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CoBen(n=1—12)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磁性进行了计算,同时考虑了电子的自旋多重度.得到了CoBen(n=1—12)团簇最低能量结构的自旋多重度是2和4.在CoBen(n=1—12)团簇中,Co原子的磁矩出现了奇偶振荡,当n=6时,Co原子的4s,3d和Be原子的2s,2p较强杂化、Co-Be键长的减小以及对称性的降低导致Co原子的磁矩最小.通过对CoBen(n=1—12)团簇电子性质的分析,得出了掺杂可以增强团簇稳定性和有利于增加合金化学活性的结论.n=5,10是团簇的幻数. 关键词n团簇')" href="#">CoBen团簇 自旋多重度 磁矩 电子性质  相似文献   

2.
李兵  杨传路  齐凯天  张岩  盛勇 《物理学报》2009,58(5):3104-3111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SimCnm+n≤7)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 并对最稳定结构的平均结合能(Eb),二阶能量差分(Δ2E)和能隙(Eg)等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原子个数的增加,SiC二元团 关键词mCnm+n≤7)团簇')" href="#">SimCnm+n≤7)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第一性原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 (GGA)对GenFe(n=1—8)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能量及频率的计算,得到了 GenFe(n=1—8)团簇在不同自旋多重度下的平衡构型及其基态结构.结果表明:GenFe混合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明显比相应纯锗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有所增大,即掺杂Fe原子可以提高锗团簇的稳定性;纯锗团簇的基态除了Ge2为自旋三重态外其他均为单重态,而混合团簇GenFe(n=1—8)的基态均为自旋三重态;对GenFe(n=1—8)团簇的磁性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发现团簇总磁矩随团簇尺寸增大基本稳定在2μB (只有Ge8Fe的总磁矩2.391μB较明显地偏离了2μB),另外团簇中Fe原子的磁矩在2.5μB左右振荡. 关键词nFe团簇')" href="#">GenFe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自旋多重度 磁矩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Sc2,Y2和La2基本性质的计算,选择在较优理论水平下系统地研究了Scn, Yn和Lan(n=2—10)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性质和磁性及其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趋势.此同族三种团簇的稳定性由原子密堆集几何结构效应决定,幻数均表现出一致的结果.Lan团簇的能隙比 关键词n')" href="#">Scn n和Lan团簇')" href="#">Yn和Lan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性质 磁矩  相似文献   

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Ca3N2)n(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和稳定性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Ca3N2)n(n=1—4)团簇最稳定构型中N原子为3—5配位,Ca—N键长为0.231—0.251nm,Ca—Ca键长为0.295—0.358nm;N原子的自然电荷在-1.553e—-2.241e之间,Ca原子的自然电荷在1.035e—1.445e之间,Ca和N原子间相互作用呈现较强的离子性,Ca3N2和(Ca3N2)3团簇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关键词: 3N2)n(n=1—4)团簇')" href="#">(Ca3N2)n(n=1—4)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相似文献   

6.
孙建敏  赵高峰  王献伟  杨雯  刘岩  王渊旭 《物理学报》2010,59(11):7830-7837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广义梯度近似和交换关联函数对Cu吸附(SiO2)n(n=1—8)团簇的几何结构、电荷分布、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Cu原子易于和带有悬挂键的Si原子作用并形成"铜岛膜"; Cu吸附(SiO2)n团簇后Si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O原子得到电子能力增强;Cu(SiO2)n(n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2)n (n=1—8)团簇')" href="#">Cu(SiO2)n (n=1—8)团簇 近红外吸收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Li3N)n(n=1—5)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 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等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Li3N)n(n=1—5)团簇中N原子的配位数以4,5较多见,Li—Li键长为0.210—0.259nm,Li原子在桥位时Li—N键长为0.185—0.204nm,Li原子在端位时Li—N键长为0.172—0.178nm;团簇中N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2.01e,Li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0.67e;Li3N,(Li3N)5团簇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关键词: 3N)n(n=1—5)团簇')" href="#">(Li3N)n(n=1—5)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8.
葛桂贤  曹海滨  井群  罗有华 《物理学报》2009,58(12):8236-824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H2与Rhnn=1—8)团簇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RhnH2体系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Rhn团簇最低能量结构的基础上吸附H原子生长而成.吸附H原子没有改变Rhn团簇的结构, 键长是影响Rhn和RhnH2磁矩的主要因素.从优化后的几何结构可以看出吸附后的H2发生断键,表明H2分子发生了解离性吸附.当n≤5,H原子的吸附以桥位为主,当n≥6时,H原子开始出现空位吸附.H原子的吸附提高了Rhn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较小的吸附能表明H原子易从RhnH2中解离出来.二阶能量差分表明4是RhnH2和Rhn团簇的幻数. 关键词nH2和Rhn团簇')" href="#">RhnH2和Rhn团簇 平衡结构 电子性质  相似文献   

