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辨析城市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城镇空间发展指引,对于城市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水文化型城市黄山市为例,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历史文化保护4个层面的生态用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基于多因子综合评价,将生态用地划分为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3个级别。以底线型生态用地为源,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黄山市高、中、低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除去"源"与低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城市可建设用地为355 km~2,满足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模需求。最后,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提出黄山市城镇空间发展指引。  相似文献   

2.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推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城乡空间的合理开发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前提。以湖北省枝江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统计功能,构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并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匹配性研究模型、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研究模型和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动态模拟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现状空间格局的匹配性、建设用地空间发展潜力和空间扩张趋势。本研究对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能够为类似市(县、区)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双修”工作的落实,生态空间限建区作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之间的缓冲地区已经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重点地区.研究以苏州为例,对城市开发边界外生态空间限建区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包括高强度城市开发占用生态空间,零散用地无序扩张,乡村建设导致生态空间品质下降,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基于此,研究进一步从增加城市开...  相似文献   

4.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对于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多数研究对于中小城市关注度较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LUS模型并耦合规划政策的县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本文以庐江县为研究案例,在进行2014-2019年土地利用模拟和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对202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结合生态与耕地保护等相关政策指标,最终划定庐江县城镇开发边界.结果显示,(1)2019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总体精度值为0.98,Kappa系数为0.97,模型展现出较高的精度;(2)预测2025年庐江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达64.9 km2,2020年至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增加13.1 km2;(3)兼顾土地利用发展自然规律与政策影响因素,城镇开发边界能有效地避免城镇用地对基本农田与生态红线的侵占,以实现三者之间良好的空间协调,可以为快速城镇化时期中小城市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黄山市及中心城区的产业变迁、城市建设等数据,指出黄山市旅游城市化进程中,政策支持、区位优势等推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中心城区城市空间不断扩大.产业调整还促进了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建设用地逐渐替代其他用地.黄山市旅游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区以旅游主导的城市商业发展,加速了城市土地等级差异的形成,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微观角度对城市空间形成的客观机制进行解析,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以温岭市区为实例,研究了城市空间各阶段演化过程,对建设用地结构及规划许可证发放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建设项目的空间分布数据为出发点,利用网格系统建立空间数据模型,探讨了中小城市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项目与城市空间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温岭市区城市空间演化和建设项目布局特征基本吻合,建设项目不同的选址布局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促进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演化,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应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改善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体制.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飞快发展导致城市绿化空间急剧减少,城市中心区域公共绿化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城市公园立体化建设因能释放较多的室外休闲场地而在城市发展中日趋重要。文章以以日照市海曲东路与绿舟南路交叉口立交桥公园设计为例,在对场地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三维立体化空间绿化设计理念,将城市公园与城市过街天桥相结合,进行空间布局和植物配置规划,从而营造多功能垂直的城市公共立交桥空中花园,缓解交通压力,丰富城市的景观。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展。从土地利用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可以更综合、更深入地去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本文以大连甘井子区为例,深入研究甘井子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趋向同步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突出,现行交通用地形成的交通网络体系结构效益低下,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有待提高。提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方案: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最终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最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空间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对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有着重要影响,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向人性化城市、文化城市、绿色城市转型的契机。在新形势下研究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文明内涵,进一步满足文明社会人民生活的需要,对提升城市生态安全与服务功能具有现实意义。在简要分析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利用经验和意义的基础上,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为例,探索遵循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空间开发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安庆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开发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地质灾害、农田保护、水资源安全、生物保护4类要素作为生态保护的"源",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安庆市规划区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临界安全区及安全区4个级别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空间发展动力因子,进行可建设用地经济敏感性评价,最终确定安庆市规划区禁止建设区、严格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基于分区结果叠加城镇已建区,对研究区禁建边界、挖潜边界、扩展边界、整理边界及限制边界等进行界定并提出相应管控策略,从而为安庆市建设用地合理布局与区别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进展的梳理,在兰州城市交通与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路建设对城市交通与物流的影响效应,以兰渝铁路贯通对兰州市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兰州交通和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先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与货运相对分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已成为兰州市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经济增长持续性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对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统计分析,寻求制约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实现将其转化为有利因素的路径,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兰州城市开放空间的特点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兰州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中主要存在的建设标准低,尚未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网络系统,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开放空间的生态功能考虑不足等问题.结合当前兰州市的实际情况,在生态视角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兰州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北半干旱区的城市在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方面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城市的发展条件,生态足迹分析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持续发展的度量,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发展的测度,能有效克服生态足迹静态性缺陷,定量评价和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轨迹和动态变化以及趋势。应用该方法对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最后,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体是城市中不可再生的自然景观资源,对城市形态特色的突出和城市景观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构建了新的城市自然景观空间结构新秩序,突出山体景观的最佳视觉效果,使城市环境天然与人工、历史与现代和谐相融,优美的山体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既可维护生态平衡,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又对协调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林业发展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徐州城市林业现状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徐州城市林业要在总量与结构上有新的跨越,一方面不但要有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在荒山废岭、采煤塌陷地及河滩荒地上进行林业生态建设,达到增量林业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历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名城登封的现状,从城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保护的角度,探讨如何整合、延续城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积淀,做好名城登封的保护.通过设立保护区、保护片区,整合散布的文物古迹,提升文物古迹在城市整体景观架构中的影响力.同时,结合保护片区设置相匹配的传统特色生活空间.以期共同强化以城为核心、山城相映的名城风貌,从而延续历史文脉,凸显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武昌沙湖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影像图进行武昌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类,利用元胞自动机(CA)模型预测2011-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将CA预测结果与面源模型相结合,预测2015年沙湖流域面源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负荷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展,其他地类向建设用地转变速度依次为:农田56.8%、绿地35.1%、水域23.9%、未利用地8.9%.2011-2015年间各用地类型均有继续向建设用地转变的趋势.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变化情况上看,2015年3种污染物的负荷总量较2003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TN增长30.11%,TP增长17.32%,BOD增长43.38%.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上看:TN由2003年的建设用地>绿地>农田>未利用地,转变为2015年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2015年TP和BOD的污染负荷总量空间分布规律与2003年保持一致,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桥梁美学特点的研究和对兰州特有的文化及文化符号的提炼,丰富了兰州的桥梁美学库,为兰州市桥梁建筑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