹波小、开关器件电流应力低、能量双向流通、系统效率高的优点。详细分析了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推导了变换器占空比和电感电流纹波的表达式;并运用Simulink平台和20kW原理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DCM模态下的分析不全面这一研究现状,以三相电感进行耦合的三相交错并联磁集成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为实例,在轻载时关断MOS管,利用MOS管的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特性,避免电感电流出现负值,从而降低变换器的能量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首先,深入分析了运行在Buck状态下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DCM模态的稳态性能;其次,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转换条件,求出各模态转换的临界负载电流,并且通过引入的变比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来具体分析变换器在各种工作情况(CCM/DCM)下的每一相相电流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的实际数据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孙佳  吴小华  尹欣 《测控技术》2014,33(8):141-144
为了减轻航天器太阳能电池阵-蓄电池组电源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介绍了一种半桥式双向DC/DC变换器。对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设计了双向半桥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反馈控制环路。最后研制了一台6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不仅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而且可以有效地减轻电源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能源技术是世界发展的核心。随着世界能源的过度消耗,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作为其代表得到了迅速发展,而蓄电池及充放电技术是限制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双谐振式DC/DC变换器研究的热门问题。采用双谐振式DC/DC变换器作为本次设计变换器的拓扑结构,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了双谐振式DC/DC变换器的基本参数,使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建立了谐振式DC/DC变换器的仿真模型,用数字控制来达到对谐振式DC/DC变换器的控制,分析其正反向的工作波形,证明了双向谐振式DC/DC变换器的使用在汽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它可以简化电动汽车的控制结构,提高整车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