9.
田付阳  王渊旭  井群  田凯  罗有华 《物理学报》2008,57(3):1648-1655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PW91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BMgn,AlMgn(n=1—12)团簇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和电子性质分析. 发现随着原子个数的增加, B原子进入镁团簇的内部, 而AlMgn和镁团簇有相似的生长模式. B,Al原子的掺杂均能使镁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增大,稳定性增强, BMgn,AlMgn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最低能量结构 n和AlMgn团簇')" href="#">BMgn和AlMgn团簇 NBO电荷布居  相似文献   

10.
NiMgn(n=1—12)团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 (GGA),在考虑自旋多重度的情况下,对NiMgn(n=1—12)团簇进行了构型优化,频率分析和电子性质计算.结果表明:n=1,2时,体系的基态为自旋三重态,n≥3时,为单重态;Ni原子掺杂使主团簇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n≤8时,三角双锥,四角双锥结构主导着NiMgn基态团簇的生长行为; n在9—12之间时,主团簇Mgn+1(n=1—12)的基于三棱柱构型的基态演化行为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n≥6时,Ni原子陷入了主团簇内部;掺杂使体系的平均结合能增大,能隙减小;n=4,6,10是团簇的幻数;不同尺寸团簇的s, p, d轨道杂化中,Ni原子3d, 4p成分所起作用不同; NiMg6基态结构具有很高的对称性(Oh),很好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能隙仅为0.25eV. 关键词n团簇')" href="#">NiMgn团簇 几何结构 稳定性 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P86/CEP-121G (O原子采用6-311G**基组)方法,对ScnO (n=1—9)团簇的几何结构、能量与稳定性、电子结构性质及其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随着团簇原子个数的增加,O原子从位于Scn团簇结构的边缘转变为占据团簇的内部位置.O原子的掺入增加了Scn团簇的稳定性,使其能隙升高,并改变了其稳定性及电子结构性质随团簇尺寸变化的规律;含有偶数个Sc原子的氧化物团簇比其周围邻近的含有奇数个Sc原子的氧化物团簇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ScnO团簇电离势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而其电子亲和势呈现振荡交替上升的变化趋势;用最大化学硬度规律等方法表征了ScnO氧化物团簇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性质. 关键词nO团簇')" href="#">ScnO团簇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相似文献   

12.
盛勇  毛华平  涂铭旌 《物理学报》2008,57(7):4153-4158
采用密度泛函(DFT)中的B3LYP方法,选择sto-3g基组,优化并得到了TinMg(n=1—10)小团簇的基态平衡结构,计算出了掺杂团簇的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对称性、原子化能、能级分布、能级间隙、束缚能、总能的二阶差分. 结果表明,随着团簇原子数的增加,镁原子更容易趋于团簇表面位置,镁-钛平均键长大于钛-钛平均键长,以对称性结构为最稳定的基态结构,且呈多个五角双锥结构. 其中Ti5Mg和Ti8Mg的结构更为稳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钛-镁团簇 基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
In the framework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th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La-doped Sin cluster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La atom always prefers locating on the surface site of the clusters and no cage-like structures are found up to n = 12. The La atom doping remarkably enhances the stabilities of silicon clusters. In contrast to some other clusters with the magnetic moment completely quenched, La doping is shown to invariable magnetism with the total spin magnetic moment of LaSin clusters 1 ¼B up to n = 24, as that of a free La atom.  相似文献   

14.
刘立仁  雷雪玲  陈杭  祝恒江 《物理学报》2009,58(8):5355-5361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不同生长模式下Bnn=2—15)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 同时,比较和讨论了不同生长模式下硼团簇的原子束缚能、能级间隙和第一电离势. 研究表明:直线构型稳定性最低,金属性较强,尤其在n=8时能隙仅有0.061 eV,说明该团簇已具有金属特征. 平面或准平面构型稳定性最高,非金属性强. 立体构型的稳定性与金属性介于直线和平面构型之间. 另外,还讨论了基态团簇的束缚能、能量二阶差分、能级间隙和第一电离势随团簇尺寸的变化,结果表明B12与B14是幻数团簇. 关键词n团簇')" href="#">Bn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对M13M=Fe,Ti)以及M13内掺Au2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M13M13内掺Au20团簇的几何结构在0.006—0.05 nm误差范围内保持着Ih对称性.Fe13团簇最低能态的总磁矩为44 μB,内掺到Au20笼中后形成的Fe13内掺Au20团簇的最低能态总磁矩为38 μB,且Au原子与内掺Fe13团簇之间存在着弱铁磁相互作用.Ti13团簇在总磁矩为6 μB时能量最低,掺入Au20笼后形成的Ti13内掺Au20团簇最低能态总磁矩是4 μB,内表面12个Ti原子与表面Au壳之间是弱铁磁相互作用,而与中心Ti原子之间是弱反铁磁相互作用.由于Au20笼状外壳的影响,Fe13内掺Au20和Ti13内掺Au20团簇中Fe13和Ti13的磁矩比无金壳的Fe13和Ti13团簇的磁矩分别减少了6.81 μB和2.88 μB. 关键词: 几何结构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CuNN=57,58,59)熔融铜团簇在冷却过程以及300 K时两个具有二十面体结构Cu55团簇在并合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对这些小尺寸团簇的结构变化采用基于嵌入原子方法的正则系综分子动力学进行计算机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小团簇的冷却和并合过程存在阶段变化的特点.降温过程中CuNN=57,58,59)团簇的原子运动及其微观结构变化表现出较大差异,由此导致这三类团簇内原子排布的不同,其中Cu59团簇结构的有序程度最低.在两个Cu55团簇并合早期阶段,这两个团簇相接触后发生变形导致原子位置出现较大改变,在随后的并合过程中,原子扩散引起原子局部位置调整导致所并合体系的结构发生变化.远离两个团簇接触区的原子仍保持其并合前的结构. 关键词: 团簇 分子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表面  相似文献   

17.
任凤竹  罗有华 《物理学报》2008,57(12):7623-762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多种初始构型下充分考虑自旋多重度,研究了BenLa团簇的平衡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表明:BenLa团簇的基态附近有许多能量非常接近的同分异构体,说明该团簇结构较复杂,对其基态的寻找极具挑战性.BenLa团簇具有磁性且稳定性远高于Ben+1团簇,由此可知通过选择合适的掺杂元素可能得到高稳定性的磁性团簇.Be1 关键词nLa团簇')" href="#">BenLa团簇 平衡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和磁性  相似文献   

18.
The structural, energet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i n clusters (n = 2 to 13 atoms)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pplying the pseudopotential LCAO method and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for the exchange-correlation functional. The binding energy and the dissociation energy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BE and BLYP approximations for the exchange-correlation potential,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functionals in predicting the energetic properties of small Ti clusters.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trend in the dissociation energy of Ti n as a function of the cluster size is reproduced by both PBE and BLYP calculations. The effects of structural distortion on the magnetism of clusters were studied comparing the ground state structure against non-distorted clust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al distortion has no effect on the total magnetic moment. For all studied clusters using the BLYP functional, with exception of Ti6 and Ti7, magnetism is predicted.  相似文献   

19.
金蓉  谌晓洪 《物理学报》2010,59(10):6955-6962
用B3LYP/LANL2DZ方法对ZrnPd(n =1—13)团簇的平衡几何结构、能量、频率、电子性质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Pd原子位于表面的异构体更为稳定,其中Zr7Pd,Zr12Pd团簇稳定性高,是幻数团簇,此外,相对于ZrnCo与ZrnFe团簇,ZrnPd团簇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较弱,化学稳定性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